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國家公祭日演講稿

| 黃浩0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不是人類和平之計,我們可以忘記仇恨,但是不可以忘記歷史,不可以忘記悲傷,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guān)國家公祭日演講稿,供大家參考。

有關(guān)國家公祭日演講稿

有關(guān)國家公祭日演講稿篇1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jié)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銹跡斑斑沉睡于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zhàn)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qū)之復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chuàng)痛而未絕望的細節(jié);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跡,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jīng)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圣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有關(guān)國家公祭日演講稿篇2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中國南京市人民政府為銘記日軍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于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了擴建。紀念館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

來到一個大空地的地方,有一個母親喚子的雕像,這個雕像就像是一個母親正在呼喚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遲遲未現(xiàn),這個情景真動人心弦。過了大空地,便看見一小塊地噴著十股小噴泉,這個便是“祭靈泉”。過了“祭靈泉”,就來到了“萬人坑”遺址,這個“萬人坑”遺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殺害南京同胞的鐵證,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種文字鐫刻著“遇難者300000”。中文和英文,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這里,更容易理解。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來的建筑。對具有正義感的日本人來說,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恥辱柱。

我沒有哭的欲望,因為我沒有看到血腥。這里是戰(zhàn)場,這里又不是戰(zhàn)場;來這的人很多都很虔誠,大家心無雜念地在悲涼的歌聲紅拜祭著漂浮在頭頂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這里面的人的遺骨,有的殘缺不齊,有的已經(jīng)被子彈射得亂七八糟,有的還很完整,有的遺骨已經(jīng)消失無蹤了。同時望著飄著小雨的天空,蒼天仿佛也在為死去的同胞落淚。

館內(nèi)很大,但卻沒什么建筑,大片的空坪占據(jù)它的中心。坪中散落著鵝卵石,散落著沙粒。在這看不到生機勃勃的空坪中,偶爾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顫的音樂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了解你腳下的土地嗎?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么聲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fā)出一點聲響,像水滴的聲音。隨著這聲音的發(fā)源的方向,我漸漸地看見了三個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進去。里面比較黑暗,墻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總是一閃一閃的,還散發(fā)著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釋后才明白——墻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殺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個照片就將在墻上消失—落下,并發(fā)出像水滴落下的聲音,這樣就代表這個人從人時間結(jié)束了寶貴的生命。我看完后,給我的震撼非常大,這是太殘忍了!它們仿佛像一道閃電從我的心頭劃過,把我的心劃痛,并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出門,發(fā)現(xiàn)在門口的雕塑柱上,停著一群白色的鴿子。鴿子象征著和平,但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國人的心思,當人家不想和平的時候,只有戰(zhàn)爭才能找到和平之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讓我們記住這一段慘痛的歷史,齊心協(xié)力,振興中華,是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強大!

_了,祖國在一天天繁榮昌盛,但是,我們還是與別的國家有差距。我們要更加好好學習,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藍天!

走出紀念館,空氣格外新鮮,天特藍,一切就像被雨沖刷過,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吧。

有關(guān)國家公祭日演講稿篇3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了南京大屠殺,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舉世震驚,今年是第8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時間在流逝,可歷史不能忘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如今,我們的國家日漸強大。已經(jīng)有能力保護國人,遠離戰(zhàn)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給中國的深刻教訓。改革開放四十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我們的國家不斷強大。和平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局部戰(zhàn)爭仍然時有發(fā)生,我們始終應該牢記歷史,存有危機意識,不能懈怠,抓住機會,不斷發(fā)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作為基層工作人員,更應該擔負起自身的責任,牢記使命。雖然,基層公務人員所面對的大多是瑣碎的工作。但卻都關(guān)乎百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每個基層工作人員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忘初心,匯聚到一起,才能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才不會讓悲劇重演。

有關(guān)國家公祭日演講稿篇4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在南京參加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活動,紀念84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中30萬死難者的亡靈,喚起13億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奮發(fā)圖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整個公祭過程莊嚴肅穆,引領(lǐng)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回顧,振奮青年一代對未來的憧憬。

看了公祭過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邊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太缺乏愛國主義教育了,今天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不會自覺觀看的,甚至說,既是看了對他們觸動也不會太大。

為什么這樣說呢?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在胡說,但我還是想說說農(nóng)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基本上是生下來就與父母分離,靠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這些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觀念,無集體意識,一切唯我獨尊,根本談不上愛家愛國。等到入學之后,學生從一年級就被灌輸分數(shù)觀念,學校引導著學生圍繞著分數(shù)轉(zhuǎn),什么思想品德、音樂、美術(shù)課根本沒有教師教;一些學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課本扔在后勤處,過一段當做廢品賣掉。學生們從來沒有唱過國歌,參加過升旗儀式,你看到的五星紅旗是校長隨便叫個學生拉起來的。不少學生上初中了,還不會左右轉(zhuǎn),不會唱國歌,更不懂什么歷史國情。

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使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祖國的來歷,就能唱國歌中“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學校應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當做第一要事抓,培養(yǎng)學生的家庭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處處想祖國,祖國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有關(guān)國家公祭日演講稿篇5

今天是20_年12月13日,也是第8個國家公祭日。設立國家公祭日,讓遠去的硝煙重新浮現(xiàn),讓人民遭受的苦難再度重溫,舉國公祭,為的是在不斷堅守和平發(fā)展向往和平的同時,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們對和平的祈愿,許愿墻上的種.種心聲表達得淋漓盡致,對于過去我們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歷史的慘痛經(jīng)歷中不斷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對過往的屈辱和苦難時刻警惕,不斷砥礪人性道義,審時度勢,銘記歷史牢記使命,用濃濃的愛國情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入侵南京,進行了40多天毫無人性的大屠殺,殘害了30多萬生靈,每一個華夏兒女都無法將這一天這一天承從記憶中抹去,這一天滿是屈辱和苦難,時刻提醒著我們肩上的的責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當歷史翻過這一頁,留給中華兒女的是遠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來,如今的中國,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每一位國人都應該以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中華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jīng)遠去,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有能力保證人民過上和平生活的偉大國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們無怨無悔,甘心奉獻個人的青春鑄就強國強軍的偉大事業(yè),這種精神,是愛國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的。我們要把這種愛國精神落到行動上,時刻牢記時代使命,在奮斗前進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國家民族放在人個的前面,努力為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奮力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

25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