打架斗毆心得體會

| 孟杰0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打架斗毆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1)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取,當你正處于十字路口不明白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我后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

由于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為我們組織了一節(jié)法制教育課。這對于我們來說真可畏謂好處重大。

我認真地聽完了這次報告會的資料,給我的感觸很深。做這個報告會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員,不僅僅如此,他們都是擁有自我完美青春的三位年輕青年。他們?yōu)槲覀冎v述了自我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與失去自由的無奈和悲哀。

他們用自我犯的過錯來警示我們——這些正處于完美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們,這些正享受著生活的完美與自由的可貴的我們,告訴我們要從小樹立省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要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社會上的好公民。同時還告訴我們要慎重交友并無論處于何時何地都不忘父母對我們的恩情。這是一個處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悔恨和領悟。他們想把這些道理傳達給擁有自由的我們。這對于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發(fā),甚至震撼著我們的心靈能夠產(chǎn)生心靈的震撼。

聽完這節(jié)課,我想這對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著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許多真理和啟發(fā),告訴我要想成才必先學會做人,我會一向受用!

聽了這天的報告,我感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為什么呈上升趨勢,主要是他們法律意識淡薄,有的不懂法,還有的不知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什么是自我應有的權利,什么是自我應盡的義務。沒能真正理解遵紀守法的重要好處,不能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guī)范自我的言行。要培養(yǎng)未成年人的自覺法律意識,首先應組織未成年人系統(tǒng)學習法律,多形式組織未成年人學習新《憲法》、《刑法》、《刑訴法》和《社會治安處罰條例》等法律條文,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guī)范自我的言行。用法律武器與一切違法犯罪的現(xiàn)象作斗爭。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2)

國家長治久安,社會穩(wěn)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歷史經(jīng)驗表明,依法治國是保障國家繁榮昌盛和穩(wěn)定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實行社會主義法治需要有幾個重要的條件,即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要有嚴格的行政執(zhí)法制度與公正的司法制度,要有一支高素質(zhì)的執(zhí)法隊伍,還要求全民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而要增強全民的法得意識,就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鄧小平同志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睆男∨囵B(yǎng)孩子的法律意識,教育他們遵紀守法,通過學校法制教育,學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具有一定的法制觀念,具備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這對他們成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把“實現(xiàn)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科學教育水平,民主法治觀念為主要內(nèi)容的公民素質(zhì)的提高?!弊鳛槲覈鐣髁x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實際上也是中小學教育的目標。但是,任有少部分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加上社會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風氣影響,導致違法違紀現(xiàn)象在一些中小學校園中時有發(fā)生,一些中小學生甚至誤上犯罪道路,這已成為困擾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培養(yǎng)。因此,在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遵守法律,不要違法,讓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3)

現(xiàn)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應的規(guī)定。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規(guī)則去做。

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目的是為了人民能實現(xiàn)自己的權利與自由,青少年是祖國的棟梁,更應該努力學習,積極向上。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一個同學把另一個同學的橡皮弄沒了,那個同學肯定會去找他算帳,就難免打架。

在玩的時候,有人只是開個玩笑,拿一下別人的東西,而那個人以為他是故意的,就上去打架。

往往也有很多人都不想殺人,而是在自衛(wèi)時都誤殺了他人。

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他們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是在社會上閑逛或去上網(wǎng)吧結識一些壞人。

我們平時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但要把數(shù)學、語文學好,更要把思想品德學好,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我開始,和人相處要團結友愛,相敬如賓,做到寬宏大量,不要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要有正確的思想觀,不但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更要做一個有很好心理素質(zhì)的新新人才,心理的健康,能使青少年犯罪降低到零。

讓我們都重視起來吧,杜絕犯罪,特別是青少年犯罪。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4)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選錯了道路,讓自我后悔一生,尤其是我們青少年。因此,為了增強我們青少年的學法、普法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們學校舉行了“法制教育專題報告會”。為我們作報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長紀榮利老師。

本次報告會的主題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它讓我們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發(fā)生讓我們?yōu)槟切┱`入歧途的青少年大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們也認識到他們是法律無知者,在法律面前沒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時沖動而鑄成大錯。

紀老師首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案例:某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王某,利用網(wǎng)絡傳播犯罪方法,從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王某僅僅是一個在校學生,一個未成年人,卻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讓青少年犯罪的呢?紀老師給我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因為不聽家長、老師的教誨,法律意識淡薄,辨別是非、好壞的潛力較弱,以至于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偷盜、吸毒、販毒等,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們明白了那些與我們年齡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總認為自我做的是小事,等釀成大錯時后悔已經(jīng)晚了。在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為一時沖動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關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更有甚者把自我的一生都毀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麗的篇章。如果這最完美的時間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過,會對自我的人生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青少年犯罪,不僅僅毀了自我,而且會“連累”到自我的家人。家人把期望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這樣做,豈不是辜負了他們?就算是為了家人,我們也不能做出這種“荒。唐事”來。所以,我們要預防違法犯罪。

預防違法犯罪,首先要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的尊嚴,依法守法。我們青少年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次,要提高自我的辨別潛力,增強控制力,做事要沉著冷靜,要分清自我該做的事和不該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強決定力,謹慎交友,從而更好地發(fā)展自我。

這次法制教育報告會是一次發(fā)人深省的心靈教誨,為我們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應牢記其中的道理,努力學習,好好做人,讓自我的生命之船在正確的航線上行駛。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5)

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我后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由于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特意為我們組織了一場法制教育報告會,對我們來說真可謂好處重大。這堂法制教育里面講了很多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各方面原因展開論述,使同學們更好地認識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家,是青少年第一個影響最深的地方,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對子女的照顧。因此。他們胡亂結識朋友,到處留戀,自甘墮落;甚至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期望父母關心自我,不惜一切,又偷又搶,壞事做盡……

學校,是第二個影響青少年的地方。例如,一些青少年因為和同學一時慪氣,就影響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還很容易導致心靈或肉體上受傷。又例如某某同學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如果理解不了,就懷恨在心,便處心積慮想謀害老師。罪惡,往往是在不明白中,一些不經(jīng)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么,你就會成為罪惡的“獵物”。

第三,便是自身原因。俗話說的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法規(guī)意識,隨意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就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xù)發(fā)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里根深蒂固,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到時,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是失去人生自由的監(jiān)獄。

總之,作為一名中學生,要遠離犯罪,與他們作斗爭,也要懂得保護自我,走好人生的每一路。

星期五的班會課上,我們看了一部法制教育影片。影片的大致資料是一個農(nóng)村出身的男孩子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學會了賭博,剛開始是在農(nóng)村小賭,之后就發(fā)展到去城市打賭,最后應為賭博去偷錢、搶劫、殺人、被關進了監(jiān)獄。

影片的開頭,說了少年的父親喜歡賭博,最后少年學會了賭博,這就是應為場靠的原因而讓孩子誤入歧途,所以才體現(xiàn)出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啊!古人說:"千里之堤,饋于蛇穴。”

無疑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都是教育我們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不要認為那些沒什么,須知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的過程。那些應為農(nóng)村賭的錢滿足不了自我的野心,就去城市里賭,賭的越大,他就陷得越深,最后不能自拔。就到了破罐破摔的地步??吹接捌纤玫洞踢M交警的胸膛的時候,我就明白,他的一生完了。所以我們才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不要做法盲,不然,將自我就會吃大虧的。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一已是百世身。這句話恐怕那位少年此刻是最為明白了。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6)

上周星期三下午,同學們在學校的安排下,聆聽了我校法制副校長的法制宣傳講座。時間雖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我的感想?yún)s頗多。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法律紀律觀念淡薄,屢教不改。認為:只要自己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誤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边@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jīng)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xù)發(fā)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jiān)獄了。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

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干的時期,可塑性很強。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一步步走上不軌之路。這樣的事例在我們身邊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某市一個成績本來很優(yōu)秀的學生,受了一幫壞朋友的引誘,經(jīng)不住誘惑,在街上玩了一個通宵:泡酒吧、喝酒、抽煙……,從此就漸漸地沉淪下去,不能自拔。后來竟發(fā)展到結伙搶劫!最后被公安機關抓獲,受到了應有的制裁。這不是又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嗎?我們正處在花樣的年華,詩樣的年齡,誰愿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過本該非常美好的日子呢? 雖然我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但也時常受到侵害?,F(xiàn)在盡管有老師、家長的保護,但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呵護著我們,況且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護也就成了我們中學生防止自身受到傷害的必要措施了。中學生大多時間都在學校,所以往往我們受到傷害都是因為同學之間的沖突造成的。為了避免同學之間產(chǎn)生矛盾,應該嚴于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導致別人對你的不滿,輕則吵架,重則就會出現(xiàn)結伙斗毆,事故也會隨之而發(fā)生。到時,不僅會給自己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而且還會使你受到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的折磨,后悔也來不及了。

相反,如果同學們都尊重別人,互相謙讓,真誠待人,這樣一定會樹立起一個文明的集體,你也會因尊重別人而受到別人的尊重,怎么還會受到他人傷害呢?我認為同學們,女生應該追求“淑女”形象,男生應該學做“紳士”。何為“淑女”?又何為“紳士”?“淑女”應是一個說話語言得體,不說臟話,不與同學嬉戲打鬧的形象;而“紳士”則應體現(xiàn)出:舉止文明,做事說話沉穩(wěn),動作不粗魯,尊重他人等。這樣,同學之間不僅會建立起真摯的友誼,我們的校園也會呈現(xiàn)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文明景象。哪里還會出現(xiàn)打架斗毆,漫罵別人等不文明的事呢! 這次法制講座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課,使同學們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規(guī)校紀的重要性。

同學們,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嚴于律己,改掉不良習慣,做一個合格的當代中學生吧!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7)

通過法律課程的學習,讓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識,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礎。我們可以利用我們所學的法律知識來維護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權利。 法學是一門科學學科,所謂科學是關于客觀世界的知識,這些知識是系統(tǒng)的知識,研究人類生活中的規(guī)律及現(xiàn)象的科學,如政治學、經(jīng)濟學、法學等。法律具有社會性、規(guī)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義性、實用性:

一、社會性

法律首先是一種社會規(guī)則,如刑法學是研究犯罪學等,民法學是研究人與人之間、財產(chǎn)與人之間的關系。法學作為社會科學,具有社會性,它與自然科學是不同的,表現(xiàn)在:

1、不可計量、不可檢驗、不可實驗,而自然科學則是可以計量、可以檢驗、可以實驗的。雖然我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實踐不等于實驗,實踐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實踐而不是做實驗,如馬寅初的新人口論,到現(xiàn)在我們才認識到新人口論是一種真理,又如單一公有制計劃經(jīng)濟,經(jīng)過一百多年時間最后證明了單一公有制經(jīng)濟行不通。

2、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與研究對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學,如化學、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對象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觀影響,而法律的研究結果則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觀因素的影響。如許多的觀點,不同的學科認識都有道理,不同的學者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觀點。 我認為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即不受他人影響,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斷。在講到獨立判斷時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判斷標準。如公平、誠信等皆為生活經(jīng)驗,就是說當法學上的不同意見都有道理時該怎么辦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會生活經(jīng)驗作為判斷標準。所以對于法律理論現(xiàn)象中的是與非、對與錯,可以用社會生活經(jīng)驗來作為判斷標準。只有符合社會生活經(jīng)驗的理論才可能是正確的。

二、規(guī)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guī)范,因此法學也就有了規(guī)范性,它是法學區(qū)分于其他學科的特征。如經(jīng)濟學講的是效率問題,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學家講的是合法不合法,規(guī)范不規(guī)范的問題。因為法律的規(guī)范性,每一法律條文都可以分解為構成要件、適用范圍、法律效力。只要我們掌握了它的構成要件、適用范圍、法律效果,那么我們對這個法律條文也就掌握了。 法學特別強調(diào)的是規(guī)范性、邏輯性、體系性。規(guī)范性也就是我們說的可操作性。如我們將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種松散性的呢?還是制成規(guī)范性、邏輯性的呢?江平教授說要制定一種開放性的民法典體系。民法典如何開放呢?我認為一定要有邏輯性和規(guī)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學之概念性來源于法律規(guī)則。如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分別為兩個概念,欺詐行為又是一個新的概念;再如損害賠償,直接損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為三個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規(guī)則。 法學說開了就是一套概念體系。掌握了概念體系我們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思維,就具備了法律人的資格。因此我們的學習方法就是從概念入手,一定要掌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記不可死記硬背,先記憶,然后要理解。如欺詐行為,我們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詐,才能進一步理解欺詐行為。這種方法在法律解釋上叫文義解釋。文義解釋就是指每一個法律條文都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所以要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義。同時語言文字又有多義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說“產(chǎn)品”與社會生活中所說“產(chǎn)品”就不一致。所以我們就不能僅__字面意思來理解,應該有多種其他的理解方法。

一個法條就可能有多種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四、目的性

法律是行為規(guī)則,是人制定的。在我國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來制定各項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學當然也有目的性,在歷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別是德國的概念法學,它們過分注意概念問題,而忽略了目的性。直到德國著名學者耶林,他本是個概念法學派的學者,到中年時逐漸意識到概念法學派有僵化的缺點,于是寫了一本書。

在這本書中,他指出每部法律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我們要了解、掌握、運用一門法律,必須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性,我們學習任何一部法律,不能只是搞清它的構成要件、適用范圍、法律后果,還要思考這個法律制度、法律規(guī)則的目的,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只講概念,就會成為“概念”法學。耶林說,光講“概念”的法學,會成為概念游戲,他說,法律的目的就好像天上的北極星一樣。而法律的目的正像天上的北極星一樣,引導我們學習、掌握、運用法律。對每一個法律制度、規(guī)則,我們都從目的入手,這就構成了現(xiàn)在法學上的一種新的法學研究方法——目的解釋方法,即解釋、運用每一個制度、規(guī)則,一定要緊緊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兩種解釋,則只有緊扣立法目的的那個解釋才正確。

五、正義性

法學正義性源于法律正義性,法律規(guī)則因為有正義性才能區(qū)分于技術規(guī)則,同時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惡法之分。我們評價法律的好、壞、先進與落后就是依據(jù)法律的正義性。

同時,現(xiàn)在還存在形式正義與實質(zhì)正義的問題?,F(xiàn)在很多人過分關注形式正義而忽略了實質(zhì)正義,但是形式正義只是獲取實質(zhì)正義的手段,只有在無法獲得實質(zhì)正義時退而求其次滿足于程序正義。實質(zhì)正義是目的,程序正義是手段。一旦我們將形式正義強調(diào)過分,我們就悖離了法律的正義性。 法官、律師這些法律人不同于社會上其他的人,他們是為了維護社會的正義之道,是社會正義的維護者。所以,不能把法律混淆于其他職業(yè)。我們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它,因為我們選擇了法律,我們就選擇了正義!

六、實用性

我們學習法學是為了用法律來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就不能只知道閉門讀書,我們還要關注社會生活中的案件,討論實際發(fā)生的和假設的'案件,討論它應怎樣判決。像我們在家的時候,可能會有左鄰右舍拿一些案件來請教我們拿什么回答他們呢,所以在我們平常學習中就要注重法學的實用性,不斷鍛煉自己的實際能力,有人向我咨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從輕處理?

通過對刑法知識的學習我了解到: 根據(jù)刑法第一款的規(guī)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fā)覺,或者雖被發(fā)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審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xiāng)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fā)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jīng)查實確已準備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jīng)親友規(guī)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 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 犯有數(shù)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行為,認定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犯罪行為,還應該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 根據(jù)刑法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對于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具體確定從輕、減輕還是免除處罰,應當根據(jù)犯罪輕重,并考慮自首的具體情節(jié)。

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或者判決確定罪行屬同種罪行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如實供述的同種罪行較輕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 根據(jù)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檢舉、揭發(fā)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fā)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經(jīng)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jīng)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xié)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xiàn)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xiàn)。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發(fā)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實的,可以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根據(jù)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犯罪分子有檢舉、揭發(fā)他人重大犯罪行為的,經(jīng)查證屬實;提供偵破重大案件的線索,經(jīng)查證屬實,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協(xié)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等表現(xiàn)的,應當認定為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 通過對法律的認識和平時的學習,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無論走到哪,都離不開法律。法律對人人都是平等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每個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8)

小時候和小伙伴玩,由于都小,所以經(jīng)常會發(fā)生口角,輕則對罵,重則打架。那時候我長得小,所以總會挨欺負,被他們打疼了,被他們打腫了,回家也不敢和父母說,父母不允許我和別的孩子打架。經(jīng)歷了大小戰(zhàn)役數(shù)次,已記不清當時的情形了,不過有一次我是記憶猶新的。

那次,我和大力一起玩,他雖然叫大力,可長得比我還小。我們玩著玩著,就因為一個好看的小石頭發(fā)生了爭執(zhí)。“是我先發(fā)現(xiàn)的!”我喊道?!罢l先揀到是誰的。”大力把石頭攥得緊緊的?!翱欤o我!要不然我可不客氣了!”我威脅他?!熬筒唤o,就不給!”大力態(tài)度也很堅決。我一看不給他點顏色,他是不會交出石頭的,于是我拽住了他的胳膊,他往后用力,我們開始了拉鋸戰(zhàn)。過了一會兒,他吃不消了,“我投降了,投降了,給你,給你?!蔽覄偟靡獾厝ソ邮^,大力卻突然放了一只冷箭,然后撒腿就跑。由于我沒有防備,那石頭狠狠地砸在我的頭上?!鞍?!”我火了,瘋了似的去追他。他是跑不過我的,眼看就追上他了,可是他的爸爸這時候卻出現(xiàn)了,真是援兵從天降,我一看就傻眼了。這還不算完,仇沒報成,大力卻還躲在他爸爸的身后,露出頭來,搖頭晃腦、擠眉弄眼、吐舌咧嘴地向我挑釁。我紅了眼,沖上去要找他算賬,他爸爸一只手攔住了我,一用力就把我推了個跟頭??吹轿宜ぴ诘厣?,大力更開心了,又蹦又跳,眉開眼笑。我哭了,一邊抹眼淚,一邊罵道:“你算什么大人,還欺負小孩!你就慣著他吧,看他以后不學壞!”

現(xiàn)在想起來,真為那時的幼稚感到可笑。笑了一會兒我就笑不出來了,因為我仿佛發(fā)現(xiàn)工作中也有類似的事。

長大了,每個人都成熟了,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在企業(y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工作著,努力著,首先是為了養(yǎng)活自己的“小家”,而后也為“大家”創(chuàng)造著。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產(chǎn)生各種矛盾,有的選擇了忍讓,有人選擇了對抗,有人選擇了報復。無論怎樣,這結果都差不多,要么接著工作,要么冷戰(zhàn)到底,要么背后算計,要么變動崗位,要么選擇離開。當然了,這里也會出現(xiàn)“小孩子打架”似的情形,對于此我一笑而過,認為他們不成熟罷了,畢竟是“大家庭”里的孩子嘛。但是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大家庭”里的長輩們也來“孩子氣”一把,也來兩場“小孩子打架”的時候,我真是覺得事態(tài)嚴重了。

長輩們是“大家庭”的掌舵人,他們的一舉一動決定著興衰成敗,因此他們的舉動是絲毫馬虎不得的。如果他們不以“大家庭”的利益為重,以興衰為己任,那么我想這是非常危險的。

有一句歌詞寫得很好:“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盤的星?!睕]有星,這個稱就沒有意義了,星不準,那稱就是廢物了。那么企業(yè)呢,一個企業(yè)就如同一座大廈,一座橋梁,那么什么最重要呢?當然是承重墻,是橋墩。墻與墩不穩(wěn),廈與梁是隨時可以倒下的。那么誰是這墻與墩呢?當然是企業(yè)的領導了。領導若麻痹大意,企業(yè)就會搖搖欲墜。那么如果領導有一天真的“孩子氣”了,來個“小孩子打架”了,那結果又會如何呢?可能會沒什么事啦;可能會出點小事啦;可能會內(nèi)部有點不團結了……可是如果領導不是以孩子的那份童貞去“小孩子打架”,而是以成見、私心、報復去“小孩子打架”,那我想這問題可就大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么結果又會如何呢?可能會有人受到不公平待遇了;可能會有人走人了;可能是影響企業(yè)正常運轉(zhuǎn)了;可能是造成浪費了;可能

是人心渙散了;可能是企業(yè)虧損了……當然了如果總“小孩子打架”,那么后果可想而知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在企業(yè)的大廈與橋梁之中,這樣的領導是什么?當然是劣質(zhì)的承重墻,當然是豆腐渣橋墩。有人會說,你說得太嚴重了。那么就算不是以上的二者,那也應該是白蟻,是蛀蟲!它們的力量有多驚人,是不言而喻的。有人會說,你說得太過分了。我覺得不過分,不以企業(yè)的利益為主,不以企業(yè)的發(fā)展為重,這樣的領導不僅不是沒有責任心、責任感,更是企業(yè)的不幸。如果這樣的領導真的存在,這樣做了,還在以成見、私心、報復,去“小孩子打架”,那么真是禍害無窮了。

從小孩打架說起,談自己對企業(yè)領導的看法,的確有點小孩把戲了,的確如此。但我真的希望企業(yè)的領導能以企業(yè)利益為主,以企業(yè)盈利為重,以企業(yè)發(fā)展為己任,千萬不要“小孩子打架”。這是我作為一個普通員工的愿望,我想這不難實現(xiàn),甚至是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吧。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9)

“零!零!零”下課了,我走出了教室,門外已經(jīng)有許多同學在玩耍。

忽然,鄭元驄走了出來,我叫他一起去玩,可他卻跑過來,并用力地用拳頭打我的臂膀,我感到莫名其妙,就把他推開了,沒想到他又沖了過來,用拳頭打了我?guī)紫拢乙粴庵逻€了手。這時,他生氣得眉毛豎了起來,眼睛中好像燃燒著火焰,接著他像老虎一樣再次向我沖來。我不耐煩地走開了,但他還不過癮,好像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才心甘情愿,我抓住了他,他又用腳踢了我?guī)紫拢€拽著我把我拖到一邊,然后用力把我甩開了。我火冒三丈非常憤怒,我心想:我打他,他吃虧,我被他打我也吃虧。

因為這件事,上課時我很生氣,完全沒有心思聽老師講課。后來又忍不住說了他幾句,沒想到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老師把我叫到一邊談話,并和我講了最近發(fā)生的一件事:一個公交司機和一個乘客為了一塊錢發(fā)生爭執(zhí),斗毆,最后出了人命。聽了老師講的這件事,我已經(jīng)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回到教室,我一點兒也不為剛才的事生氣,我的心情平靜了下來。

這件事,使我有很深的感觸,同學之間難免有磕磕碰碰,但不要打架,以免造成傷害。因為許多事情光靠武力是沒法解決問題的。我相信只要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有些不該發(fā)生的爭執(zhí)是不會發(fā)生的。團結不僅能使大家生活得更愉快還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只要人們團結一致,齊心協(xié)力,就不會有可怕的戰(zhàn)爭和悲劇。

打架斗毆心得體會(篇10)

我們都聽說過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校長在校園內(nèi)看到一男生用磚塊砸另一男生,當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學到校長室去,當陶行知走到辦公室時,該生已早早來到校長室低頭挨訓,陶校長走來,一面先給了他一塊糖,一面說“這塊糖是獎給你的,因你按時到,我卻遲到了”該生驚疑的接過糖。接著,陶校長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里說“這第二塊糖也是獎你的,因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刻住手了,這說明你尊重我,應該獎你?!睂W生更驚疑了,他睜大眼睛看著校長。陶校長又掏出第三塊糖說“我調(diào)查過了,你砸他們說明你正直、善良、敢跟壞人作斗爭,應該獎勵你?。 边@名男生聽到這里感動極了,流著淚說道:“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啊。”陶校長滿意的笑了,他隨即又掏出第三塊糖遞過去說:“為你的正確認識錯誤,我再獎你一塊糖,我的糖獎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多么感人的一幕,學生打人了,陶先生沒有訓斥,卻發(fā)掘了學生的四個優(yōu)點:守時、尊重人、正義和勇于認錯,用四塊糖讓學生一步步地完成對自己錯誤的認識過程,不得不讓人感嘆陶校長高超的批評藝術。

假設是我們遇到了這件事,我們會怎么做呢?恐怕很多老師就會抓住了學生的小辮子,死活不肯放手,動輒端上一番大道理,苦口婆心,要讓學生心服口服,甚者則嚴厲訓斥,惡語相向,乃至拳腳相加,以皮肉之苦教育之。更嚴重的是,這次錯誤將作為“污點”永遠被記錄在案,即使學生已經(jīng)承認錯誤并改正,只要下次出現(xiàn)問題,這些“陳芝麻爛谷子”將被再次翻騰出來,作為“教訓”學生、壓制學生的把柄。

殊不知,正因如此,我們很多年輕的老師開始慢慢遠離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使自己的管理漸漸走入死胡同。

其實,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尤其是學生。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有了錯誤是正常的,教師不用大驚小怪,應該正確對待。我們應該樹立一個觀點:犯錯誤的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不犯錯誤的學生不一定都是好學生。學生在實踐探索中有一些失誤也不足為奇,事實上,不犯錯誤的學生是根本不存在的。關鍵看我們用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用什么方式來幫助他們。

首先,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這種觀點并不是提倡學生犯錯誤。作為教師允許學生犯錯誤,就是要鼓勵學生去大膽地實踐,大膽地探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占不怕學生犯錯誤。學生出現(xiàn)失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幫助。否則,學生會因為犯錯誤以后害怕老師批評而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xù)去想、去做,學生的思維就會受限制,學生的行為就會受約束,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會受壓抑。

其次,教師要學會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學生。這樣就會認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即使有一點錯誤也是正常的。學生改正錯誤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成長的過程。相反,教師如果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學生,就容易把學生禁錮起來,怕學生犯錯誤,甚至犯一點錯誤也不行。那樣,學生只好老老實實、規(guī)規(guī)矩矩,按照老師的要求“一絲不茍”地去執(zhí)行。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就會失去個性,這樣的教育只能培養(yǎng)出“千人一面”的學生。這在年輕教師的工作中,是很容易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

再次,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作為教師,不但將學生的錯誤看成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正?,F(xiàn)象,并將錯誤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智力發(fā)展的教育資源,正確地、巧妙地利用。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者的機會與責任》一文中指出:

人為物質(zhì)環(huán)境中的人,好教育必定可以給學生以能力,使他成為物質(zhì)環(huán)境中的主宰,去號召環(huán)境。如玻璃窗,我們要想拒絕風,歡迎日光,所以就造一個玻璃窗去施行我們拒風迎光的使命,教討厭的風出去??蓯鄣娜展膺M來,又如我們喜歡日光和風,但是想拒絕蚊蠅,所以又造了一種紗去行我們的使命。這種使命,并非空談,因為我們有能力使這些自然的環(huán)境聽我們高度,幫學校應給學生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去作環(huán)境的主宰。

有了風,我們會發(fā)明玻璃,有了蚊蠅的入侵才去制造了紗窗,有了錯誤,在糾錯的過程中才會發(fā)現(xiàn)真理,并有所創(chuàng)新。通過對學生錯誤的肯定,讓他們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呈現(xiàn)出來,然后再告訴他們?nèi)绾问菍?,如何是錯,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就能促使學生不斷成長。在青年教師工作中,容易走入一個誤區(qū),班級管理也好,課堂教學也好,似乎不愿意讓人看到學生出錯誤,擔心這樣會降低別人自己的評價。因此,想方設法掩蓋錯誤,或者錯誤出現(xiàn)了假裝看不到,這樣往往就錯失了最好的教育機會。應該緊緊抓住錯誤不放,甚至有意識地“放大”錯誤,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錯誤這個教育資源的最大價值。

另外,作為年輕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教育語言。最忌諱的就是不要用過于苛責的語言來諷刺挖苦學生。心理學家講,學生在成長中需要50000次的鼓勵和賞識,才能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教師要相信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桶l(fā)展前途,堅信學生是積極向上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要以接納、賞識、贊美、激勵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在與學生互動中,應將指責的教育語言改成鼓勵贊賞的語言,可以針對具體的行為進行贊賞,發(fā)自內(nèi)心的鼓勵贊賞,也可以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進行贊賞。學生一旦自信心提高了,認為自己有很多優(yōu)點了,那么錯誤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西方一位教育家說過:“學校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币幻處熉L的教學生涯中,和學生發(fā)生沖突的事會時有發(fā)生。特別是遇到脾氣犟的又犯了錯誤的學生,更需要老師擺出一種寬容、理智的高姿態(tài)。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騎虎難下,此時若不能冷靜,不能遏制怒氣,事情就會往不好的方向發(fā)展,甚至導致教師“威風掃地”,挑戰(zhàn)了教師“權威”,損害到教師“威信”。這是很多年輕老師容易遭遇的尷尬,要特別謹記。

52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