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們仨心得感悟

| 新華0

通過寫心得,人們可以總結(jié)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jīng)驗和技巧,從而更好地掌握這些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效率。小編給大家分享讀我們仨心得感悟參考,方便大家參考讀我們仨心得感悟怎么寫。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1

“世界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玻璃脆”書中如是說,那么他們仨從女兒錢瑗出生到死去這六十年,一直飽有的這份親情還算堅牢吧,按一輩子的長度來計算的話。錢鍾書和楊絳堪稱夫妻模范,錢對楊的那番“遇見她之前沒想過結(jié)婚,娶她不后悔,再也不想其他人”深情,真是soulmate啊。

以上為昨日晚上所寫,寫不下去,今天中午繼續(xù)。

其實我最佩服最喜歡的是他們那種對名利淡然的心態(tài),在他們心里只有自己鐘愛的文學和自己珍惜的家庭。錢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他們希望有幾個知己,不求有名有聲。這是多么高尚的境界啊。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又豈能達到這境界呢,別人是天才,是精英,不求聞達可已聞達,我們呢,庸碌輩,拼命掙扎。換句話說,他已經(jīng)獲得就不在乎,(當然也有可能在他沒獲得之前也不在乎),我們連獲得這份殊榮的門都看不到。

我想起浮夸的歌詞,想起里面那個人物的用大動作來博人們關(guān)注,怕被遺忘就用浮夸的表演來放大自己,未嘗成功就用十倍的苦心去做突出的那個。特別是在北京這個地方,特別是在20歲這個年紀,腦袋里的幻想,心胸的壯志,被現(xiàn)實中的默默無聞強烈的壓抑著。這種感覺你知道吧,好不甘心,覺得自己明明應該活在光芒之下,享受別人的膜拜,前程似錦,指點江山,可是,真的有一千萬個可是。所以真的會那樣去做——其實怕被忘記,才放大來演吧。

或許年輕人本該就迷茫的吧。在你20歲這個年紀,你憑什么去擁有別人打拼十年二十年換來的成績,你憑什么眾星拱月做人群中的核心,你憑什么要求別人給你機會要求別人認可你。這個你指的是我,相比去沖去闖,我似乎更多在自怨自艾。恨自己對自己狠不下心來。

說回他們仨,都是書蟲,我覺得做書蟲書癡是件很酷的事情,嗜書如命,很棒的夸贊。我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聪矚g讀書,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至于我自己,我挺享受看書的,說的肉麻點,看書的時候我覺得那種獲取知識的欲望在驅(qū)動我,在獲取知識之后的那種滿足感又奇妙無比,我看的書越多我會發(fā)現(xiàn)我要看的書越多,發(fā)覺自己看的書是那么的少,世界是那么廣袤,恨不得將全世界的好書都看完。很多人將讀書的動機歸為能增長見識和智慧云云的,我覺得不然,那只是結(jié)果,我的動機就是我喜歡讀書,我喜歡處于那種狀態(tài),就像喜歡打球喜歡旅行喜歡逛街什么之類的正常愛好一樣,而獲得智慧知識那只是結(jié)果,順其自然的結(jié)果,不必去強求的結(jié)果。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才能一直讀下去。

再扯兩句家庭,前兩天媽媽給我微信說爸爸又嘰里呱啦,要我去搞定老爸,我就給爸爸發(fā)條短信,其實內(nèi)容不過于別生氣,一家人,要珍惜,我愛你。但是我是帶有感情去發(fā)的,我相信爸爸也能收到,我很感恩,我生在這個家庭里,我的父母姐姐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們,他們很少去透露他們的感情他們的愛,那么就讓我負起這個責任,告訴其他三個人,“我們四”是相親相愛打死不離的家人,珍惜這世情緣。寫到這里,我似乎對《我們仨》又多點感想在心頭。

說是讀后感,基本沒牽涉到他們仨什么事,只是借題發(fā)揮下,我又不是文化工作者,懶得去管這么多,不知道還要寫什么,所以就不寫,望下次寫的好點,望長寫長有。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2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熱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我雙手捧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楊絳譯蘭德詩

這些日子,我在讀楊絳的《我們仨》一口氣讀完,我就想寫點什么,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自己有好幾天都陷入了楊絳的情感里,在她編織的夢里穿行,心情總會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起起伏伏。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nèi)驮俅问ⅲ瓦@么失散了……現(xiàn)在就只剩下了我一個人。”于是就有了這本書,書名叫做《我們仨》,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nèi)@本書里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飽含了心血,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里來回流動而結(jié)成的。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它有樸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動,它有對丈夫?qū)ε畠汉腿松铧c點滴滴的懷念,它有一個堅強的說故事的人。

在書中,楊絳用細膩的思考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進行放大,用自己的心把它們串成一串閃耀奪目的項鏈。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了無奈、堅強、釋懷,楊絳先生在面對“_的慘不人道,在那段扭曲心靈的歷史中,她并沒有對命運抱怨,她忍受著世道無常的變化,任憑命運的各種不會,她就是笑,把它們當作歷練,磨練自己的性格。畢竟她無法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也不像海倫有一個好老師,她在命運中只能靠自己,只能無條件承受,所以她的內(nèi)心是強大的,她沉浸在我們仨的回憶之中來緩沖自己受到的傷害。

在《我們仨》中不僅讓我看到了楊絳先生強大的內(nèi)心,還讓我走進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無分長幼,互尊互愛,互為師長,互為兄弟姐妹。正如作者在書中云:“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生一變,可變成幾個人。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鍾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姨都是好學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要我們母女把她當成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這種美好的家庭怎叫人不羨慕呢?我想,楊絳先生一定無比眷戀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們仨》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沒有無助的彷徨,只有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思念,一位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以及對往事的敘述,但是,不知怎的,讀完《我們仨》會有一種悲傷和哀嘆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書中有兩句話說的很好: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樂的一起過日子?!比碎g沒有純真的快樂,快樂總夾著懊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另一句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自在;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

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楊絳先生見的太多太多,錢鍾書先生和女兒錢瑗相繼離她而去,所有的悲歡離合,所有的潮起潮落,她早已釋懷,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有這樣一番感言。

楊絳先生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自己的生活與家庭,她只是像講故事一般講著講著,似乎這個故事一直在演著,沒有盡頭……

感謝楊絳先生,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感動,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真諦及本原珍惜,讀《我們仨》是對現(xiàn)在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3

一九九八年,錢鐘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jié)成回憶錄《我們?nèi)窏罱{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nèi)?,平實的一句話卻飽含了對親人厚重而刻骨銘心的思念。通讀全書你會發(fā)現(xiàn)楊絳先生以平實,溫馨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一家三口真誠,平和,樂觀向上的家庭氛圍,雖沒有華麗的修辭,但足以打動人心?;蛟S在許多青年人眼中,成功的背景是豐腴的錢包,光鮮的外表,耀眼的光輝……而忘卻了世間最樸實的情感。

一輩子很長,要和適合的人在一起,一輩子很長,要和喜歡的書在一起,楊絳先生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書中平淡有愛的生活片段讓人為之神往,“拙手拙腳”的鐘書“做了壞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說:“不要緊,我會洗”鐘書不小心把臺燈砸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鐘書把門軸弄壞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作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為丈夫和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全部的愛,若換了旁人,或許少有人能如此。

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護所,書中對三個人日常生活場景的描寫與家庭成員之間的談話等,無疑不讓人贊嘆,字里行間完全可以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親情的相攜與呵護,全書充滿了人性美的光輝。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事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無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楊絳先生便是這么評價他們的生活,滿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家人的關(guān)愛,對現(xiàn)實的滿足。

在那個年代的人們普遍都不愛談家庭,因為那是一個更迭的敏感時代,多少人的家中有封建落后思想的家人,這也是一大痛點,但楊絳先生不同,她用深入心靈的文字,展現(xiàn)了時代家庭別樣的一面。似乎楊絳先生的文字都充滿了希望與期待,《老王》中是,《我們?nèi)芬嗍?,即使在逆境中卻總能從字里行間里體會到些許的樂觀與希望正所謂平平淡淡,也是人生?!拔覀?nèi)紱]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nèi)薄?/p>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4

一場疫情,讓我多出來好多時間可以安靜的看書,今年看書的速度還算可以,突然覺得在讀完每一本書后應該寫寫讀后感,免得日后看過的書都成了過眼云花。此為首篇,希望日后可以一直堅持。

《我們仨》這本書買來有幾年了,總是看過幾頁就睡過山去,再繼續(xù)翻看就發(fā)現(xiàn)前面寫的不知是何事了,嘗試幾次失敗后就乖乖把書放回書架上。清明假期回家再返京隔離14天期間,實在沒書看便開始讀此書。用了一個半下午看完,十分感動。

楊絳老先生用最平實樸素的文字,訴說著細碎生活的點滴,那些溫馨是屬于他們仨的,那些苦難卻是屬于那一代人的。從和先生的相遇相知,女兒的出生成長,到古驛道上令人心碎的陪伴和離別?!半x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雖然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但你看得到她心上的眼睛在流淚,然后看得到她心上的窟窿被人生路上他們仨一起撿拾的“石子”再填滿。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每個字都飽含著深情。除了感動于他們深厚的情誼,更多的是對于自己生活的反思和生死觀的思考。

我站在書中父母的視角下,看到了父母不愿孩子遠游又希望她自由的糾結(jié),孩子遠游時的“牽心掛肚”,雖然我還未為人母;我站在妻子的視角下,看到了所謂神仙伴侶的模樣,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浪漫,雖然我亦未為人妻。現(xiàn)在的我就是圓圓的角色,然而我卻漂泊在外無法時常陪伴父母左右。

經(jīng)歷這次疫情,對于死亡有了更加鮮活的認識。曾經(jīng)總覺得死亡離自己很遙遠,其實它就在我們頭頂上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它不管你是妻子是爸爸或是女兒??赡艽蠖鄶?shù)人年少時都想去游蕩去掘藏,我曾經(jīng)也是,最近也在思考到底怎樣的生活才是讓自己無怨無悔的,即使馬上就要死掉也沒有很多遺憾的?,F(xiàn)在的生活不是,那么剩下的人生要怎樣過呢?還想不清楚。

人活這一世好比是在人間的一次長途旅行,讀書認字以便于接收信息和表達自我,學習各種技能支撐自己生存和繼續(xù)旅行。旅行,更多的是體驗、感悟亦或傳遞愛與善良。然而很多人在這漫長的旅行中漸漸迷失了自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于生活除了麻木的活著沒有什么特別的體驗,對身邊平凡的幸福視而不見,對天邊遙不可及的夢想苦思追尋。我時常也有這種感受,親情與我相隔千百里,愛情或許更遠,友情雖近卻顯淡薄?;叵胱约哼^的這短短二十幾年,好像并沒有多少“石子”留給至親至愛之人。倘若有一天我不幸早逝,我該用什么才能填補上他們心里的窟窿;倘若更不幸這世上最后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是否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撿拾我人生路上的“石子”了呢?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5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楊絳寫的《我們仨》。

《我們仨》這本書是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里面的內(nèi)容卻意義深刻。

這本書有3部,第一部是《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是《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边@是對這本書對美妙的評價。那么,我們仨是哪三個人呢?原來,爸爸是錢鐘書,媽媽是楊絳,女兒是錢媛。楊絳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絳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我相信同學們總會有失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那一天,可能有些同學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些不想經(jīng)歷的事情了。楊絳就是這樣,女兒沒有了,女兒的爸爸也沒有了。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當真的失去了親人,回憶起來,心是非常痛的,想起曾經(jīng)在一起的日子,想起那些快樂時光,想起小時候那些幼稚的事情,真的,淚水會流個不停!不管失去了親人,還是和最好的朋友離別,都是值得懷念的事。我們一生中要經(jīng)歷很多這樣的事,幼兒園的畢業(yè)典禮可能會不太留念,因為那時我們還小,不懂事,但還是拿著同學錄,忙著記錄好朋友的電話:“喂,你家的電話是多少啊?你幫我寫吧!”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慢慢說的,不能像現(xiàn)在一樣把話說的那么流利。到了小學,大家都明事理了,畢業(yè)典禮也就有很多同學留下了第一次離別的淚水。至于中學和大學,我們還沒有經(jīng)歷,所以不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真的,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失去了!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6

我是懷著想了解楊絳一家的心情去看了我們?nèi)?。本書分為兩部?第一部分楊絳先生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則是以回憶講述了自1935年楊絳、錢鐘書夫妻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讀完此書,我對這位“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的形象愈加清晰了。楊絳先生和錢老雖是文學界的知名人士,本書真切地記錄了二人卻都是生活中的白癡。錢老在生活中,連個燈泡壞了,門鎖壞了都修不了,打潑了牛奶還像個孩子似的不知所措。我們的楊絳先生也燒不出幾個像樣的菜。然而他們卻彼此包容著。在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另一半。以前我總覺得他只知道吃喝玩樂,其實想想他的優(yōu)點還是挺多的,他除了沒有錢老這樣的文學才華,不會寫文章之外,在生活中他可比錢老強多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熱情好客,而且還會做得一手好菜。修門鎖上燈泡這樣的小事,從不讓我操心。想到這,我覺得楊絳先生包容的可比我多得多,我應該更懂得珍惜這樣的幸福才對。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在大眾面前秀恩愛吧!

那文人秀恩愛又是怎樣的呢?文人秀恩愛是讓人覺得甜而不膩的。他們能在各個方面欣賞對方,如楊絳能把錢鐘書的幼稚當成有趣,錢鐘書能把楊絳的怕黑記在心里。兩個人之間的情話更像是從偶像劇里出來的臺詞。錢鐘書說:“從此只有死別沒有生離?!薄拔也灰獌鹤?,只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而楊絳的情話絲毫不輸給錢鐘書。

她說:“阿圓溫厚,不與人爭,像鐘書”,“阿圓好靜,像鐘書”,“阿圓膽子大,像鐘書”,“阿圓喜歡格物致知,像鐘書”……

他們的生活看似平淡無奇,卻也能恩愛有嘉,他們秀恩愛不像今天的大多年輕人,曬曬禮物,秀秀圖,說上幾句甜言蜜語,而是一種欣賞與包容。

我想真正的愛情與婚姻不是作秀而是暖于心的真情。如果我們也能做到處處欣賞對方,欣賞對方優(yōu)點,包容彼此不足,婚姻還何談不幸福呢?交朋友亦是如此。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7

這本書其實是作者對錢鐘書、楊絳、錢瑗一家人的親情回憶,記敘了一個知識精英家庭大半個世紀的家庭故事。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只有兩頁;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冥冥蒙蒙,虛虛實實,亦幻亦真,我看不太懂,可能是屬于“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文學吧。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

在懷念往日的生活,楊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溫暖而洋溢著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葉,像冬日的陽光,那樣平靜而柔和,那段扭曲了人的心靈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的筆下,只但是對生活變化的一種適應。對于“十年動亂”的態(tài)度,作者留意的繞過去了,讓我都懷疑錢鐘書先生在十年動亂中的待遇是不是如別的知識分子一樣命運多粲?

書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讓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處處洋溢著思念,對丈夫、對女兒的思念。如今,我們仨只剩下楊絳女士形影孤零,陰陽相隔,但是活在回憶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種經(jīng)過歲月滄桑的洗禮,一種大愛無言,榮辱不驚的情懷也許是支撐著楊絳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個性是錢瑗先去后,對于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對于《我們仨》,有一點我感覺不太好,就是有時感覺楊絳先生總是以參透了生活的禪意,站在超凡脫俗的角度,總是以冷眼旁觀的眼光看待蕓蕓眾生,凡人凡事,總是和生活持續(xù)一點距離,沉溺在他們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們已到達了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超然境界。七情六欲構(gòu)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許對我等凡人來說是不能到達的境界。

書中最后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明白,我還在尋覓歸途。”路在何方,家在何處?愿楊絳先生在這尋尋覓覓中永遠懷著我們仨這份以前的幸福。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8

楊絳先生著書《我們仨》,我再一次細細品味了一遍,而這次閱讀完,我決定把內(nèi)心的感受寫下來,并將在未來的時光中持之以恒寫讀后感,以此激勵自己不斷讀書不斷進步。

楊絳先生百歲高齡提筆寫書,令人敬仰,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書中講述了楊絳先生重溫與丈夫錢鐘書、女兒錢瑗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歲月,那些單純樸素又盛滿溫情的親情故事。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獨特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用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7月伉儷二人赴英國牛津求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回國后直到1998年女兒和丈夫相繼去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難忘經(jīng)歷。

如果讓我寫“我們仨”,我也會像錢瑗一樣,盡管到了六十歲的時候還是會細細回憶我和我的父親母親,我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點滴生活。我會寫父親是多么疼愛我,從小到大對我不打不罵,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我會寫母親是怎么教育我,做一個善良、誠實、勇敢、勤勞、平和的人。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也沒有永遠,當一家三口相聚相守時,要時常想到人生道路盡頭總會相散,珍惜與家人的團聚,努力讓生活變得甜潤快樂,就如楊絳先生一家三口伉儷情深子女孝順,深愛“我們仨”。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9

這個學期伊始,我讀了一本書——《我們仨》。這本書是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在丈夫、女兒相繼離世,在“我們仨”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時,寫下的生活回憶錄。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沒有著太多筆墨,寥寥兩頁,拉開了那“長達萬里的夢”的序幕。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如夢似幻,我只覺朦朧,沒怎么看懂。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就是著墨的地方了,這一部分主要寫楊絳老人對于“我們仨”生活點點滴滴的回憶。

然而,令我最有感觸的還是封底楊絳老人的題字:“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這是一句多么平實的話語,然而我卻從中讀到了老人空留自己一人的心酸與刻骨銘心的思念。如今社會,而許多老人很久才能見到兒女一次。老人思念,而兒女們卻渾然不覺??萍既绱税l(fā)達,家人之間當然也減少了相見的機會,人與人的內(nèi)心之間之間仿佛隔了一層厚厚的屏障。這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中那份平淡卻又深刻的情感,是現(xiàn)代人無法體會的吧……試問,在這個交通十分方便的時代,多遠的距離都不成問題。但是在身體靠近的同時,我們的心靈也同樣靠近了嗎?我認為沒有!我們的心中,怕是已沒有這本書中楊絳老人刻骨銘心的思念了吧!

我喜歡這本書,不僅是因為它的情節(jié),更是因為其中包含的厚重的愛!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10

看完《我們仨》,正值楊絳先生百歲。楊絳先生自稱,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邊。低調(diào)、與人無爭,一向是她和錢鐘書先生給人的感覺。在《我們仨》這本小傳中,楊絳先生敘述了她和錢鐘書及獨女錢瑗(圓圓)三個人的家庭生活,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單純和與世無求的氣氛以及濃濃的親情。

文章以一個夢開頭,垂暮的老人,最怕失去的是相伴一生的伴侶。夢中的緊張和蘇醒后的“埋怨”,讓我為這一對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而動容。

其后,便是一個長長的亦真亦幻的夢的故事。錢老生病了,圓圓生病了,楊絳每日跋涉在探視的路上,走過一個又一個驛站,走過春夏秋冬幾個季節(jié);一邊是老伴兒,一邊是愛女,都停止了和她一齊前行的步伐,人生似乎到了無望的邊緣;圓圓先走了,錢老也走了,“我們仨”失散了,家,成了尋覓歸途路上的驛站,楊絳,也走到了人生邊緣。

第三部,用完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楊絳和錢鐘書結(jié)婚后到英國留學、愛女出生、回國工作直到錢鐘書和錢瑗相繼去世的一系列人生歷程。平凡樸實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夫妻之間相互的支持和扶攜,而同甘共苦的風雨人生,讓他們對彼此更加依戀和關(guān)愛。記得最深的是他們的“探險”。這是一個多么適合夫妻的“節(jié)目”啊。在“探險”中,交流著各自的想法和觀點,能夠談工作,談家事,談路上的景致和行人,能夠看到什么聊什么,沒有主題,但在這隨意的聊天中,夫妻交換了意見,厘清了思路,增進了了解。生活在繼續(xù),溝通沒有斷,感情不斷加深。

圓圓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許多歡樂??粗粋€個小故事,讀著一篇篇信件,望著一副副漫畫,我仿佛看到這個其樂融融的家里,處處有歡笑,有情調(diào),趣味味。父女倆是“哥們”,互相打鬧玩笑,一齊“對付”媽媽;父母關(guān)愛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真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guān)懷備至,體貼有加。重病期間,還不忘叮囑媽媽要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賀年卡??粗切┟钊M生的信件,看著那些親昵的稱呼,真讓人忍不住“羨慕嫉妒恨”。

書中還有個細節(jié),很是觸動了我。他們仨,出差了,喜歡記錄所見所聞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會記下瑣瑣碎碎的事情,這些他們稱之為“石子”,有空會經(jīng)常在一齊“把玩欣賞”。書后也附了不少“石子”,“我們仨”的相親相愛都在“石子”里有著真真實實的反映。我想,愛是需要表達的。這些“石子”,其實就是一份份愛的表達--熾熱也好,瑣碎也罷--總之,相互的愛戀和關(guān)懷,都讓這些“石子”說盡了。誠然,感情真摯與否,重行甚于言,可是,愛,如果做了,又表達了,不是更讓家人了解和明白了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段覀冐怼罚淖趾唵纹綄?,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一樣,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幽香。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11

什么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什么是一個溫馨單純的學者家庭?什么是相守相助,為什么最后又會相聚相失?這個假期,隨著一個簡單平凡的主題而又不平凡的生活,隨著《我們仨》的作者楊絳對親人的思念,隨著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作者一家三口幸福快樂,艱難痛苦的經(jīng)歷,陪著我走過了這個暑假。這本書中,作者是用平淡的語氣來描述她的家庭,丈夫錢鍾書和兒女錢媛。

描述他們這幾十年來走過的人生道路。那些親身經(jīng)歷的坎坷、磨難,也是給作者一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回憶的故事。錢媛在英國出生,小時候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也是從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成長,長大后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名老師。書中大體也講過:錢媛細心,觀察力強,是一個“讀書種子”,這點像錢鍾書。并且錢鍾書也認為女兒是一個“可塑之才”。說到錢鍾書,作者說他是潛力極低的“書呆子”,家中的一切都不會打理,他也常常自嘆“拙手笨腳”,但是寫文章卻如“一針見血”。

所以說錢鍾書是一個典型的“文癡”。但他也不失幽默,常常在家中逗女兒玩,在女兒肚子上畫花臉,在臉上畫胡子。父女也常常聯(lián)合起來與作者開玩笑,這樣的錢鍾書也不顯得死板。也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圍城》這種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jīng)典之作吧。楊絳和錢鍾書一齊,享過福,當然也吃過很多苦;雖然留過洋,但也經(jīng)過戰(zhàn)亂,他們的生活也許是因品到人生的完美而平靜。直到阿媛來到這個世上,這才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家。而且一家人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個人。書中也有許多插圖,都是他們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照,其中有三張照片是他們?nèi)齻€人各自的照片,他們自我在各自的房間工作,各不相擾、溫馨和諧,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而幸福的家庭罷了。

但是,故事的結(jié)局并沒有我想象的多么完美。錢媛于一九九七年早春去世,錢鍾書從一九九八年歲末去世。作者并沒有用多么悲痛欲絕的詞來描述她當時的情緒,也許是作者經(jīng)歷的太多的事情,看透了世間的悲歡離合,也早已看淡了生、老、病、死。也許在我們看來,錢鍾書是一位有名的作家,而在作者筆下但是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人,只是一個丈夫和爸爸的主角。最后他們?nèi)齻€人,還是失散了。如今只剩作者一人孤孤單單,但生活在回憶中,也算是幸福的吧。

故事的結(jié)尾是這樣寫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明白。我還在尋覓歸途?!币患胰嗽谝积R六十多年,轉(zhuǎn)眼只剩下作者一個人,作者不免有些孤單,想起當年相聚相失過的地方,竟是一個很值得回憶的片段。作者將會帶著錢鍾書和阿媛的信念,攜帶著與他們的回憶,堅定的生活下去。其實剛開始讀的時候并不明白作者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意思,一開始只是在想,作者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是完美的還是悲傷的?我開始一篇篇的仔細讀,直到整本書讀下來,讓我懂得了許多事情的道理,懂得了思念一個人的痛苦,懂得了失去一個人的悲傷。我也能理解想念一個人的感受,因假期中姥姥生病住院了,媽媽每一天都在醫(yī)院里照顧姥姥,中午的時候才能和媽媽見上一面,大部分時光媽媽都在醫(yī)院忙上忙下。

而姥姥我只見過一兩回。之后姥姥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zhuǎn),并且當?shù)蒯t(yī)生無法醫(yī)治,只能去北京治療。媽媽坐上火車的時候而我正在補習班上課,媽媽也沒能打個招呼就匆匆忙忙的去了北京,在那安定下來后,我們每一天在網(wǎng)上聊天、談心。此刻幾個星期過去了,心中的想念也是越來越濃,所以作者的感受我是能體會的。其實和作者一同回憶她的過去,一同回憶作者家中那些快樂的點點滴滴,回憶作者一家人幸福而又溫馨的生活,回憶他們在一齊走過的那些蜿蜒起伏的道路,當然也會有一些快樂的片段,我仿佛就走進了作者的生活,走進了她的夢。直到最后,這本書最后讀完了,我們仨——錢鍾書,楊絳,錢媛。

我也能真正的理解那句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結(jié)局雖然是悲傷的但也能夠說是完美的。我們仨,這個看似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了作者許多感情在里面,對女兒的思念,對錢鍾書的思念。但是歲月是慢慢消失的,同時也能夠說是無情地,最后還是把他們拆散了。我在作者這個長達萬里的夢中,我還是走出來了,我想在這個夢中,沒有人能夠走進去,這畢竟是他們?nèi)齻€人共同的夢……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12

書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讓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處處洋溢著思念,對丈夫、對女兒的思念.如今,我們仨只剩下楊絳女士形影孤零,陰陽相隔,但是活在回憶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種經(jīng)過歲月滄桑的洗禮,一種大愛無言,榮辱不驚的情懷也許是支撐著楊絳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特別是錢瑗先去后,對于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

在作者眼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13

古往今來,離愁也好,歡聚也罷。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合上書,摩挲著它略帶粗糙的紙質(zhì),心中的思緒涌上,看著楊絳與愛女,丈夫的生離死別,不禁想起我們初三畢業(yè)時那六月的陽光?;蛟S我們經(jīng)歷的別離的程度不一樣,但當我們回想起以前與別離之人的往事,大抵就在一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我們仨》是楊絳記述他們一家三口的往事。楊絳女士在寫這本書時已經(jīng)是九十多歲的高齡。在寫這本書時,我想她既是愉快,又是感傷。就像我們現(xiàn)在翻開在書桌上占一席之位的同學錄,看著同學以往的筆跡,看著哪張照片將你帶入回憶的漩渦,既甜又苦。

在書中楊絳主要記述的.是一些生活瑣事,其實與我們也沒有特別大的,在性質(zhì)上的差別。楊絳會收拾錢鍾書的殘局,抱阿瑗去婆家做媳婦,為錢鍾書燒紅燒肉,做出血牛肉給阿瑗吃。在當時這些只不過是再尋常不過的小事罷了,但在阿瑗和鍾書的相繼離開后,這一切都變得奢侈。不,確切地說,是再也不可能了。就像我們從前,和同桌爭論著題目的對錯,即使上一秒面紅耳赤,下一秒臉上便是晴空萬里。但是現(xiàn)在,我們也沒有那個機會了,我們只有回憶,回憶著回憶,笑著笑著,哭了。

我們總希望我們當下的某個時間會是永恒的,可什么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沒有??菔癄€的愛情,沒有永不凋謝的鮮花,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時間如同白駒過隙,時光荏苒。我們眼前的時光都是可貴的,無論是與誰度過,都是我們最美好的年華。

我們所以為的永恒,會是后人的歷史。

《我們仨》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文學之家的生活,更讓我們明白,何人都畏懼別離,偉人也好,平民也罷。我們在此感受,大抵也只能將我們以后會懷念的現(xiàn)在的尋常日子,在以后懷念。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14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關(guān)于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這個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風,多么得清新亮麗,吹散走躁熱,帶來別致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整一個暑期。

這是關(guān)乎于親情、回憶、思念的敘事,有個再平凡不過的主題——我們仨。

然而,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直到有這么一個夢,在一個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陽已經(jīng)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著急地喊著錢鐘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蔓延開來,可卻沒有絲毫的回應,她慌了,從夢中驚醒,向先生錢鐘書細細描述,可他卻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讓楊絳不驚感嘆:他們老了。

歲月是無情的,割不開,斷不了。它是佳釀的最好催化劑。兩位攜手走來的老人,無論是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jīng)了然于心。

在這么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之家里,女兒圓圓是異?;钴S的,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齡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罷了??墒?,當他們各自開始工作,卻又是互不相擾,尊重著彼此。這樣一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它讓人溫暖、感動。

在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

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讀我們仨心得感悟篇15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溫馨單純的學者家庭”是對《我們仨》這本書最好的概括。讀《我們仨》時,總會感到親切而又溫暖,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楊絳先生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與懷念。這就是文字的力量。而楊絳先生的文字更是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可以像“我覺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一樣生動形象;也可以像“我們夫婦常把日常的感受,當作美酒般淺斟低酌,細細品嘗。這種感覺值得品嘗,因為憂患孕育智慧”一樣富有哲理。

而《我們仨》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這個溫馨的家庭。乖巧懂事、聰明能干的阿園,和藹可親、學富五車的父母,構(gòu)成了一個普通卻又獨一無二的三口之家。我認為,一家人幸??鞓返厣钤谝黄穑闶亲畲蟮男腋?。楊絳先生在書中記錄的日?,嵥?,其實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是存在的,他們?nèi)缤海椭黄鸨剂鳌?/p>

我相信,楊絳先生在面對女兒和丈夫的相繼離世時,心中充滿了痛苦與悲傷。但她選擇好好活下來,并以思念為筆,寫下了感人的《我們仨》。錢鍾書曾贊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絕對是有依據(jù)的,我單單從《我們仨》一書中就看到了一個善良體貼、富有智慧的楊絳先生的形象。亦想起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你的問題是書讀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倍嗝搭V堑囊痪湓?

看《我們仨》一書,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我家住在六樓,每天中午上樓時,都能聞到每一層樓里不一樣的飯菜香,這樣凡塵中的幸福,不遙遠。進家門后,媽媽會為我端上美味的菜肴,在我吃完飯后,她會催促我去午休。每天晚上下晚自習后,爸爸都會在路口等著我,本來就很短的一段距離,因為爸爸的等待而又縮短了幾分。在媽媽的絮叨中,在爸爸的等待中,都包含著對我深深的愛,這一切,我都知曉。父母的恩情,做兒女的永遠報答不完。我希望自己能像錢瑗那樣,能干而堅強,能在父母老去后,用自己的肩膀撐起整個家庭。

曾經(jīng)我想過一個問題:這凡塵到底有什么可留戀的?原來,正是自己的家人啊!他們是我最深的羈絆。死去,也就成了一件讓人格外恐懼的事情。

48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