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communication)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zhì)環(huán)境——賦予信息含義的任何東西。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與父母溝通的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一、 真誠交往,密切聯(lián)系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梁,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lián)系;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咨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于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yè)本、小畫書等。隨著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yǎng),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 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xiàn)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quán)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cè)擊,使家長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并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yǎng),教師應多方面了解學生家長,根據(jù)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后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豐等常有發(fā)現(xiàn)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后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并建議家長采用“轉(zhuǎn)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jīng)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于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zhuǎn)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說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jié)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jié)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
時間過得真快呢,轉(zhuǎn)眼間半學期的時間過去了,與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相處了大半年的時光。更是與這一批陌生的家長慢慢的通過溝通、交流,到彼此之間的熟悉。同時也非常感謝日常中家長對班內(nèi)活動的支持,對老師的尊重、對孩子的愛護。感謝家長帶來的教育理念,讓我們相互學習、相互探討。
在這一半學期中與家長的交流慢慢的發(fā)生改變,從不認識、不敢交流到最后的常言無談,一起討論孩子;分析孩子生活中的點滴。在交流中慢慢的懂得,面對眾多的家長中也會有所不同的交流,不同性格的家長要有不同的交流方式。
面對家長:
1、隨著與家長的交流中,慢慢的也懂得學會傾聽,傾聽她人的講述;與家長溝通時細細的耐心傾聽家長講述孩子的一點一滴;傾聽后和將慢慢的分析孩子出現(xiàn)的點滴。
2、首先面對與家長的交流中,切記以“告狀”的形式、以直接說出“目的的形式來與家長交流,以告狀的形式與家長交流,反而會舍得其反,同時也會讓家長心中不舒服;其次中與之交流時切記要學會慢慢的和家長分析孩子的近期情況,慢慢的引導著家長去關注孩子。
3、以平等的方式與家長交流,切不可逾越過線,覺得自己是老師就高高在上,而要以平等、交流的語氣與家長探討、學習。
4、交流時要學會運用技巧的交流;交流中一定要字字在理,不可含糊其辭的說不清楚;更不可用一些流行的語詞來形容孩子,面對問題學會用理論來與家長分析。
面對孩子:
1、學會包容:引導家長當孩子在犯下錯誤時,不要急于的去指責孩子、怒罵孩子,要學會去試圖的包容孩子;面對孩子時,有時在家長眼中看似是錯誤,可能在孩子的世界中只是一個小小的任性或玩耍。試圖去包容孩子的每一點,然后與孩子坐下來分析自己剛才的行為,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指出或存在的隱患,這樣孩子就會易于接受,家長或老師也不會由此的去生氣、埋怨孩子的不理解。
2、學會蹲下來:有時在和家長交流中,時常聽到家長評價自己家的寶貝有時說他幾句還不高興或弄壞了東西說說他還嘟囔著嘴不情愿;聽到這些后,我問了家長一句您是站著與孩子交流孩子以平實的眼光與孩子交流呢;家長一聽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似乎明白其中的含義。因此鼓勵家長在與孩子交流中,要學會蹲下來以平視的視線與孩子交流,不要高高在上的讓孩子仰視您;蹲下來和孩子交流,孩子內(nèi)心會得到尊重,更加會愿意與您相處。
3、學會換位思考時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為什么在學校中表現(xiàn)的如此的好,在家中就什么也不干,那么的懶啊;聽到這樣的話時,引導著家長換位思考一下,就好比自己,白天上了一天的班,在領導面前時刻的約束著自己,回到家后就會放松很多,甚至是坐沒有坐象、站沒有站象一樣的道理;孩子一天在學校中回到家也會想著釋放一天束縛的自己,也想找一些自由,當看到孩子放松自己時,家長不要去制止孩子可以適當?shù)募尤牒⒆又泻秃⒆右黄鸱潘勺约骸?/p>
在這一大半學期中,在家長身上也學習到不少的東西;如:把孩子當成朋友每天分享彼此之間的開心事、不開心的事情;講述自己一天的經(jīng)歷;與孩子制定平等的規(guī)則相互監(jiān)督等等。也感受到現(xiàn)在家長的教育理念越來越先進,為了孩子希望我們多交流、多溝通,相互提出寶貝的建議。
開學已經(jīng)第二周了,班里幼兒的哭鬧現(xiàn)象,也已經(jīng)得到了好轉(zhuǎn)。除了班里沒幾個幼兒還有哭鬧現(xiàn)象以外,其他幼兒基本都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這讓我很欣慰,努力沒白費。經(jīng)過近兩個星期和孩子們相處下來,我發(fā)現(xiàn),班里幼兒的自理能力普遍偏差。有很大一部分幼兒不會自己穿鞋、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后來,也在和家長的交談中知道,孩子們在家也都是父母幫著做,甚至有位奶奶說:“孩子在家從來沒有自己吃過飯”。還有一部分孩子,不是自己不會,而是“懶”,不愿動手。
由于現(xiàn)在,孩子普遍都是獨生子、或獨生女。家里的唯一獨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都寵著、愛著。生怕孩子會嗑著、碰著、摔著。所謂是放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特別是一些老人,總覺得寵著孩子、溺愛著孩子,就是對孩子好。其實,過分的寵、溺,并不是真的對孩子好,而是害孩子。正因為這種現(xiàn)象的普遍發(fā)生,才導致現(xiàn)在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現(xiàn)象嚴重,適應慢。試問:在家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到了幼兒園有些事情都要學著自己做,孩子怎么會不哭鬧呢?怎么會加快的適應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呢?
寵愛孩子,并沒有錯,但過分的寵愛那就是錯誤的。愛孩子就應該對孩子適當?shù)姆攀?,有些孩子應該能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做,家長和老師應允適當?shù)膸椭强梢缘?。孩子,總有一天,是要放手讓?她)一個人去闖蕩、一個人去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現(xiàn)在,我們老師已經(jīng)和一些自理能力比較弱的孩子的家長商量過,讓孩子慢慢地開始學習一些簡單事情,如自己穿鞋、吃飯等等,我相信在以后不久,通過我們老師和家長一起的努力,我們小二班的寶貝們一定會有進步的!
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后,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里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zhàn)父母的權(quán)威。而在父母眼里,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jīng)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是懷念我們小時候懂事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啰嗦。于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chǎn)生了矛盾。
我們對父母的思想方式,管教方法,嚴格要求,有時產(chǎn)生反感,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我們的父母不是圣人,他們的觀念有時滯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也難免有誤區(qū)。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誤區(qū),也有助于我們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與父母發(fā)生沖突時,如果以強硬的態(tài)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有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
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采用極端的辦法處理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我們要努力克服消極逆反心理,在情緒沖動時,要努力克制自己。難道我們不嫩站在父母的立場想想嗎?你冷靜下來,我們會做出恰當?shù)倪x擇。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夸大,積極的做法是從現(xiàn)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當我們與父母發(fā)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家長商量。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我覺得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領是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jié)果要求同存異。我這里還有幾條與父母溝通的有效方法:
1.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quán)。知道父母怎么想,怎么處事,有什么興趣愛好、是什么脾氣秉性、對我們又什么期望,我們與他們的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quán)
2.敞開心扉,溝通起來無顧忌。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了解自己。這樣,溝通起來就沒有隔閡和忌諱了。
3.笑口常開,溝通起來無障礙。就像喜歡晴天一樣,人人喜歡笑臉。溝通的成效與心境的關系很大。開朗幽默,溝通成效乘以正數(shù);沮喪無趣,溝通成效乘以負數(shù)。我們高高興興的與父母商量,就不會輕易招來斥責。
4.耐心解釋,溝通之中得理解。與父母發(fā)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說話放低聲調(diào),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與父母。
5.換位思考,有效溝通不可少。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沖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了解他們是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理智和冷靜。
6.尊重理解,正常溝通最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愿,還要講究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
7.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tǒng)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我相信有了這些方法,你應該可以很好的處理與父母的關系。
溝通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橋梁,溝通是兩個人傾聽對方心聲。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飯后的一聲聲震撼心靈的關門聲,是我們和父母之間的沉默和爭吵。 我的爸爸媽媽一直很看重我的學習成績,其實,我知道他們也是為我好,可是有時候我也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
我想有一個自己的學習的時間,我想有一個自己的休息時間……可是,我的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沒有和爸爸媽媽說,說出來怕他們生氣,又說我什么不想好好學習,什么翅膀長硬了,不聽話…… 爸爸媽媽,我已經(jīng)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了,你們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么,作為一名學生,我當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
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畢竟我還是一個小孩子…… 爸爸媽媽,一次考試沒考好并不代表我永遠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們不要再責備我了,不要在因為一次沒考好就對我板著臉了,你們這樣我的心情只會更加的低落,爸媽,不要再因為我一次沒考好,你們就為我找補習班,我知道你們是希望我能夠?qū)W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聽一聽我的想法,我需要你們耐心的傾聽…… 爸爸媽媽,我會做一個好孩子,我會認真的做每件事情,我會好好的孝敬你們,只是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對我多一點的信任,給我多一些機會,有足夠的時間讓我證明給你們看,讓你們看看你們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爸爸媽媽,其實我也很優(yōu)秀,只是你們沒有發(fā)現(xiàn),請你們不要在再我的面前說別的孩子又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了,我知道你們是希望我也可以像別人一樣的優(yōu)秀,
但是,你們知道嗎,你們無意間傷了我的心,我需要的是你們對我的鼓勵啊! 爸爸媽媽,我多希望有一天我們面對面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一談自己的心聲,可是,每一次,您都說還不快寫作業(yè)去,您不知道,多少個黑夜我一個人躲在角落里默默的流淚,你們對我的期待,對我的要求,如巨石般壓在我身上,壓的我喘不過氣來…… 都說溝通是心靈與心靈的橋梁,可是,為什么和父母溝通卻那么的難呢?為什么我們和父母之間會存在著“代溝”呢?讓我們一起坐下來和父母談談心,把我們心中想的告訴父母,讓父母知道我們的想法,讓父母了解我們,也讓我們走進父母的心靈,聽聽他們是怎么想的。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和父母做朋友,父母也一定能夠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