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

| 新華0

通過寫心得,人們可以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總結(jié),從而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鞏固學習成果。什么才算好的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供大家參考。

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篇1

在延綿不絕的歷史長河中,總會有一顆顆閃光點,一座座里程碑。就如司馬遷的《史記》,高爾基的《童年》,以及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一本奇書。它能與膾炙人口的《史記》合稱“史學雙壁”。它也用不朽的史實,傳世的語言激勵了無數(shù)人。而我,就是被《資治通鑒》折服的人之一。

在我看來,它并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位博學多才,通曉古今的老先生。他用戰(zhàn)國的智伯之例,向我傳授智伯敗亡的原因。最后再加上一句深刻的“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點醒了我,令我牢記在心。

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倍@本書就是一面生動的鏡子。它告訴我古時朝代“為何興替”,“如何興替”。漢朝的“巫蠱之禍”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漢武帝雄才大略,威震蠻夷,卻在晚年“悔恨不已”,最后只能建造“歸來望思之臺”表達對已故太子的懷念?我正疑惑不已時,這面鏡子給了我答案:武帝晚年多疑,信奉鬼神,任用奸臣致使朝政混亂,最后讓奸臣鉆了空子引發(fā)慘烈的“巫蠱之禍”。太子因此遇難,數(shù)十萬人也因此而亡。

在講述道理的同時,它也不忘打一個生動的比喻:“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不能使之破堅?!薄耙允窞殍b”果然可以“知興替”啊!

《資治通鑒》用它全面客觀管的語言教會了我為人處世的道理?!暗聞俨耪咧^之君子”。相信我會運用古人的寶貴經(jīng)驗做最好的自己。

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篇2

近周來,我閱讀了一本名叫《資治通鑒》的書。

我最喜歡文中的朱買臣。因為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時時不失讀書之心。面對妻子的罵聲,朱買臣不但沒有放下書本,反而更堅定了讀書的決心。果然,他的埋頭苦讀沒被埋沒,后來他成為了會稽的太守。

我最愛其中《李鷹不懼權(quán)貴》的故事。因為李鷹明知殺死張朔,他的哥哥張讓便會上奏皇上。但為了還百姓一個清白,張讓待審后把張朔斬了頭。這事很快被皇上知道了,在皇上面前李鷹絲毫不懼。本想皇上會辭了他的職,沒想到卻重賞了他。其實皇上早就清楚事件的真相了。

這本書中,我最敬佩唐朝的裴度。他一生歷任要職,三度為相,既能在朝廷輔佐君主,又能帶兵出征,而且任勞任怨。雖然屢次受到妄臣排擠,讓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與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劉禹錫有深厚的友誼,和他們之間的詩酒風流也使這位“身貌不逾中人”的宰相更帶了幾分書卷氣息。

讀了這本書史書,使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讓我飽覽了戰(zhàn)國到五代十國的歷史,還讓我了解了古代政治政壇方面的一些真實的故事。它還記錄著王朝是怎樣從繁華到衰敗的印痕。這個過程中有智慧,也有陰謀;有勇武,也有殘忍;有人性的掙扎、固守,也有墮落。

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篇3

《資治通鑒》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人豫讓,因主公智伯被趙襄子等人殺害,心里氣憤不已,便道:我一定要為他報仇,為他而死,我只有盡忠盡義,才有臉對他。

這是他發(fā)下的誓言,他也去做了。在第一次刺殺行動中,他被發(fā)現(xiàn)了,但趙襄子因為看豫讓是個仁義之人,便放了他;在第二次行動中,他又被發(fā)現(xiàn)了,在臨死前,他要求刺趙襄子衣服幾下,完成心愿后,豫讓便拔劍自殺。

豫讓的這一舉動多么令我震驚,他為了義氣,可以犧牲自己,為義這一字添加了光彩,為朋友報仇而放棄生命,重義輕死。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要為朋友盡忠、盡義、盡能,豫讓的義氣讓我感慨萬千。

在現(xiàn)在,人們?yōu)榱私疱X和利益,可以放棄一切,重利輕義。“義”這個字早已消失在許多人的字典里。

那這樣看來,豫讓的精神,和為義、為忠、為情的做法,不是更加值得我們學習嗎?

雖然,我們現(xiàn)在不需要那樣,做出為朋友之情、之義、之忠犧牲自己的大事,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交往時,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和朋友相處時,我們要真心相待,不欺騙;在朋友有困難時,我們要義無反顧的伸出援助之手,有難同當;在我們有快樂,記得和朋友分享,要知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這雖然不可說是為大義,但也是小義,也是一種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要時刻義字當頭,多做義事,又何不為君子之行呢?

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篇4

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資治通鑒》,這是一本著名的歷史書。

我最喜歡里面的一個故事——“商鞅變法”,“商鞅變法”里的的商鞅是一個著名的改革家。那個故事講的是商鞅不是秦國人,也不姓商,原名公孫鞅。他從小聰明好學,喜歡研究刑名之學。他受不了魏國對他的冷落,投奔到了秦國,受到了秦王的重用,當上了左庶長,實施了著名的商鞅變法。為了讓百姓相信他遵守諾言,他在京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承諾誰要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誰就能獲得10兩黃金。大家都不相信商鞅,商鞅就提高賞金到50兩。于是,有一個壯漢真的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果然獎賞了50兩黃金給他。這個消息傳遍了整個京城,大家對商鞅制定出的刑法不敢不信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要遵守諾言,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也讓我想起了《論語》中的一句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與其言,無所茍而已矣?!?/p>

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篇5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資治通鑒》的書。

這本書是宋朝的司馬光編寫的。簡單地說,《資治通鑒》是一部歷史書,它所記載的歷史,從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時間跨大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還包括了戰(zhàn)國時代、秦朝、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它是按時間先后記錄歷史,所以稱為編年史。

其中我感覺最有趣的是《孟母三遷》。這個故事講述了:孟子小時候住在墓地旁邊,他天天學別人裝神弄鬼。孟母覺得很不好。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里??墒敲献佑謱W小販們吆喝叫賣。孟母就又把家搬到了一所學校的旁邊,孟子也跟著學生們學習知識和禮節(jié)。孟母很高興,便不再搬遷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得到啟示,一個人想要成大器,和他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理想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就像《三字經(jīng)》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本性都差不多,但是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人長大后性格就相差很大。

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要去對我們身心健康有幫助的地方,例如圖書館、科技館、運動場等等。不要去網(wǎng)吧、游戲廳等不良場所。這樣才能健康成長。

《資治通鑒》這本書里的故事很好看,并能讓我們增長歷史知識,建議大家去看這本書。

讀資治通鑒心得500字篇6

讀史明理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古籍中《資治通鑒》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宋司馬光完成這一力作后多少代儲君被要求必讀《資質(zhì)通鑒》。直到今天,這本書還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們信義,智慧,勇敢,執(zhí)著等道理。

在這里,我就挑我感觸最深的一篇說說。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將。是大漢王朝的驃騎將軍,立有赫赫戰(zhàn)功,擅長殺敵更是一馬當先。但是他卻不是一個能體會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每次打仗,專門為他準備的后備物資就有幾大車,往往打完戰(zhàn)了物資還有余。但是,普通士兵卻可能饑寒交迫。反觀同時期的李廣將軍,人人都知道他的赫赫戰(zhàn)功,匈奴更是對他畏懼有加。但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李廣對下屬的愛護和體諒。就是這種真正融入群眾的上級才獲得了真正的擁戴和信服。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李廣一直無法封侯,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李廣更像一位偉大的將軍。而霍去病則自能成之有勇有謀,得天獨厚。李廣的仁義,李光的謀略,李廣的膽識,李廣的能力造就了這位流芳百世的將軍。我們?nèi)绻麑沓蔀橐幻I(lǐng)導,不僅僅要有能力,還要懂得與下屬之間相處的藝術(shù)。合作,協(xié)助,共贏,相互體諒都是我們有學習的。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資治通鑒》里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典型,大家有時間都來讀一讀,從中了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到做人乃至治國的道理。

468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