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輕輕地,讀我的“書信”,我偷偷的,讀你的“舒心”。你讀懂了我的“真心情書”,我讀懂了的“幸書(福)期待”。世界讀書日,閱讀越快樂,閱讀越幸福!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guān)大學(xué)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xué)》是國學(xué)"四書五經(jīng)"之首。相傳《大學(xué)》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編入《禮記》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單獨成書,并和《論語》、《孟子》合稱"四書"。"四書"是我國古代教育理論重要著作,其內(nèi)容和著述目的不僅在告訴人民怎樣做人?怎樣齊家?而且還告訴有邦有國者怎樣安邦治國?同時還提示天子怎樣做才能國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方法。此書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謂一部全方位的理論教科書。因為他的教育對象下從庶民起,中到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論對誰都適用。
首先想談一下個人對《大學(xué)》這部經(jīng)典的感悟,此經(jīng)開篇便挑明主題:"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圍繞著發(fā)揚德性的原則,是為《大學(xué)》三綱,隨后展開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為《大學(xué)》八目,而八目卻是以修身為中心,闡發(fā)修身方法與修身目的的全部內(nèi)容,由此可見,修身,是儒家極為重要的一個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義禮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讀《大學(xué)》時絕不能把"大學(xué)"這個概念理解為國民教育的"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的"大學(xué)"?!洞髮W(xué)》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無上或第一的意思?!洞髮W(xué)》是研究和探討人和人類社會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書。書中既教給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齊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階層講了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仡櫸覈迩隁v朝歷代,下從平民上至國君其興衰成敗的經(jīng)驗教訓(xùn)無不證明《大學(xué)》講述的道理非常準確。哪個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個興國之君不以愛民為本?
從成功與失敗的古今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覺不自覺地遵照《大學(xué)》所說的"修身是為人之本"的要求修煉過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懷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并想盡早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認真學(xué)習(xí)和研讀一下《大學(xué)》,并按照《大學(xué)》所說的原則修煉自己,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怒不是指責(zé),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biāo),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xiàn)目標(biāo)。
通過學(xué)習(xí)《大學(xué)》,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yīng)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yīng)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yīng)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xué)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大學(xué)》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今后,我要多加學(xué)習(xí),讓"國學(xué)經(jīng)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是古典詩文《大學(xué)》里的句子。所謂“大學(xué)”,實質(zhì)為大學(xué)問,人世間最重要的學(xué)問。
原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曾子作,近代許多學(xué)者認為是秦漢之際儒家作品。全面總結(jié)了先秦儒家關(guān)于道德修養(yǎng)、道德作用及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guān)系。南宋朱熹把它與《論語》、《孟子》、《中庸》合稱為“四書”,從此《大學(xué)》成為儒家經(jīng)典。朱熹把《大學(xué)》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jīng)”一章,“傳”十章。認為,“經(jīng)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大學(xué)》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jīng)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jīng)、傳的《大學(xué)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xué)》原文。以朱熹《大學(xué)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學(xué)章句》本。 “大學(xué)”是對“小學(xué)”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xùn)詁,明句讀”的“小學(xué)”,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按髮W(xué)”是大人之學(xué)。
《大學(xué)》為“初學(xué)入德之門也”。經(jīng)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lǐng),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xiàn)三條綱領(lǐng)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于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zhì)。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暗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
《大學(xué)》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類天賦的光明純瑩的心靈,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再通過禮樂教化,以啟迪人們的自覺,去除物欲,不斷更新自己的德行,而達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對大學(xué)的綱領(lǐng)有所體會,自然便會立定人生志向,以此為生命的理想方向。確定了心中志向,便不會輕易為外物所干擾,就會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論面對何事何物,都能認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親民的關(guān)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關(guān)系?!爸埂笔情_端,“能得”是結(jié)果,對大學(xué)綱領(lǐng)有深切的認識和體會,自然距離大學(xué)之道的實現(xiàn)不遠。
人們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者一樣,都被人用來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這種君子之道,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大學(xué)》中“修齊治平”的順序與此并不相同。文章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順序不一樣,境界也就迥異:“修齊治平”是“四有”新人們的個人修行之道,“平治齊修”則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國策了。這種國策,用一句歌詞說,就是:“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可是很遺憾,偏偏有些人吝嗇于一點愛,有些人等著別人獻出愛,還有人名為愛人,實為害人。總之,不“誠其意”、“致其知”者,鉆營計較于片瓦只草、蠅頭小利者,眾矣。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焙笕藢⑵渚珶挒槠邆€字:知止定靜安慮得??v浪大化中,我們須習(xí)得“定”字,秉持本心,方能成就一番偉業(yè)。
我認為,習(xí)得“定”字須有安貧樂道的態(tài)度。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兵王“許三多”,或許他先天的機能并不比他人優(yōu)越,而后天的勤奮則是他無可匹敵的上方寶劍。一開始的“為了班長留下”讓他心有所止,有了自己做人的終止方向,內(nèi)心安寧而能置身于“與萬化冥合”的境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沒有動搖他的信念,因為“定”而能“安”,他安于技藝之貧而能不斷汲取兵中之髓,有了極其厚重的精神基礎(chǔ),至使其成為人上之人,兵中之王。故孔子曰:“仁者靜”。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論水遇何阻力,他都能以柔克剛,因為始終記得自己,秉持本心。
歲月的洗禮,讓先賢的智慧凝成精髓,“定”是蘇軾的“我本無價跟趕在,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的豁達,是陶潛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安守,也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清高。面對權(quán)勢,他們能“不為五斗米折腰”;面對誘惑,他們也能“心不妄動”;而汪精衛(wèi)信仰不定,故而投敵叛國,吳三桂情感不定,故而“沖冠一怒為紅顏”,他們被永遠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曾幾何時,當(dāng)代舞蹈家楊麗萍的孔雀舞可謂一舞傾國,可如今 她也心有不“定”,當(dāng)她喊出“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你么還好嗎?”之類的庸俗之語時,國內(nèi)外的舞評家稱之為“中國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定力不足,讓她未能深思熟慮此事帶來的后果,而使她在觀眾心的形象大減。是故,我們要向洪應(yīng)明一樣,咬得菜根以守之。
學(xué)會“定”,要做到在高潮時享受掌聲,在低潮時享受人生。中國首位女皇武則天,命途多舛,政治道路坎坷。太宗年間,李世民的夜觀星象,而知“武代李王”,大開殺戒,她只得逃亡,高宗年間,因長孫無忌的力阻而出家,換了常人恐怕此時早已自刎謝先王了。而她卻在這樣的人生中悟得了“定,靜,得”三字的玄奧。憑借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不驕不躁,以致最終傲視須眉,坐擁江山。她的武周政治也在歷史的蒼穹中永遠發(fā)光。
“心內(nèi)求法為正道,心外求法為異法?!绷智逍缡钦f?!岸ā币笪覀円逕?,像佛陀在大雪中一樣,做到高層次,高境界的“知止”專一;如岳武穆那樣“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永抱壯志,使后人仰望,集正能量于一生。心無妄念,不為外欲所惑;秉持本心,獲大定力,大安靜,大智慧。惟其如此,我們才能活得漂亮,活得精彩,
我心已定,集天地之正氣行走江湖。
《大學(xué)》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它就像老前輩一樣,講述著人生的道理,讓我們在閱讀中成長。
在《大學(xué)》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边@句話的意思是:修身在于使自己的內(nèi)心純正,如果心中有怨恨,有恐懼,有喜好玩樂,有憂患,都不能使內(nèi)心純正。
讀到這時,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叔叔家燒烤。在燒烤前,叔叔把我們幾個小孩叫到客廳上,我們一時莫名其妙,但還是來到了客廳。我們坐下后,叔叔就開始說了:“你們現(xiàn)在可要好好學(xué)習(xí)啊!不然長大會后悔的。”這時,叔叔停了停,望著天花板,勾起了回憶:“我以前就是不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后做生意也要和別人合伙。幾年后便合不來了。然后,我們便拆伙了。記得剛開始時,沒有那么多資金周轉(zhuǎn)。
既要入貨,家里又遇上裝修,差點連出工資的錢也沒了。幸好堅持下來了,要不然現(xiàn)在我可要流落街頭羅!”叔叔說完后,我百感交集,我想:如果換作是我的話,可能一天也熬不過來,更別說是熬到今時今日。這時,我仿佛瞬間體會到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在每一次失敗中,我們都給予自己一個微笑,給予自己繼續(xù)前進的自信心,把失敗看作是成功的墊腳石,這樣我們便會走向成功。
當(dāng)我們內(nèi)心去掉一切的浮躁,去掉一切的喧鬧,我們就會心如止水。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從煩惱中走出來,但覺得煩惱總是會來,所以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這時我們只是心里太過執(zhí)著而已,只要我們放開自己,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人生才會活得更有價值。就像《光明的心曲》中的盲女孩,雖然她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因為她那不抱怨的精神,使那無憂無慮的歌聲成為了照亮她心中的明燈。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于多么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yīng)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p>
生活其實是一首歌,同樣有旋律的升騰跌宕。當(dāng)旋律高昂時,人固然樂不可支;當(dāng)樂曲進入低潮時,我們也不要悲傷。笑著面對,才是真正的樂觀,才能讓自己的樂章演奏得動人心弦。
——《大學(xué)》教我們?yōu)槿俗鍪掠浀靡郧爸袑W(xué)時代自己也接觸過《四書五經(jīng)》這一我國古代的經(jīng)典著作,但那僅限于了解其文化背景、組成結(jié)構(gòu)和大致內(nèi)容,所以也就無異于管中窺豹、知其皮毛罷了。有幸在這次假期里比較深入地研讀了它里面的《大學(xué)》篇,方才領(lǐng)略到它里面所蘊含的為人處世的深刻哲理,并且更為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該以怎樣的方式前行,才能切實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讓自己的一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從小便志存高遠,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光輝夢想和遠大抱負,尋得人生的真諦、生命的意義而耗盡一生?!洞髮W(xué)》開篇講,“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這里所展示的,即是儒學(xué)三綱八目的追求。三綱八目是《大學(xué)》的綱領(lǐng)旨趣和主要條目,縱覽《四書五經(jīng)》,我們發(fā)現(xiàn),儒家的全部學(xué)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大學(xué)》的開篇也是其為人做事的大道與精髓所在。
“在明明德”說明加強道德的自我完善、發(fā)掘自己本性中的善根、摒棄邪惡的誘惑、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對人自身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而博學(xué)的宗旨莫過于此。就此意義上說,西方的“懺悔”、東方佛教的“修行”、列夫·托爾斯秦式的“道德的自我完善”、毛澤東式的“狠斗私字一閃念”,乃至我們今天所倡導(dǎo)的“培養(yǎng)四有新人”、“五講四美三熱愛”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為目的。
“在親民”,和下文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結(jié)合,從動態(tài)的角度來強調(diào)了不斷革新,加強思想革命化,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之重要。引申出來,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使人想到的每日懺悔,使人聯(lián)想到女作家楊絳把她那本寫“gan?!鄙畹臅鹈麨椤跋丛琛?。精神上的洗澡就是《莊子·知北游》所說的“澡雪而精神”,《禮記·儒行》所說的“澡身而浴德”。
話說回來,“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展示的即是一種革新的姿態(tài),它驅(qū)動人們?nèi)壟f圖新。“在止于至善”即是說博學(xué)的目的還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無數(shù)先哲們的人生歷程便印證了這一點。
人奮斗一生,是因為他“知其所止”,即知道自己所奮斗的目標(biāo)是什么,知道自己應(yīng)該“止”在什么地方,知道屬于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兵B兒尚且知道找一個棲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應(yīng)該落腳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贝蠖际屑捌浣紖^(qū)古來就是人們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這還只是身體的“知其所止”,不是經(jīng)義的所在。
經(jīng)義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天地悠悠,過客匆匆,多少人隨波逐流,終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當(dāng)今時代,生活的誘惑太多,可供的機會太多,更給人們帶來了選擇的困惑。比如說,在過去的時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讀書人心態(tài)平衡,或許還“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墒?進入市場經(jīng)濟時代后,所謂“下海”的機會與誘惑重重地叩擊著人們的心扉,讀書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所止何處?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兒無家可歸,以至于出現(xiàn)了教授賣大餅之類的畸形社會現(xiàn)象。
其實,《大學(xué)》本身說得好:“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辈煌纳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關(guān)鍵在于尋找最適合自身條件,最能揚長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
這才是最最重要的。這樣一來,教授當(dāng)然也就不會去賣大餅了!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告訴我們,每樣?xùn)|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
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了,它強調(diào)做任何事都要抓住其根本,即著重把握事物發(fā)展的主要矛盾的道理。
★ 大學(xué)生學(xué)習(xí)心得體會10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