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后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學生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的學生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請點擊下方↓↓↓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這句話激勵了不少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智慧的源泉我愛書,愛這些為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導航的航標針。我與書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書是陪伴我成長的好伙伴,我跟他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呢!
記得,我第一次接觸書是一歲時,奶奶給我買了《看圖說話》。那是,我是一個什么都不懂得小孩,看到美麗的圖案就很高興,咿呀咿呀的,說一些胡話。可是我接觸了書,讓我覺得是一個趣味的東西。之后呀,我上了幼兒園,媽媽給我買了圖畫書,讓我根據圖畫來想想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每次我都說得_不離十,媽媽總夸我是個聰明的乖寶寶。
再之后,奶奶每一天晚上給我講故事,哄我入睡。當早晨醒來時,總會看上幾眼故事書。到了大班,我就會嘗試著給媽媽、奶奶講故事,她們都很高興。到了小學,我認識了拼音,我讀起書來就更順暢了。之后就認識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我可高興了,每一天晚上看一看,找一些成語。記得有一次,已經快九點鐘了,但我還在床上津津有味的看著書,媽媽喊我睡覺都沒聽見。由于媽媽喊我?guī)状挝叶紱]回應,媽媽生氣了,到房間一看,吼了一聲朵朵,嚇了我一跳。媽媽這次沒打我,只是說:書要看,但睡覺也是必須的呀!。從這次后,我每一天只看一篇,再也不敢多看了。
我還從中學到了做人的啟示,如《雷鋒日記》使我明確:人類生存的最高意義,便是做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螺絲釘。我明白了:奉獻了一生最美麗;《茶花女》讓我銘記:只要心存真情,人格將永具魅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懂得:一個人只要在挫折中才能展示出驚人的毅力。有了它,人們就不會向困難和挫折低頭。
到了高年級,我看的層次又高了一段,開始看中外名著了。??匆恍┟藢懙男≌f,如:《巴黎圣母院》、《青鳥》、《懷念母親》同學們,書是人類的朋友。任何人都要像高爾基說的那樣: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對,書中的樂趣實在太好了,讓我留戀往返,讓我們一齊讀書吧!讀出我們的才華,讀出我們的精彩,讓書香充滿每個人的心扉。
是一篇《脆弱的幸福:關于盧梭的隨筆》的讀書筆記,當我回翻筆記本的時候,發(fā)現在這一筆記上還有一段來自《Lens 雜志》的筆記,很有意思,可一并放上。
《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逃避是一種暫停。很多人會在不同時期達到生活的臨界點,他們一步也邁不動,被死死釘在那里,而這時勇敢地選擇離開,對一切說滾蛋,這是好事……失去工作了,沒問題,妻子要離婚,可以,一切都完蛋了,也行。再也不需要什么安全感,能頂得住生活中的一切考驗,這就是自由。
以上,順應一撮人的“時代心聲”。
《脆弱的幸?!?/p>
1. 自然狀態(tài)與社會狀態(tài)下的人種種不同都源自何處呢?
案是:在前一種狀態(tài)中,人是獨自一人的——不是說他像亞當那樣是唯一的,而是他沒有意識到他人的存在。人是獨立的,人是孤獨的,人與他的同類沒有任何交流,他不需要別人,也不知道他人的存在。
相反,在社會狀態(tài),人完全由其社會屬性,由其對他人的依存及其同類的交流來決定,人發(fā)現了他人的存在,感受到他人的目光:人開始注視別人并開始想讓別人注視自己。人開始通過了他人的眼光看自己并開始建構一個與本身有區(qū)別的外在。人身上的一切,就如我們今天可以觀察到的,都要歸于他的社會性,這實際上就是所有這些不同的真實原因:
野蠻人活在他自身,社會人總是外在于自己,只能活在他人的見解當中,因此也唯有在他人的判斷中才能獲取自己的存在感。
是這樣嗎?是因為人是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狀態(tài),所以不敢破壞破摔,做自己嗎?想起蓮池老板,他最近的微博里說:“人之所以為人,除了積累和占有外,還有很多事值得去做。該發(fā)的都發(fā)完了,愿都安好?!彼P掉水吧后去了山上生活,現在不知道又干嘛去了。算不算一種放棄、一種暫停呢?
說累、說“想找回真實的自己”的人那么多,能做到卻鮮有。哪怕是被尊為“先生”的楊絳,也說:“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p>
吶,最多,我們可以構筑一個自己更喜歡的外在人,不管那個喜歡是來自他人還是本我。
2. 對于公共教育,他受到柏拉圖的啟發(fā)(他認為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有史以來最漂亮的教育學論著),希望將之完全托付給國家的執(zhí)政者……“應該立法安排他們教育的內容,秩序及形式?!彼腥吮仨氁灰曂实亟邮苓@種教育:“所有依據國家憲法平等的人們都應該接受集體和同樣方式的培養(yǎng),并且這種教育應該囊括每個人生活的全部,包括在他們看來可能屬于個人娛樂的部分:‘不允許他們各自單獨隨心所欲地玩耍,而是所有人都在一起,在公開的場合?!?/p>
這種教育不只涉及到外部的舉止,即行為,它還應該深入到每個人的內心,因為沒有什么應該與國家利益保持距離?!叭绻f我們應該懂得要按照人們是怎樣的人來任用他們,那么最好還是使他們成為需要他們成為的那種人。最完全的權威要能洞悉人的內心深處,不僅要影響他的行為,也要同樣影響他的意志?!比绻逃M行順利,學生們會學會“永遠只成為社會想要他成為的那種人?!?/p>
想到太多,但我不太敢展開,試著列一下。
第一想到的自然是中國高考,然后是犬齒之家,然后是老子的小國寡民,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有我們的十年浩劫。
但是我會想到這些,是因為我是民,如果我是執(zhí)政者,首要考慮的應該是執(zhí)行難度,因為“一旦經過了社會狀態(tài),人類就不可能回到自然狀態(tài)”,因為“從未見過一朝墮落的人回歸美德”,也因為“人的天性無法回溯”,當下社會有千萬種問題,還有越來越多的自我意識覺醒的人,怎么可能再回到被完全影響“行為和意志”的狀態(tài)呢?
柏拉圖的理想國,不是理想的國,而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國。根本不可能實現。
盧梭也說:如果一個現代國家想要推出嚴格的公眾教育,那么必將無可避免地遭到他的“公民們”的主體精神的抵抗,并且將只能以暴力強制推行,而二者也都將因之而毀滅。(還記得上一篇推送里的托爾斯泰嗎?英雄所見略同)
可是又想,現在已經做不到使民蒙昧,可是,可以使人麻痹啊。用豐富的商品、欲望和類似咖啡館一類的夢想來填充人民的思維,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意志,讓他們逐利,讓他們追夢,讓他們奪名,讓他們熱鬧、榮華,讓他們文藝、清新,如此,就忘記了應在政治、應在“人之為人”上有所作為了。所謂樂不思蜀,還會有多少人去想其他呢?當然會滋生很多社會問題,但是于政體無傷,這是否就是:不擇手段?
新瓶老酒,也是一種貫徹。
盧梭他說啊,“科學和藝術是防止人類更加墮落的屏障。”
再說Lens里有這樣一段話:
“大量藝術青年的涌現,是泡沫時代的產物,他們在藝術和創(chuàng)意產業(yè)繁榮的時機選擇接受藝術教育,卻在畢業(yè)后遭逢收縮的就業(yè)市場,成了艾德里安在《日本當代藝術簡史(1990——2011)》一書中形容的:‘冗余的創(chuàng)意階層’。他們不愿意進入社會成為‘社畜’,只好尋找藝術零工,如在鄉(xiāng)村舉行的藝術節(jié),就是個不錯的機會?!?/p>
那說說“冗余的創(chuàng)意階層”吧,有一次在川美看到一組畢業(yè)作品,叫《打包》,含義一目了然西裝領帶代表的紳士和旗袍代表的淑女被扁平化,成了一件商品,數件這樣的“紳士”被捆綁在一起,量產的社會。
不知道是不是國家真的在潛移默化地踐行這種公共教育,現實就是,一步步接近了這一個變異的“理想國”了。
就算有“個體”,也有各種手段,讓Ta不能在群體中發(fā)生,審查制度保證了社會的純潔度。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剝奪了一系列以后,再給你看大千世界的滿目琳瑯,這樣就想不起來那一巴掌疼不疼,以及為何而挨了。我,一個支教老師,在扮演的角色,或許就是:沉默的執(zhí)行者。
3. 盧梭一點兒也沒有低估社會及其對人的影響——恰恰相反,他在《第三論》當中致力于從社會生活,這唯一的事實當中腿短人類目前的所有特征。正是從那里誕生了理性、意識以及道德感;誕生了私有財產、不平等和奴役;以及現在所有經濟生活的形式;誕生了法律、各種體制和戰(zhàn)爭;誕生了語言、技術、科學和藝術;甚至從那里誕生了我們的情感和激情,如我們實際所體驗到的那樣。庸俗、骯臟、勢利、冷漠、欺騙,這個社會從不缺少,可是這里有真正的偉大、愛和美。
4. 公共教育的成效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相互監(jiān)督將使得人與周圍世界關系的性質同質化,也因此而大大簡化了公眾生活問題……在理想的國家中,“如果國家的法則就像自然的法則一樣沒有任何人能動搖,那么對人的依賴就會重新成為對事物的依賴。如果個體意志完全服從總體意志,就是說實施堅定不移的法律,那么所有的關系將重新統一起來——對每個人來說,別的人都和事物沒什么兩樣,人將不必承認自己以外的其他主題,正如他也不被其他人承認為主體一樣。對他來說人與事物具有同等地位,是工具或者對象,站在國家的視角上,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可能在共和體制中融合自然狀態(tài)和公民狀態(tài)的所有優(yōu)勢。”
超級扁平的世界,不再有個體,因為個體沒有意義,自然,就不會再有人問“是誰,哪來,去哪”的人生三題了,也沒有人去探尋意義了。可是,“提高_素質,_水平”,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同質化呢?將原本良莠不一的人置于同一標準下,若不“達標”,那就“努力提高”啊!
有語云:懲惡揚善??缮茞阂仓皇且环N標準啊,換一種語境,立場可能馬上就會被改變,這種普世標準,只是為行為套上韁繩啊,告訴它往東不要往西,因為往西是“錯的、惡的”。好比《擇天記》里,殺人犯法誰都知道,可殺周通,尤其是陳長生或者王破、再或者折袖去殺,那就是人間快事了,可憑什么啊?周通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惡狗啊!如果那個朝代不流行殺人犯法,那至少殺人償命是通行的吧?周通是殺人者,所以他應該被殺,可當他成為被殺害的那一個時,又有誰來償命呢? 冤冤相報何時了,那到了“了”的那一個,我就想問,憑什么是那一個來“了”?為什么殺人償命到這里就要了?扯遠了,回來。
“不必承認其他主體……”將人給物化成“物體、對象”只是其一,其二,人人都不再是主體,會怎樣呢?會再有關注,或許說將不再關注“關注與被關注”這事,那就不會有自卑、自矜、虛榮、成見等等,很多問題,就會自行消解。
這或許是為什么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卸載微信微博的原因吧,以為卸掉之后,有一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以為自己會專注且自制,但是貫徹不徹底,永遠只可能是“理想”狀態(tài)。再想想,如果真的走向了共和、共產或者完全民主,天下大同,那會怎樣?世界不再有趣了。不會再有好奇心了。日光之下,再無新事了。所以現在,此刻,這多元的時代,真的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啊。
在這一篇筆記里,我沒有任何堅定的立場。
《老人與?!肥呛C魍钬撌⒚囊徊孔髌?,曾榮獲1953年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稱贊作者是“精通現代敘事藝術,文筆有力,自成一體,這在近作《老人與?!分械玫搅俗C明?!比欢?,我認為這部作品大獲成功的關鍵在于它刻畫了人性中永遠不能被打敗的堅強。
面對遠比自己強壯有力的對手,老人并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調集手頭僅有的物資為保衛(wèi)戰(zhàn)力品與鯊魚奮力一搏。也許這一群又一群打不完的鯊魚贏了,因為它們奪走了全部魚肉,但我堅信老人永遠沒有被打敗,因為他在這場與整個大自然的惡戰(zhàn)中已經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無論他所處的環(huán)境多么險惡,面對的敵人多么強大,身邊的物資多么缺乏,他都沒有向命運低頭或放棄為理想奮斗?!拔視乃婪钆愕降住?、“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這兩句嘹亮的口號體現出了他在逆境中爆發(fā)出的可怕的巨大能量。圣地亞哥是精神上的圣者,理想上的贏家,他在這場心靈之戰(zhàn)中完勝!至于物質上的利益,可以忽略不計了。
老人的鋼鐵意志讓我聯想到了體內埋藏著幾百塊彈片的作者;聯想到了慘遭臏刑的軍事家孫臏;聯想到了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又丟了手稿的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們告訴了人們人性的強悍和生命的硬度,他們是永遠不能被打敗的英雄。
人生的道路荊棘叢生、溝壑縱橫,數不清的困難正等待著我們。面對它們我們必須拿出人類意志中最強硬的部分,毫不畏懼地前進,正如圣地亞哥所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p>
在工作之余讀《職責比潛質更重要》這本書,感觸頗深,此書運用形象生動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深入淺出的闡釋了職責是人類的生存基礎,能夠說沒有職責人類就難以存在,職責心是人生中最用心的態(tài)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每個人只有做一個有職責心的人,社會才能進步,每個人只有做一個有職責心的人,社會才能和諧的道理。
職責到底是什么?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中飾演不一樣的主角,無論擔任何種職務,做什么樣的工作,他都對他人負有職責,這是社會法則,這是道德法則,這還是心靈法則。從某種程度上說,對主角飾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對職責的完成。職責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職責是永恒的職業(yè)精神,如果潛質像金子一樣珍重,那么勇于負責的精神更為可貴;缺乏勇于負職責的精神,就沒有期望;一個組織不負職責,就會作繭自縛,一個人不負職責,就會被人輕視,失去信任,碌碌無為。
對于每個人而言,只有選取職責、承擔職責、堅守職責,才能真正增強內控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于一名公務員來說,職責就意味著忠于黨,忠于人民,意味著務必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系百姓,情牽民生,讓自己的工作得民心、順民意,踏踏實實為民辦事,真真切切為民服務。
國家稅收事業(yè)發(fā)展的成果,是我們承擔職責的體現。從我們本單位而言,最近幾年收入規(guī)模由小到大,隊伍素質由弱到強,各項管理逐步規(guī)范,社會地位日益提高。我們地稅事業(yè)的發(fā)展主要得益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但與大批勇于承擔職責、堅守職責的干部職工的團結拼搏和敬業(yè)奉獻是分不開的。
當前,我們的工作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我們的發(fā)展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但客觀地說,我們履職盡責方面還存在不少與發(fā)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激情不再。有些干部職工只愛崗不敬業(yè),只講待遇不講工作,不愛學習,能不干就不干,混一天算一天。二是執(zhí)行不力。工作做不到位,不注重細節(jié),馬虎了事,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檢查只是走形式,不能及時發(fā)現問題,有的問題屢查屢見,就是得不到整改。三是不敢擔責。少數干部職工遇事能躲則躲,能拖則拖,盡可能少干事或不干事,怕出事、怕擔責。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們日常的發(fā)展極為不利。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教育引導,營造愿意承擔職責、敢于承擔職責的環(huán)境,讓每個人都樹立強烈的職責意識,如果每一位同志都能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勤奮敬業(yè),扎實工作,把工作當事業(yè)干,把事業(yè)當學問來做,發(fā)奮干到最優(yōu)最佳,那么我們的各項工作必將能夠大發(fā)展大繁榮!
職責勝于潛質,不是說潛質不重要,而是正因職責比潛質更重要,潛質或許能夠讓你勝任工作,但是職責卻能夠讓人創(chuàng)造奇跡。作為一名地稅征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圍繞組織收入,發(fā)揮地方稅收職能作用,做好各項征管基礎性的工作,沒有什么驚天大事,有的只是具體的小事,但如果想把平凡的、具體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追求卓越,就需要有強烈的職責心,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心思真正用到做好工作上來,把上級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使納稅人的合理需求真正得到滿足,從而體現自己的價值。正如一本書中寫到:“如果你能真正釘好一枚紐扣,這就應比你縫制出一件粗糙濫造的衣服更有價值”。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彼赋隽讼氤删鸵环聵I(yè),務必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在這天,隨著現代化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yè)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因此,要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從細節(jié)做起,從我們征管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起,從每個工作不足改起,不斷總結經驗,克服不足,持續(xù)改善工作。作為一名地稅干部,做好工作,履行職責,就是要從調查每一個納稅人、寫好每一個通知,耐心準確答復一個涉稅咨詢,制作好一份稅務文書、收集完整一份征管檔案等基礎的事情做起,把這些工作做細,做到無差錯。
職責勝于潛質,不是說潛質不重要,是正因職責感的缺失比潛質不足的后果更嚴重。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一個煙頭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一次決策失誤可能給國家?guī)戆偃f千萬的損失。在稅收征管工作中,對稅收政策的一次不經意的錯誤解釋往往會使我們失去納稅人的信任,一次馬馬虎虎的稅務檢查,往往讓疑點擦肩而過,使國家稅收利益受到損失。職責勝于潛質,并非潛質不重要,而是正因潛質永遠承載于職責,職責心強,潛質不足,能夠透過加強學習,用心主動的工作使?jié)撃艿玫匠浞职l(fā)揮,而潛質強,缺乏職責意識則使?jié)撡|失去了用武之地,甚至能讓精明干練的棟梁之才變成國家的蛀蟲,人民的罪人!
《職責勝于潛質》這本書還告訴我們:職責源于忠誠。一個人,只有對他所從事的工作充滿職責感,他才能做到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忠誠。有人把忠誠看作管理者愚弄下屬的工具,認為向員工灌輸忠誠和敬業(yè)思想的受益者是單位和管理者。其實不然,忠誠并不僅僅僅有益于單位和管理者,其最終和最大的受益者是干部自己。你忠誠于你的單位和崗位,單位才會發(fā)展的更好,才會給你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反過來說即使你有驚世之才,即使你潛質超群,但你并不忠誠于你的職業(yè),你的單位,誰會把重要的崗位交給一個朝三暮四、疏乎大意的干部呢?誰敢把一個關聯到單位形象的崗位交給一個沒有忠誠度的人呢?作為一名地稅干部,怎樣做到忠誠,我認為,一是要忠誠于國家稅法,透過我們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與服務措施把國家的稅收政策落實到每個具體行業(yè)、每個納稅人,真正發(fā)揮稅收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調節(jié)收入等職能作用。二是要忠誠于納稅人,牢固樹立征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務理念,帶著真情,認真傾聽納稅人呼聲,準確把握納稅人合理需求,真心為納稅人服務,加大稅法宣傳廣度和深度,讓納稅人真正明白稅法,避免稅收風險,提高納稅滿意度和稅法遵從度。
這是個要負責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是逃避職責,而是要擁抱職責!我們的單位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單位更有凝聚力。我們的單位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單位更有戰(zhàn)斗力和競爭力。我們的社會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能夠讓社會平安、穩(wěn)健地發(fā)展。我們的家庭需要職責,正因職責讓家庭充滿愛。只要我們勇敢地扛起職責的大旗,無論所處的是什么工作崗位,從此刻開始承擔起職責,為單位各項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做出應用的貢獻。
選取與放下,是一種心態(tài)、一門學問、一套智慧,是生活與人生處處需要應對的關口。昨日的放下決定這天的選取,明天的生活取決于這天的選取。人生如演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只有學會選取和懂得放下的人,才能贏得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做一個選取的時候,意味著需要放下其他的觀念、想法、物質、甚至生命。選取與放下往往是同步的,選取的反面既是放下。放下一粒種子,收獲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獲一片清涼;放下一種偏見,收獲一種幸福。當你放下足夠的時候,生命也將收獲一片藍天。
圣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降臨的時候手是合攏的,似乎在說:“世界是我的?!碑旊x開世界時手是張開的,仿佛在說:“瞧那,我什么都沒有帶走?!逼鋵?,人生就是一連串選取與放下的過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該放下的就要放下,不是沒有恒心和勇氣,而是選取進取的一種方式。
有人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yǎng)性靈。正因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熱愛讀書吧!像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那樣,熱愛讀書,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透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边@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能夠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禮貌行為、禮儀規(guī)范;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屛覀儠筹嬤@“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