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美好寓意是:象征著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陽氣漸收,陰氣漸長。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三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陽達黃經(jīng)135°,于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jié)?!傲ⅰ?,是開始之意;“秋”,意為禾谷成熟。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zhuǎn)變?yōu)殛幨⒌霓D(zhuǎn)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jié)氣。在節(jié)氣排列順序上,處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個節(jié)氣“處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節(jié)氣有“三暑”(小暑、大暑、處暑),“三暑”中間還夾一個“立秋”節(jié)氣,立秋之后才是處暑(末暑)。“三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溫酷熱天氣,“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jié)氣。
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zhuǎn)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從立秋開始,陽氣漸收,萬物內(nèi)斂。立秋與立春、立夏、立冬并稱“四立”,也是古時“四時八節(jié)”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jié)。立秋時,古時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還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1、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2、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后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3、啃秋
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jù)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4、吃“渣”
山東、四川等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5、秋忙會
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一般在農(nóng)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jīng)營貿(mào)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chǎn)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一候,涼風至。西方凄冷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jīng)鏊?,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的熱風。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有詩《立秋》曰: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一、心情舒暢
立秋過后,天氣依然十分炎熱,所以要保持內(nèi)心寧靜、神志安寧和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適當運動
立秋過后,就進入了秋季。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要注意,不宜進行比較劇烈的運動,這樣對身體的負擔太大,可能會適得其反。
三、早睡早起
立秋過后,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但立秋暑熱未盡,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zhuǎn)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四、少食多餐
立秋過后,有“貼秋瞟”的習俗,所以很多人喜歡在秋季品嘗美味佳肴,秋季更有“食欲之秋”的稱呼。但是,立秋后依然燥熱,所以不宜暴飲暴食,也不宜食用太多油膩辛辣的食物,避免在冬季來臨前就損傷腸胃。
1、忌走田
在舊時,民間有立秋日不宜走田的機會,即立秋這天不能在田間行走,認為這對秋收不利。
2、忌出虹
在山東牟平、江西南昌、江蘇常熟等地,忌諱立秋這天出虹,即出現(xiàn)彩虹,認為這一年的收成會減產(chǎn)。
3、忌行房
立秋過后,天氣燥熱,但晝夜溫差逐漸增大,所以古人認為在秋冬行房會損耗體內(nèi)陽氣,是需要養(yǎng)精蓄銳的季節(jié)。
4、忌打雷
在湖北孝感,忌諱立秋打雷,有民諺:“立秋雷電,天收一半。”而在河南淮陽,人們則認為立秋日有雷聲,會發(fā)生水災。
5、忌洗澡
在山東萊西地區(qū),立秋這天忌洗澡,否則身上會出秋狗子(即癢子)。而在黃縣一帶,則認為在立秋這天洗澡,秋后會拉肚子。
6、忌下雨
早河北新河,立秋日忌下雨,認為立秋下雨,此后會雨水不斷,妨礙收割。而在浙江遂昌,則有“立秋雨打頭,無草可飼牛”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