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寫心得可以幫助自己在職場中更加具有競爭力,讓自己的演講更加出彩,同時也拓展了自己賺取財富的渠道。國富論讀書筆記心得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國富論讀書筆記心得,供大家參考。
斯密《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簡稱《國富論》)一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各個不一樣側面詳細而嚴謹?shù)卣撟C了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fā)展繁榮。他采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由于《國富論》蘊涵了諸多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踐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經濟學原理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政策實施意義,本文僅對自身感興趣或自認為有異常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部分理論進行表述和評點。為避免打破原書的邏輯思維結構和思想脈絡,本文以《國富論》(謝祖鈞、孟晉、盛之譯,國富論----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節(jié)目錄為序作以擇要。
(1)斯密認為,對工資勞動者的需求必須隨每一個國家的收入和資本的增加而增長。而沒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長。而收入和資本的增長就是國家財富的增長。沒有國家財富的增長,也就不可能有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在那個以農業(yè)為主導的時代,資本的增加引起社會資本總量的增加這一過程中,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得以不斷提高,使得整個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總量在整體上大為增加。然而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這種國家財富增長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甚至還有減小的趨勢。同時,在我國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象:在國民經濟持續(xù)高漲的同時(那里僅從數(shù)字能夠說明,至于這個數(shù)字的準確性和可靠度則另當別論,但還是能夠得出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結論的,只可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盡管有勞動力需求的很多增加,但國內的就業(yè)形勢卻日益嚴峻,失業(yè)人數(shù)逐年增加。當然,這其中有人口的增長快于經濟的增量、勞動力素質與就業(yè)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說明斯密的這一理論沒有研究到諸多的外生變量,需作進一步的改善,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
(2)斯密認為,資本在農村的利率總要比城市的高,這是由于農村金融市場規(guī)模不經濟、借貸成本高、資金市場供不應求等因素引起的。資本在農業(yè)方面雖然對社會貢獻最大(此刻已不能絕對地說是最大,用比較大的說法也許更適宜),但利潤比較小,所以對農業(yè)方面的資金投入總是不能得到滿足。所以,也就出現(xiàn)了農村發(fā)展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是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缺口趨于擴大,一方面卻是各種金融機構不愿意在農村從事放貸業(yè)務。以斯密的思維,能夠經過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限制來發(fā)展農村業(yè)務,經過圍繞時常利率進行自由浮動的適度高利率來彌補各種借貸成本,最終經過競爭者對市場的爭奪逐漸回歸到利率的正常水平,這不失為當前解決建設新農村資金籌集困難的有效途徑,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堅持利率的適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會因為高的利率帶來新的高風險,就適得其反了。另外,也可經過引導和規(guī)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締各種非正規(guī)民間金融、加大政府財政支農力度等措施來解決農村市場的金融抑制。
(3)斯密認為,當一個人的資財,只能維持他幾天或幾個星期的生活時,他會很少研究從這筆資材中獲取收入。他會盡可能地節(jié)儉消費,期望依靠自身的勞動,能獲得一些收入來增補這筆資財。他的資財完全來自他的勞動收入。各國的窮苦勞動者大多過的這種生活。斯密經過分析資財?shù)念~度和可支配期限將其界定為生產性和生活性支出兩部分,又將生活性支出按來源和用途細劃為三種類型。這樣,使我們對收入的認識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一樣類型的資財,為之后人們樹立了理財觀念和收支計劃供給了依據(jù)。
(4)斯密認為,一個為了消費而借貸的人很快就會破產,而借錢給他的人通常也會后悔自我的愚蠢。所以,為了這樣一個目的不論是借款還是貸款不管什么場合高利盤剝是不可避免的,對于雙方均將不利。既然借貸的人多為窮人,放貸的人會提高利率(如高利貸)來彌補這部分風險,但利率提高的同時又增加了還貸的風險。這樣就存在了一個悖論:不管是借貸者還是放貸者,雙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種風險,高利貸卻依然能夠生存下來。我認為原因是高利貸的存在包含了諸多不正當?shù)慕洕蜕鐣袨?,比如黑勢力介入、借款者被迫從事違法犯罪現(xiàn)象等。
由于當前我主要涉足的領域是農村的金融問題,所以對《國富論》中與此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拜讀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選擇的精讀,第三篇是概要地閱讀,第四篇和第五篇僅作大致瀏覽,盡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為詳盡和精彩的論述,然而限于時間和篇幅,在此一一略過。上頭的一些認識和觀點純屬我個人的意見,期望教師和學者能夠點出其中理解偏頗和謬誤之處,以期更好地理解這本經濟學的典范巨著。
亞當·斯密是現(xiàn)代經濟學的奠基人,他關于市場機制的論述已成為經濟學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間一向被視為“至圣先師”??墒?,斯密在天堂過得并不開心,人們崇拜他,談論他,可是卻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諦,只是用他的某個思想來為自我服務。《國富論》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tǒng)的描述。亞當.斯密第一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系統(tǒng)的研究,創(chuàng)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把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終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斗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臺上發(fā)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第五編,亞當.斯密列舉了社會發(fā)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zhàn)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xù)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yè)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yè)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所以,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guī)的司法行政"。隨著牛羊群的出現(xiàn),產生了比較復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僅包括"可怕的"軍隊,并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他說,"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終,斯密將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yè)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之后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xù)改變
,將帶來的上層建筑的必然改變??梢姡谒姑艿恼軐W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斯密死后,人們把《國富論》奉為經濟學的圣經,把他關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見的手”引導增進了社會利益的思想,作為市場經濟千古不變的基本原則,卻把《道德情操論》幾乎忘得一干二凈。于是,市場經濟缺少了道德,引發(fā)了許多罪惡,在個別地方甚至成為災難。
《國富論》,顧名思義,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財富和如何增加財富的,即如何“富國裕民”的。以后的經濟學家把斯密的思想簡單地概括為三點:第一,追求財富增加是每個人和社會的目標;第二,利己是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即人是經濟人;第三,市場上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把個人利己的行為引導向有利于整個社會,即經濟中的自由放任。這是現(xiàn)代人對斯密的理解,也是由古典經濟學發(fā)展而來的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我利用寒假時間閱讀了由有“現(xiàn)代經濟學之父”美譽的亞當。斯密著作的《國富論》,覺得《國富論》真的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之前我學習馬克思理論時,馬克思認為:工人每一天的勞動一部分是必要勞動,這是工人的酬勞,是供工人維持自己和家庭生活的;而另一部分勞動是剩余勞動,是生產剩余價值的,這部分是資本家資本積累的源泉,資本家正是透過不斷的增加生產剩余勞動的時間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其實我當初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會有這么一種思考:工人們生產商品的勞動獲得了工資,那么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也監(jiān)督和指揮工人的勞動不是也就應獲得必須數(shù)量的報酬嗎之后看了《國富論》,其中亞當。斯密認為:工人在原料增加的價值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支付他們的工資,一部分支付雇主們的利潤,這部分又可細分為資本的利潤和地租。資本的利潤可假想為支付資本家的某種特殊的勞動即付給監(jiān)督和指揮工人勞動的工資的別名,而地租呢作為資本家所墊支的原料和空間等資本的報酬。我覺得資本家在付出自己的勞動同時就應獲得報酬,但是所站的立場不同(如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獲得多少就會因個人的私利心,從而會出現(xiàn)偏移。而在地租這個問題又會涉及到土地是否私有,與國家的制度有關。我明白馬克思主義理論,《國富論》中的理論所支持的階級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兩個不同的階級,所以他們的觀點也很難決定孰對孰錯。所站的階級不同,
自然所持有的觀點就會不一樣。
看了《國富論》我對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應是政治經濟學部分。在國富論中重點介紹了兩種富國裕民的政治經濟體系:重商主義體系和重農主義體系。重農主義是把土地看做國家收入主要來源的一種政治學體系。為了增進農業(yè)重視農業(yè)發(fā)展,并主張限制制造業(yè)和對外貿易的發(fā)展,但最后往往作用與目的背道而馳。在封建中國,曾長時間實行重農抑商,實行海禁,閉關鎖國,禁止商業(yè)發(fā)展,最后到了清朝農業(yè)也落后,幾乎百業(yè)俱廢的地步。而重商主義則鼓勵制造和對外貿易多于農業(yè)。該部分就花了大篇幅介紹了商業(yè)主義和重農主義。隨著國際上的全球化趨勢,了解商業(yè)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對于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一開始一國會擔心自己國家的金銀會外流,會發(fā)行一些禁令極力阻止貿易。但是這些禁令并不能完全阻止金銀外流,當一個國家輸入金銀數(shù)量超過有效需求時,它在該國內的價值就會降低;若鄰國的金銀量低于有效需求,它的價值就會升高。這樣就算有嚴厲的法律禁令,高利潤也不能禁止金銀從該國輸入鄰國。還有只有增強對對金銀數(shù)量的使用,使依靠它得以流通,經營和制造的消費品增加,才會增加金銀的數(shù)量。就如一個家庭,如果他們把家里日常開支剩余的金銀都儲存起來(那里不包括那種能夠升值的銀行儲存)
,不做任何的投資,那么你的金銀還是這么多,不會無端端地增加。但是你用作投資的話,還有能夠增值的可能。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不用閑置金銀必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法律也阻止不了金銀被立即運出國門。我想也是因為這樣才出現(xiàn)了我們此刻的這個國際經濟貿易行業(yè)!在商業(yè)主義國家,他們有兩條原則:財富由金銀構成;無金銀礦山的國家只有透過貿易差額才能輸入金銀。所以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就成為國家致富的兩大引擎。我們國家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也是如此。中國也采用了高關稅和非關稅的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以及退稅,獎勵等措施來鼓勵出口,使得從1997到2011為止,對外貿易一向持續(xù)著順差,雖然以2008年為基點出現(xiàn)了貿易順差急降,但是之后又持續(xù)了一個平穩(wěn)的狀態(tài)。亞當。斯密在限制進口的一般措施上做了探究,認為也不是國內能生產的商品都要限制進口。事實上采取高關稅或絕對禁止手段對從國外進口的國內商品進行限制,在必須程度上能夠保證國內生產這種商品在國內市場的壟斷。例如不從外國進口玉米的話,中國自己生產的玉米就能夠完全壟斷中國市場。本國壟斷確實能鼓勵本國的一些產業(yè)的發(fā)展。()但是這不是絕對有利的,當這個產業(yè)的優(yōu)勢不如其他國家時,進口該產品就比國內生產更明
智。就算花精力把該產業(yè)提到跟其他國一樣的優(yōu)勢,因為所投入產業(yè)中的資本和勞動是有限,這樣做就會使這些資本和勞動不能朝著最有利的方向發(fā)展。所以向這種優(yōu)勢是徒勞的,不如選取進口該商品。這就好像是一個木匠,雖然他自己會做衣服但是他做衣服的熟悉程度絕對沒有專業(yè)的裁縫好,與其把這部分力氣功夫放在做衣服上,不如更好地利用這部分力氣,把它用到最有利的用途上,用在做木工上,這樣木匠反而會收獲更多。他還發(fā)現(xiàn)對來自貿易差額認為凡對與我不利的國家的各種商品進口都實施限制的做法無論是根據(jù)重商主義還是其他原則來說都是不合理的。他認為在其中有一個與貿易差額不同的但關乎國家盛衰的差額—年生產與年消費差額,即使在貿易差額不利于一個國家,生產與消費差額仍可有利于這個國家,使這個國家的實際財富即土地和勞動年產物大大地增加。另外退稅,獎金,通商條約,建立殖民地等能大大地鼓勵出口,從而會給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也會帶來益處。
在讀《國富論》的時候,我們也不就應過于相信名人的權威,就應抱著一種探索的態(tài)度去細讀。在《國富論》中就出現(xiàn)經濟學中這樣價值悖論:沒有什么東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幾乎不能購買任何東西……相反,一塊鉆石有很小的使用價值,但是透過交換能夠得到超多的其他商品。亞當。斯密認為商品的價格和價值是由它的稀缺性決定的,事實上商品的價格是由需求跟供應共同決定的。雖然《國富論》中有些觀點理論存在錯誤,爭議,但是它對經濟理論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經濟學領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斯密《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簡稱《國富論》)一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各個不同側面詳細而嚴謹?shù)卣撟C了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fā)展繁榮。他采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由于《國富論》蘊涵了諸多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踐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經濟學原理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政策實施好處,本文僅對自身感興趣或自認為有個性價值和現(xiàn)實好處的部分理論進行表述和評點。為避免打破原書的邏輯思維結構和思想脈絡,本文以《國富論》(謝祖鈞、孟晉、盛之譯,國富論----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節(jié)目錄為序作以擇要。
(1)斯密認為,對工資勞動者的需求務必隨每一個國家的收入和資本的增加而增長。而沒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長。而收入和資本的增長就是國家財富的增長。沒有國家財富的增長,也就不可能有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個以農業(yè)為主導的時代,資本的增加引起社會資本總量的增加這一過程中,生產規(guī)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得以不斷提高,使得整個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總量在整體上大為增加。然而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這種國家財富增長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甚至還有減小的趨勢。同時,在我國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象:在國民經濟持續(xù)高漲的同時(那里僅從數(shù)字能夠說明,至于這個數(shù)字的準確性和可靠度則另當別論,但還是能夠得出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結論的,只但是是程度不同而已),盡管有勞動力需求的超多增加,但國內的就業(yè)形勢卻日益嚴峻,失業(yè)人數(shù)逐年增加。當然,這其中有人口的增長快于經濟的增量、勞動力素質與就業(yè)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說明斯密的這一理論沒有思考到諸多的外生變量,需作進一步的改善,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
(2)斯密認為,資本在農村的利率總要比城市的高,這是由于農村金融市場規(guī)模不經濟、借貸成本高、資金市場供不應求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篇,第九章)資本在農業(yè)方面雖然對社會貢獻最大(此刻已不能絕對地說是最大,用比較大的說法也許更適宜),但利潤比較小,因此對農業(yè)方面的資金投入總是不能得到滿足。因此,也就出現(xiàn)了農村發(fā)展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是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缺口趨于擴大,一方面卻是各種金融機構不愿意在農村從事放貸業(yè)務。以斯密的思維,能夠透過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限制來發(fā)展農村業(yè)務,透過圍繞時常利率進行自由浮動的適度高利率來彌補各種借貸成本,最后透過競爭者對市場的爭奪逐漸回歸到利率的正常水平,這不失為當前解決建設新農村資金籌集困難的有效途徑,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持續(xù)利率的適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會因為高的利率帶來新的高風險,就適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透過引導和規(guī)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締各種非正規(guī)民間金融、加大政府財政支農力度等措施來解決農村市場的金融抑制。
(3)斯密認為,當一個人的資財,只能維持他幾天或幾個星期的生活時,他會很少思考從這筆資材中獲取收入。他會盡可能地節(jié)約消費,期望依靠自身的勞動,能獲得一些收入來增補這筆資財。他的資財完全來自他的勞動收入。各國的窮苦勞動者大多過的這種生活。(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透過分析資財?shù)念~度和可支配期限將其界定為生產性和生活性支出兩部分,又將生活性支出按來源和用途細劃為三種類型。這樣,使我們對收入的認識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類型的資財,為之后人們樹立了理財觀念和收支計劃帶給了依據(jù)。
(4)斯密認為,一個為了消費而借貸的人很快就會破產,而借錢給他的人通常也會后悔自己的愚蠢。因此,為了這樣一個目的不論是借款還是貸款不管什么場合高利盤剝是不可避免的,對于雙方均將不利。(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貸的人多為窮人,放貸的人會提高利率(如高利貸)來彌補這部分風險,但利率提高的同時又增加了還貸的風險。這樣就存在了一個悖論:不管是借貸者還是放貸者,雙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種風險,高利貸卻依然能夠生存下來。我認為原因是高利貸的存在包含了諸多不正當?shù)慕洕蜕鐣袨?,比如黑勢力介入、借款者被迫從事違法犯罪現(xiàn)象等。
由于當前我主要涉足的領域是農村的金融問題,所以對《國富論》中與此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拜讀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選取的精讀,第三篇是概要地閱讀,第四篇和第五篇僅作大致瀏覽,盡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為詳盡和精彩的論述,然而限于時間和篇幅,在此一一略過。上面的一些認識和觀點純屬我個人的意見,期望老師和學者能夠點出其中理解偏頗和謬誤之處,以期更好地理解這本經濟學的典范巨著。
在20_年東南大學圖書館人文社會科學類圖書借閱量經濟學類著作的排行上,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穩(wěn)穩(wěn)排在第一,而充斥了這個排行榜的書幾乎清一色的全是各個學科的輔導書,在這個應試教育橫行的年代,亞當斯密大人在300多年前為市場經濟留下的財富直到今日還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亞當斯密所著的《國富論》,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此書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發(fā)表的那一年。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方面,《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秶徽摗返木幷唏R克斯勒納評論說:"這是一本將經濟學、哲學、歷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劃奇怪地混合在一齊的書,一本由有著高深學問和明敏見識的人所寫的書。這個人有強大的分析本事,能對他的筆記本中所有的材料進行篩選;又有強大的綜合本事,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將其重新組合起來,斯密對他當時的學術領域的各種思想是極為敏感的。結果是,他的書不只是為圖書館架藏而寫的,它對經濟意見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構成了我們今日住在其中的整個生活環(huán)境。"
亞當·斯密于1759年和1776年分別出版了《道德情操論》和《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兩部聞名于世的著作。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詳細闡述了人的行為的優(yōu)缺點、職責心、同情心、高尚道德,建立了以人的利他心為出發(fā)點的道德價值體系;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中構建了一個以人的利己心為出發(fā)點的經濟學價值體系。之后,德國的斯卡爾欽茨基在《斯密的道德哲學及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一文中指出了“斯密難題”,即《道德情操論》中的利他與《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中的利己很難在商品經濟領域中實現(xiàn)統(tǒng)一。這樣,關于“斯密難題”的爭論至今眾說紛紜,觀點不盡相同。
雖然這本書被說成是經濟學的著作,但經濟永遠是和政治密不可分的。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正處于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的緊張時刻,作者提出的方法如果能夠得以實現(xiàn),也許今日世界的版圖會大不相同,而英國政府恰恰選擇了目光短淺的作法,致使美國獨立。亞當斯密認為:英國作為一個國家,完全沒有必要把國都局限于英格蘭本土,而應當對帝國版圖內一切地區(qū)平等看待,哪里交的稅多,哪里的議員數(shù)量就應當多,最終整個國家的首都都能夠遷到交稅最多的地區(qū),如果這一夢想實現(xiàn),恐怕此刻的美國就會是一個大的英國。
另外,關于殖民地管理,也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了解到了西方政府的立場。據(jù)亞當所述,東印度公司這樣的殖民地公司與政府的關系并非象我們所想象那樣。實際上,這樣的公司是欺上瞞下,一方面騙取政府信任,獲得巨額貸款及貿易獨占權,另一方面又在印度欺壓當?shù)厝嗣?,結果是:英國政府一點都沒有從這樣的殖民政策中得到任何好處,而印度人民更是損失慘重。那么,錢財?shù)侥睦锶チ硕急粬|印度公司的人貪污腐化浪費掉了。簡單地說,就是整個世界并沒有從這樣的殖民政策中得到利益最大化,并且這樣的政策嚴重阻礙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也就是說使世界變得貧窮。所以,戰(zhàn)后的反殖民運動有其天然合理性,縱使對英國這樣的老牌殖民主義國家來說,反殖民運動不但不是一件壞事,并且是一件好事。
再有,就是關于中國的表述,當時,正是中國的所謂康乾盛世,確切地說,是乾隆朝最富裕時期,而亞當并沒有來過中國,卻已能從兩國的經濟政策當中看到中國的“虛胖”,他說中國總體雖然似乎很富,可是論及單個國民的工作生存條件以及個體收入,已經遠遠比不上英國,并且這樣的政策必定會壓抑個體的進取進取精神,而英國的政策是當時最好的政策,每個國民都在政策中看到對未來的期望,所以遲早有一天,中國必須會被英國打敗,中國一點都不可怕。果然不出所料,幾十年之后,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英國就給了中國以教訓,直至此后的幾十年,是一連串的戰(zhàn)敗與恥辱。這就是歷史的宿命。
《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簡稱《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在經濟學界有近乎神的地位。按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說法,至少300年內,人們都將在市場經濟中生活,不會有人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推翻牛頓力學那樣推翻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亞當﹒斯密不僅僅是一位經濟理論學家,他也為這種理論帶給了有力的證據(jù)與準確的數(shù)字,確實做到了“有七分證據(jù),不說八分話”的治學態(tài)度,而這種治學態(tài)度正是大多數(shù)中國經濟學家所缺少的態(tài)度。所以,熊彼得說亞當﹒斯密注重實際,將各種不同的數(shù)字與因素一并思考,對以后作為抽象的理論奠立了基礎。
斯密《國富論》一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各個不同側面詳細而嚴謹?shù)卣撟C了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fā)展繁榮。他采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運用新興古典經濟學關于勞動分工的理論,分析了勞動分工的決定因素,并進一步結合新興古典分工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分析了不同經濟實力的欠發(fā)達區(qū)域在不同的階段如何選取最優(yōu)分工網(wǎng)絡,并借此分析了我國中西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緩慢的內在原因。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開篇就談到了勞動分工。他認為勞動分工和市場競爭是國民財富增加的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但經濟學發(fā)展的一百多年間,市場競爭理論得到了極大豐富,而勞動分工理論卻相對顯得蒼白。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新興古典經濟學,利用超邊際分析方法,復蘇了斯密關于勞動分工的重要思想。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分工理論認為,勞動分工是透過制度安排而與交易費用相互決定的,即:由交易費用決定的制度安排決定勞動分工,而勞動分工透過分工經濟提高制度收益,并進而降低交易費用。作者給出了兩個理論模型及其修正。
之后,作者證明了勞動分工理論中的三個重要命題。
命題1:勞動分工產生遞增的規(guī)模報酬,是經濟進步的源泉。
命題2:勞動分工依靠于勞動分工,沒有任何外生優(yōu)勢的單純分工也能實現(xiàn)經濟進步。
命題3:經濟發(fā)展依靠于必須的人口規(guī)模和經濟制度,在地理上表現(xiàn)為一個波浪式的推動過程。
另外,新興古典分工理論證明,不同區(qū)域在不同的經濟發(fā)展階段,對應于不同的分工水平,產生不同的增長效果。因此,欠發(fā)達區(qū)域應對不同的人口規(guī)模、制度供給、交通條件,應選取不同的分工模式。作者據(jù)此將欠發(fā)達區(qū)域分成三類,并分析了各自的分工抉擇。
區(qū)域模式1:人口較多、居住密集的欠發(fā)達區(qū)域
根據(jù)命題2,此類區(qū)域即便沒有任何優(yōu)越的資源稟賦或比較優(yōu)勢,依靠自身的市場需求,選取適宜的分工模式,也能實現(xiàn)經濟進步。
作者認為,應將此類區(qū)域細分為若干個子區(qū)域,將相關產業(yè)分類聚集,發(fā)展“園區(qū)經濟”,以節(jié)約交易費用,提高專業(yè)化水平,進而產生產業(yè)簇群。
區(qū)域模式2:人口較多、居住分散的欠發(fā)達區(qū)域
此類區(qū)域以中國中西部的農業(yè)大省為典型代表。因為多數(shù)居民都分布于廣大農村,交通不便,相互之間貿易的交易費用很高,制度創(chuàng)新的成本更高,制度供給水平低下。當務之急是提高專業(yè)化水平,以便與高水平的分工網(wǎng)絡對接。
提高市場分工水平有兩種途徑。一是大力發(fā)展中小城鎮(zhèn),提高城市化水平,使人口更加集中,從而減少交易費用和制度創(chuàng)新成本。政府工作的重點是鼓勵專業(yè)化的生產和服務,為個體私營企業(yè)的成長和發(fā)展帶給服務。根據(jù)命題1,政府即便是有意扶持某些產業(yè),也就應是在專業(yè)化的基礎上選取以農產品為核心的分工網(wǎng)絡。
二是融入臨近區(qū)域的分工網(wǎng)絡,即給發(fā)達區(qū)域“打工”。因為在經濟發(fā)展初期或工業(yè)化前期,沒有足夠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來支付交易費用和學習成本,也難以承受為集中人口而進行的城市化所需耗費。而此類區(qū)域勞力成本相對低廉,因此可選取有資源稟賦或內生比較優(yōu)勢的臨近區(qū)域,為其帶給配套生產或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有必要鼓勵企業(yè)向專業(yè)化發(fā)展,透過產業(yè)集聚加強企業(yè)之間的信息、要素的交流,提升企業(yè)家的管理素質。
區(qū)域模式3:人口較少的欠發(fā)達區(qū)域
此類區(qū)域人口較少,無論是否集中,從理論上講都難以獨立構成一個合意的分工網(wǎng)絡。最重要的是提高本區(qū)域在某些方面的專業(yè)化水平,以便融入發(fā)達區(qū)域高水平的分工網(wǎng)絡。在積累了必須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經濟環(huán)境得以改善后,在分工網(wǎng)絡上能夠逐步擺脫對地理交通條件的依靠,從而逐步與較高分工水平的其他區(qū)域進行貿易往來。在此過程中政府應重點扶持有必須比較優(yōu)勢或競爭優(yōu)勢的龍頭企業(yè),鼓勵龍頭企業(yè)并購、擴張,帶動其他企業(yè)構成連鎖效應和學習效應。
《國富論》是一部偉大的著作,亞當﹒斯密把人的自利心與公利心做了和諧的統(tǒng)一,讓我們明白了自利與公利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有利于整體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社會自然有一只“看不見的手”來引導著人們做出有利于社會與個人的最佳選取,沒有任何政府與個人會代替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如要代替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必會帶來混亂。這只“看不見的手”是什么呢斯密雖然沒有直接表達,但是全書已經告訴我們,那只“看不見的手”正是人類的利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