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年的五月十日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這個不朽的靈魂。
根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傳》,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倡育才賦民,使致富,堅持聯(lián)合反秦,遭到貴族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逐出首都,流放到袁和湖南流域。流亡期間,他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京都、楚國。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一直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寫完巨作《懷沙》后,投身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
屈原死后,楚國人民非常悲傷,紛紛涌向汨羅江向屈原致敬。漁民們劃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尸體。一些漁民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扔進河里,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要咬醫(yī)生的身體。有的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河里,希望能把龍水獸弄暈,免得傷了屈醫(yī)生。后來,由于擔心飯團會被龍吃掉,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大米,并在大米周圍包裹彩色絲綢以發(fā)育成棕色種子的想法。
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立了“與天地同命,與日月同光”的楚辭風格;發(fā)明了香草美人傳統(tǒng)。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無窮無盡的才華,就像河流匯成大海,浩瀚無邊。中文最長。抒情詩—— 《離騷》,這是他一生的作品。
屈原已經(jīng)死了2300年了。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以及“與日月爭光”的人格。作為一個改革家,由于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屈原的政治理念和改革預期都是失敗的。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作家,他成功了?!疤煜聹單要?,天下醉我獨”是他的氣節(jié),“路漫漫修遠忙,我上下尋”是他的大力氣。他優(yōu)雅如菊,圣潔如蓮,他強大的精神力量頌揚后人,激勵無數(shù)中國兒女前進!
屈原的偉大不僅僅是他那令人難忘的詩篇,更是他那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不與奸夫賊子同流合污的崇高氣節(jié)。屈原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是不可或缺的,屈原在中國燦爛的文學史上也是不可或缺的。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他永遠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被人們銘記在心!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宗葉香飄端午,弘揚傳統(tǒng)文化。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這是一個紀念中國詩人和愛國者屈原的節(jié)日。屈原是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他生活在一個戰(zhàn)爭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大國在環(huán)顧四周的情況下,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仍然墨守成規(guī),沒有改革的野心
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后面。面對連年的戰(zhàn)爭失敗,割地求和,統(tǒng)治階級采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huán)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nèi)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jié)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掃凈了自戰(zhàn)爭之后彌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fā)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有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內(nèi)有艾,滿香。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倍宋绻?jié)始于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么是一個怎樣的節(jié)日呢?
第一,端午節(jié)是紀念詩人和愛國的節(jié)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國破民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河中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放入河中,數(shù)千條船燃起熊熊大火,吶喊鼓噪,以嚇跑惡龍,從而表達對屈原的敬意和懷念,后來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jīng)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情懷離不開端午節(jié)的人文內(nèi)涵。端午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傳達愛國主義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jié)是健康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增多,是傳染病高發(fā)季節(jié)。為了避免疾病,古人在端午前后插入艾葉,懸掛菖蒲,驅(qū)走蚊蠅蟲蟻,凈化空氣。端午時,大人要喝雄黃酒、菖蒲酒驅(qū)蛇驅(qū)蟲,小孩要佩戴含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以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了古代人驅(qū)除瘟疫、避邪、祈求和平與安全的愿望。這樣看來,端午節(jié)是中國最早的“衛(wèi)生防疫節(jié)”。
第三,端午節(jié)是一個體育節(jié)日,因為人們在這一天在水上賽龍舟。賽龍舟是一項極具氣勢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節(jié)可以促進群眾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團結人民。現(xiàn)在龍舟比賽已經(jīng)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jié)是一個美食節(jié),因為我們想吃美味的粽子。在金代,粽子被正式指定為端午節(jié)食物。人們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粽子的顏色多種多樣。形狀有四角形、圓錐形、菱形,還有用竹筒米飯封烤而成的“筒餃子”。從餡料上看,北京大棗餃子有許多北方的小紅棗;在南方,有許多餡料,如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是代表。可以用香葉和好吃的餃子來形容。
同學們,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豐富多彩,文化內(nèi)涵豐富。因為地域不同,地方風俗略有不同。一些傳統(tǒng)習慣已經(jīng)淡化了很多。今天,在國旗下發(fā)言,我們理解端午節(jié)文化,希望我們能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人。讓我們用愛和珍惜來度過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今年的端午節(jié)你有什么計劃嗎?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上滿艾,香滿。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p>
謝謝大家!
細雨蒙蒙,連綴成絲。粽香飄萬里,情意暖人心。綠水浮龍舟,千古話端午?!}記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粽香飄香的季節(jié),我們以隨同那屈原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端午節(jié)……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倍宋缜宄?,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劃的目的地進發(fā),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jié),踏青游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倍宋纾慅堉凼潜夭豢缮俚囊豁?。河溪兩邊人山人海,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著,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jié),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xié)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綠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著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著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jié),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jié),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jié),領略傳統(tǒng)文化別樣的內(nèi)涵,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聽爺爺奶奶說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跟我國古代屈原跳江的故事有關,作為紀念,我們每年都要過端午節(jié)。
因為這是個特殊的節(jié)日,我知道大家每年這個時候要包粽子、吃粽子,所以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主動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子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 再準備好紅棗、雞蛋、肉等做為陷,將自己喜歡的味道和陷搭配合適,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葉子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然后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粳米紅棗等,折疊起來包出棱角,做成 四角或三角的形狀。最后在粽葉的外面纏上粽葉條或做衣服的線,終于把一個完整的粽子做成了。
我最開心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的洋相:聽說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 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 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