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棵樹原來屬于動物的。在很久以前,一片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動物和它們的守護(hù)神——鳳凰。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韾坌臉湫牡?,希望對你有所幫?
愛心樹心得1
《愛心樹》這本書講的是一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書中講到,大樹能夠?qū)崿F(xiàn)別人的愿望,于是這個小男孩就不斷地向大樹提出要求,索要各種各樣的東西。大樹為了滿足小男孩的欲望,連自己的樹干都砍下來,送給了小男孩做木船。就這樣,小男孩還不滿足,還要大樹給他提供一個能夠休息的地方。最后,大樹只好將自己剩下的樹墩都拿出來給小男孩當(dāng)?shù)首佑谩?/p>
如果說這個故事里的小男孩代表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小朋友,那么那棵大樹代表的就是過分溺愛孩子的大人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小朋友,一定要體諒家長的辛苦,向大人提出各種要求之前,一定要想一想這個要求過不過分。千萬不能像書中的小男孩一樣,只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看到什么、想要什么就要求大人買下來,或者只顧著和別的小朋友去攀比,而從來都不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
愛心樹心得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中《愛心樹》。主要內(nèi)容是:一棵樹喜歡上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也很喜歡這棵樹,經(jīng)常到大樹下玩,餓了,爬上樹摘個蘋果吃,累了,在樹下打個盹兒。但隨著時光流逝,孩子漸漸長大了,經(jīng)常對大樹進(jìn)行索取,大樹每一次都欣然地答應(yīng)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xiàn)給了男孩。
讀完書,我想:“媽媽不就像書中的那棵偉大的樹了嗎?而我們不就正像書中那個只索取不回報的小男孩嗎?再想想平時,媽媽出于關(guān)心嘮叨我們幾句,我們就發(fā)火,難道媽媽不嘮叨,不受這個氣不可以嗎?可以,當(dāng)然可以,媽媽只是關(guān)心我們,如果媽媽不關(guān)心我們,那我們可能會受到欺負(fù)等等。
今后,我一定要做個好孩子,盡量不讓媽媽操心!
愛心樹心得3
《愛心樹》這本書講的是一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書中講到,大樹能夠?qū)崿F(xiàn)別人的愿望,于是這個小男孩就不斷地向大樹提出要求,索要各種各樣的東西。大樹為了滿足小男孩的欲望,連自己的樹干都砍下來,送給了小男孩做木船。就這樣,小男孩還不滿足,還要大樹給他提供一個能夠休息的地方。最后,大樹只好將自己剩下的樹墩都拿出來給小男孩當(dāng)?shù)首佑谩?/p>
如果說這個故事里的小男孩代表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小朋友,那么那棵大樹代表的就是過分溺愛孩子的大人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小朋友,一定要體諒家長的辛苦,向大人提出各種要求之前,一定要想一想這個要求過不過分。千萬不能像書中的小男孩一樣,只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看到什么、想要什么就要求大人買下來,或者只顧著和別的小朋友去攀比,而從來都不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
愛心樹心得4
《愛心樹》
的英文原名叫The Giving Tree ,直譯的意思就是:一棵不斷給予的樹。也許,原文更準(zhǔn)確地傳遞出故事那淡淡的,卻又無限延伸的寓意和韻味。
這是一本繪本,圖與文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所以自然地保持了繪本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感覺。簡簡單單的文字和畫面,沒有任何修飾與色彩,卻講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寓言,溫馨中略帶著哀傷。它使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與父母、與孩子、與朋友、與世界……的關(guān)系。
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男孩兒每天會跑到樹下,給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樹干,在樹枝上蕩秋千,吃樹上結(jié)的蘋果,同大樹捉迷藏。累了的時候,就在樹陰里睡覺。
小男孩兒愛這棵樹,非常非常愛它,大樹很快樂。但是時光流逝,孩子逐漸長大,大樹常常感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來看大樹,大樹說:“來吧,孩子,爬到我身上來,在樹枝上蕩秋千,吃幾個蘋果,再到陰涼里玩一會兒。你會很快活的!”
“我已經(jīng)大了,不愛爬樹玩兒了,”孩子說,“我想買些好玩兒的東西。我需要些錢,你能給我一點(diǎn)兒錢嗎?”
“很抱歉,”大樹說,“我沒有錢,我只有樹葉和蘋果。把我的蘋果拿去吧,孩子,把它們拿到城里賣掉,你就會有錢,就會快活了?!?/p>
于是孩子爬上大樹,摘下樹上的蘋果,把它們拿走了。大樹很快樂。
很久很久,孩子沒有再來看望大樹。大樹很難過。
后來有一天,孩子又來了。大樹高興地?fù)u晃著肢體,對孩子說:“來吧,孩子,爬到我的樹干上,在樹枝上蕩秋千,你會很快活的!”
“我有很多事要做,沒有時間爬樹了?!昂⒆诱f,“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彼又f,“我要娶個妻子,還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給我一幢房子嗎?”
“我沒有房子,”大樹說,“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下來,拿去蓋房。你就會快活了。”于是那個男孩兒把大樹的樹枝都砍下來,把它們拿走,蓋了一幢房子。大樹很快樂。
孩子又有很長時間沒有來看望大樹了。
當(dāng)他終于又回來的時候,大樹非常高興,高興得幾乎說不出話來?!皝戆?,孩子,”它聲音喑啞地說,“來和我玩玩吧!”
“我年紀(jì)已經(jīng)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兒了?!焙⒆诱f,“我需要一條船,駕著它到遠(yuǎn)方去,離開這個地方。你能給我一條船嗎?”
“把我的樹干砍斷,用它做船吧。”大樹說,“這樣你就可以航行到遠(yuǎn)處去,你就會快活了?!庇谑呛⒆影褬涓煽硵?,做了一條船,駛走了。大樹很快樂,但是心坎里卻有些……
又過了很久,那孩子又來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樹說,“我沒有什么可以給你的了。我沒有蘋果了?!?/p>
“我的牙齒已經(jīng)老化,吃不動蘋果了?!焙⒆诱f。
“我沒有枝條了,”大樹說,“你沒法兒在上面蕩秋千了——”
“我太老了,不能再蕩秋千了。”孩子說。
“我也沒有樹干,”大樹說,“不能讓你爬上去玩了——”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動了?!焙⒆诱f。
“真是抱歉,”大樹嘆了口氣,“我希望還能給你點(diǎn)兒什么東西……但是我什么都沒有了。我現(xiàn)在只是個老樹墩,真是抱歉……”
“我現(xiàn)在需要的實(shí)在不多,”孩子說,“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樹說,它盡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這個老樹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來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庇谑呛⒆幼铝恕?/p>
大樹很快樂。
我們把這本書和孩子一起分享,是想讓孩子感受一種情感,一種他可以永遠(yuǎn)信任的情感:來自父母的愛。但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看的。雖然它的文字非常淺白,但故事中的哲理也許只有飽嘗索取與付出的成人才能深深地去思考:我們,是那棵有求必應(yīng)的蘋果樹,還是那個貪求不厭的孩子,或者兩者都是?
愛心樹心得5
讀了《愛心樹》 這本繪本,我被書中的大樹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
書中講述了有一棵樹非常愛一個小男孩,它把全部的愛都奉獻(xiàn)給了這個小男孩。因?yàn)閻郏烟O果奉獻(xiàn)給了這個小男孩讓他去換錢 ;因?yàn)閻?,它又把樹枝奉獻(xiàn)給了這個小男孩讓他去蓋房子;因?yàn)閻郏职褬涓煞瞰I(xiàn)給了他,讓他去造船遠(yuǎn)航。后來男孩老了累了需要休息,大樹什么都不能做了,仍用它僅剩的老樹墩當(dāng)做座位讓他心愛的孩子坐下休息,為男孩做最大的努力。
透過了這本書,我想起了那含辛茹苦把我養(yǎng)大的媽媽,回憶起媽媽對我那無私的愛——因?yàn)閻?,我摔了跟頭她甚至急得比我還痛苦;因?yàn)閻?,?dāng)我生病時,媽媽甚至可以整夜不休地守在我的床頭……。媽媽就如同這棵愛心樹一般,一直甘心情愿為我們付出到老,無怨無悔,無私奉獻(xiàn)。母愛是不可代替的,母愛是最偉大的、最無私的;但我們作為孩子是不能象小男孩對待大樹一樣對待父母的,只索取不付出,付出總應(yīng)有回報,一個人要有感恩的心,一個人想要獲得別人的愛和關(guān)懷,首先得學(xué)會關(guān)愛別人!特別是對你默默無聞地、無怨無悔地付出愛的人!但愿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懂得并珍惜這份愛!
愛心樹心得6
從前有棵大樹,它喜歡上了一個男孩,男孩每天都會跑到樹下玩。大樹很快樂。
時光流逝,孩子已經(jīng)是個少年了,他需要一點(diǎn)錢,大樹讓他把身上的蘋果拿去賣。大樹很快樂。
很久以后,三十而立的孩子來了,他需要一座房子,大樹就讓他把樹枝砍斷蓋一座房子。大樹很快樂。又過了很久,五十不惑的孩子來了,他需要一條船去遠(yuǎn)方,大樹就讓他把樹干砍下來做一條船去遠(yuǎn)方。大樹很快樂。
后來,六十而知天命的孩子又來了,他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一坐,大樹讓他坐在自己僅有的樹墩上。大樹很快樂。
這就是《愛心樹》的故事。這本書一共只有一千多字,但內(nèi)容精彩,語言生動,以圖文并茂的新穎方式展開描寫。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特點(diǎn),就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人性,刻畫出了一棵偉大、無私的大樹,反襯出一個自私自利、貪婪的孩子。作者以樹喻人,在大樹身上,仿佛看見一個母親的身影,無私、無怨、無悔、無微不至地關(guān)愛那個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大樹就盡自己最大能力給予,不求回報。
其實(shí),爸爸媽媽都是一棵棵愛心樹,給了我們蜜一般的溫暖。在我們受到挫折、遇到風(fēng)浪時,為我們遮風(fēng)擋雨;在我們受到打擊、碰見困難時,給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鼓舞;在我們學(xué)習(xí)不好時和我們一起沖破難關(guān),生病時對我們噓寒問暖,為我們的成長嘔心瀝血。在我們之中,有些孩子也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樣,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論父母怎么關(guān)愛他們,他們還是挑三揀四,長大后像寄生蟲一樣依賴著父母。真希望這樣的人也看一看這本書,關(guān)心、回報自己的父母
關(guān)于繪本愛心樹心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