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讀書感想呼蘭河傳心得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讀書感想呼蘭河傳心得,供大家參考。
讀了《呼蘭河傳》,心中生出幾多感悟。
許多作家描寫自己的童年,描繪一個光明燦爛的童真世界,或許他們忘了,只要是紀實,便沒有完美生活,縱使孩子,也會有屬于自己的灰暗的哥特風。蕭紅兒時的那個階段,那是一個沉重甚至沉痛的社會。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社會在她眼里是怎樣的,那些人、那些事又會是什么樣的姿態(tài),的確很難想象。把人物融入背景中,這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擾的難題。這本書中,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把那些愚昧與無奈不著痕跡地烙進故事里,給予這段往事足夠的尊重,卻又不會使人感到厚重。讀來是一個有質感的年代,每一個人物都充滿張力,每一個故事都濃縮著一段歷史,所有的見解都源于一個孩子的敏銳、無知,諷刺、批判、贊揚、歌頌,這些歷來對封建的評頭論足都與這本書沒有干系,平淡的敘事,如同中國水墨的留白,別有一番韻味。
《呼蘭河傳》最入人心的是它的意境。開篇,文字帶著利刃劃出嚴冬干冷的刺痛,字里行間舊社會市井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寥寥幾人的勾畫,仿佛耳畔就響起了清冷小鎮(zhèn)上的幾聲嘈雜。我讀時動筆批注,卻無從評談,似乎哪里多了或者少了,都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有了意境,文字才有了深入的可能。這是這本書獨有的意境,通篇都是這樣,極具渲染力,每一句都是陳述,每一句都是詩。
同樣令人稱嘆的是書中的人物。這是一部沒有“神”的小說。無論歷史、文學,我們習慣了絕對,美好與丑惡在不同人身上分辨的如此清晰;厭倦了完全正面的“神”,厭倦了“萬惡”。在呼蘭河畔的那個小鎮(zhèn),那些凡之又凡的平民,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封建落后的影子,每個人又都有人性不可泯滅的良知,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是非認知,他們不完美,但他們是完全的、活生生的,在書中哭笑悲歡。
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小城,一段漸漸為人遺忘的歷史,一個天真無知的孩子,一個無法觸及的世界。
這就是《呼蘭河傳》的全部,這就足夠了。讀文學作品,讀的無非是一種感覺。把瑣碎的往事收集起來,用平實的語調講述一個明媚而滄桑的故事,讀書人放下書后意猶未盡,一口氣想嘆吁卻最終淺笑著呼出。透過一本書,可以領略到呼蘭河畔的世界,碰觸到蕭紅的寂寞,仿佛她就在嘆息,這對于一本小說,是最大的價值。
幾多感悟,結為一談。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每當聽見這首《童年》,我就會無限感慨即將逝去的美好童年。
在《呼蘭河傳》中,我了解了作者蕭紅的童年: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語相向,祖母針刺手指的痛……但是,這一切并沒有沖淡她童年的快樂!在灰暗的呼蘭河城中,讓作者感到最快樂的,是祖父的后院。
后院里,她無拘無束的成長,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祖父的用作,瞎鏟地,把狗尾草認成稻谷,吃黃瓜,追蜻蜓,采瓜花,捉螞蚱,潑水……玩累了,隨便找地睡覺,捅窗紙,嚇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一個慈祥和藹的祖父,一個生機盎然、自由自在的后院——快樂的童年!
蕭紅筆下的“后院”,猶如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好動、調皮任性在其中盡顯無余。我羨慕她的童年,我也好想讓我的爺爺藏起我的草帽,和我捉迷藏,陪我念詩,一起在后院玩?!?/p>
看著蕭紅的童年,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思緒萬千。記得十歲那年的一天,爺爺帶回了幾只剛出殼的小鴨子。小鴨子全身黃色,毛茸茸、肥嘟嘟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走路還跌跌撞撞的,鴨子十分滑稽,真惹人喜愛!爺爺把小黃鴨放養(yǎng)在屋旁的荒地上。爺爺說,喂養(yǎng)鴨子的重任就交給我了。我開心得不得了!看著這可愛的小東西,情不自禁的伸出小手,想撫摸它。說來也怪了,一只小鴨子似乎通靈性似的,居然伸長脖子向我湊過來。我喜出望外,用手輕輕的摩挲著小鴨子的毛,柔柔的、軟軟的……我趕緊抓了一把米,放在手心,小鴨子便迅速地伸過頭來吃米。其它鴨子看見了,也都一跌一撞地向我跑過來,我任憑這些可愛的小家伙用扁扁的嘴不停地啄我的手。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放學回家,就來到荒地和這些小鴨子一起,給它們喂食,陪它們覓食,和它們玩耍……我仿佛就是鴨子家族中的一員。
可是,再看看周圍同學們現(xiàn)在的童年,整日與手機、電腦、卡片為伴,還有那些不知名的、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玩具,又有幾個小朋友的童年能真正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呢?雖然我們是農村孩子,可還有很多同學連韭菜和小麥都分不清楚!真是悲哀!
讀了《呼蘭河傳》,對我觸動頗深。童年應該像萬花筒般多姿多彩的,不僅僅是電腦游戲和各種各樣的玩具,還有花草樹木、蝴蝶蜻蜓;還有風景名勝、小狗小貓;還有……同學們,請珍惜我們的童年,讓我們的童年回歸自然吧!
五年級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這本書講的是作者蕭紅小時候的故事,真情流露。雖然沒有用上各種“高大上”的詞匯,但卻那么平淡自然,引人入勝。
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間,語言通俗易懂,十分自然,十分有趣。在此書中,我認為最有趣的情景就是:“我”摘了許多玫瑰花,突發(fā)奇想就給“祖父”戴上了,正在拔草的“祖父”不知道“我”在干嘛,只說:“今年春天的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的?!弊x到這里,我也笑了。“祖父”進屋后,全家人看見都笑起來,等他自己發(fā)現(xiàn)時,也忍不住笑了,原來那玫瑰香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玫瑰花就在他自己的頭上!“祖父”想起來一回笑一回,等他剛有點兒忘記了,調皮的“我”還忍不住又提醒他:“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我”和“祖父”又笑了??吹竭@里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覺得“祖父”很是可愛。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胡家的小團圓媳婦,我覺得她挺可憐的。到了胡家后,沒過幾天就被打,還打得特別厲害,或許是呼蘭河城當?shù)氐目捶?,小團圓媳婦大方、坐得筆直、走得風快、不怕羞,是不讓人們所喜歡的,別人經(jīng)常在背后議論她,罵她。胡家還讓她當眾大規(guī)模地洗澡,當眾強行扒光了她的衣服,將滾燙的熱水從頭上淋了下來,她當場就昏倒了。可大神卻說還要再洗三次,小團圓媳婦洗一次昏一次?;蛟S胡家根本沒有把她當家人看待吧。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講述的遠遠不止這些,還有“我”在儲藏室里找到的東西,馮歪嘴子的故事……都是十分有趣的。呼蘭河城是一個平凡的小城,發(fā)生的故事都是作者童年的記憶,平凡的小城卻有不平凡的記憶,不平凡的快樂與傷痛。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
讀完了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心情是復雜的——有愉悅,有傷感,還有釋然。正如茅盾在序言中所說,它不像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小說,而在于它更像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讀著這部小說,仿佛看到蕭紅就站在我的面前不曾離去,如同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娓娓道來她童年的趣事:呼蘭河的人民是那樣的善良,知足,過著一塵不變、與世無爭的生活……隨著筆調一轉,蕭紅變得憂郁起來,我們看到的是她單調寂寞的童年,盡管祖父給了她很多慈祥的愛和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對于一個得不到家庭溫暖和父母愛的孩子來說,她的內心是孤獨的,也許這也是導致她日后在三次婚姻中屢遭失敗的原因吧。
呼蘭河發(fā)生著一個個普通而殘忍的故事,日復一日,蕭紅痛斥這人吃人的舊社會,痛斥日本人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她對家鄉(xiāng)人民愚昧、麻木、任其宰割的命運報以深深的同情,同時也對家鄉(xiāng)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覺醒感到欣慰。
蕭紅的命運是不幸的,雖然她的一生都在反抗舊的封建禮教,但她最終沒有逃脫悲慘的命運。
我認為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是消極的,如同翠姨,她生活在新舊社會交織變遷的時代,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只作內心默默的反抗,呼蘭河轉又是積極地,在大革命時期總有一些像蕭紅這樣具有先知先覺的進步人士,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喚醒民眾愚昧的良知,揭開他們被蒙蔽了雙眼的面紗,也許蕭紅沒有像趙一曼、秋瑾、石評梅那樣對未來充滿熱情,投身革命,也許她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個人情感悲痛中,但是在那樣惡劣的生活條件下,那樣寂寥悲痛的心境下,依然執(zhí)筆完成這不朽的巨作,這就足以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讀完這本小說,也深深感受到活在當下的我們是多么幸福,對一些落后的農村依然被貧困愚昧困擾的現(xiàn)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
暑假期間,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一開始,我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感覺跟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簡直是天壤之別,令我難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著,感動著,憤慨著,我又回過頭來仔細的品讀起來。
呼蘭河讓我感到溫暖而冷淡:比如這個街中大坑,車夫和馬陷了進去,有一種穿長袍短褂的,在那里喝彩,幫助車夫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溫暖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幫互助的,這樣,才會讓生活更美好;而我與老祖父這篇文章,講述著祖孫深情,只有祖父喜歡“我”,祖母不喜歡“我”還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關愛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為“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十二歲的她花一般的年紀,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卻成了胡家的童養(yǎng)媳,在照“規(guī)矩”被婆婆“調教”之后,日漸病倒。他們無視她為什么會病倒?是什么致使她成為了一個“黃瘦的病人”?此時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選擇去看醫(yī)生,而選擇了“跳大神”。
當眾強行脫光了小團圓媳婦的衣服,推到大缸里用熱水,是滾燙的熱水,往她的頭上澆,到最后,頭發(fā)都燙掉了,還說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這樣凋零了。我們想想看,別說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這種折磨之后,會變成什么樣呢?更讓我氣憤的是,她死后,她的家人并沒有因此而難過,還覺得花了那么多的錢,虧本了。想想我們同她一樣的年紀,享受著父母百般寵愛,無憂無慮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呼蘭河傳》讀完了,這個暑假中,聽著蕭紅講述著呼蘭河的故事,盡管憂郁,但依然美麗動人。
而又輕盈的文筆完成了她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書共有七章構成。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在經(jīng)歷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熱水燙驅鬼后,奄奄一息,最終命歸黃泉。小團圓媳婦的死去向我們展示了封建、迷信的傳統(tǒng)風俗的惡果。
而小團圓媳婦就成了陋習的犧牲品。她的婆婆,只因媳婦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認為她打破“常規(guī)”,無情地用烙鐵去燙她。在小團圓媳婦死后,她的大孫子媳婦,聰明、能干的一個人,像從人世間蒸發(fā)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尋找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去了。
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他身無分文,卻熱愛生活。帶著小蕭紅去公園玩,沒有錢給小蕭紅買玩具和糖果,只是說“快走,快往前走?!毙∈捈t賴著不肯走,他只得無奈的說出實情:“你有二伯沒錢?!彼止聠?,孤單的與動物談話,與磚頭談話:“你這小子,我看你也是沒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樣,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為啥往我腳上撞,若有膽子撞,就撞那個耀武揚威的,腳上穿著靴子鞋的……,你撞我還是白撞?!?/p>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爛不堪的,后來被逼無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東西換點錢用。但是蕭紅是同情有二伯的,沒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東西。
《呼蘭河傳》十分生動地再現(xiàn)了小城風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蕭紅,原名:張乃瑩。她是近代文學巨匠,也被公認為“文學洛神”。在她病逝的前一年創(chuàng)作了呼蘭河傳。
在呼蘭河傳中,有許多事情發(fā)生。家鄉(xiāng)的路上有個大泥坑,大雨之后變成一個泥潭,來往過路的人路過時就像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擊,卷起袖子要緊牙根,全身精力集中起來攀著人家的板墻摸索的過去,時常還有牲畜掉入大坑而喪失性命,有的說拆墻,有的說種樹,就是沒有一個人想把坑填平。寫出了當?shù)厝藗兟犔煊擅乃季S和自欺欺人的特點
小團圓媳婦的死顯露出鄉(xiāng)民們的冷漠,家鄉(xiāng)人的愚昧與思想的固化害死了這個年幼的生命。寄宿在家的二伯,性格孤僻,行為異于常人,有東西吃時,不給就罵,給了又不要。常常只和麻雀,大黃狗聊天,卻很少和人們說話。磨坊里的馮歪嘴子,一到秋天馮歪嘴子就做起了黃米年糕,三銅板一條,時常送給作者吃,家里也會給些饅頭,豬肉給馮歪嘴的孩子吃。
家鄉(xiāng)人們的愚昧思想沒有給蕭紅帶來什么影響。蕭紅對于祖父的印象是非常美好的,小時候祖父在院里種菜澆花的時候,是不是會幫倒忙,種菜時把菜籽踢飛,把韭菜當野草割掉,祖父也沒怪她,還把掉井的小豬用黃泥裹起來烤給作者吃,吃的滿手是油,隨手擦在衣服上,祖父也不生氣,非常疼愛蕭紅。祖父還教作者念詩,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可見祖父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受過良好的教育。相比小團圓媳婦,作者生活的家境有著天壤之別。
此時蕭紅的心境已經(jīng)是非常的寂寞了,多年在外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上體弱多病,使得作者心里有著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及對于祖父深深的懷念。
矛盾先生說《呼蘭河傳》不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竄凄婉的歌謠。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后,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的特別,跟別的小說明顯的不同,文中的人物都非常的愚昧、無知,對生活一點都不積極!我非常的不喜歡他們。
此文圍繞著呼蘭河邊的小村莊來寫,開始寫了村莊里的大泥坑,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好的家禽都死在了里面,可是周圍的人們只是在想怎么躲開它,而不是怎么解決它,哎,真是替那時候的人們悲哀啊!思想簡直是太落后了,一點都不積極向上,好像天天就是為了活著才活著的!還有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小姑娘,本來是同樣的十一二歲,我還在上學,她卻早早的給人當了媳婦,而且被她的婆婆又打又罵,還被用熱水燙了三次,最后一次被活活的燙死了。好好的童年就這樣失去了,我真的開始痛恨那個社會了,要是我在那個年代,我不瘋了才怪呢!糊糊涂涂的年代,簡簡單單的歲月,一點色彩都沒有的日子,讓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為我們的現(xiàn)在慶幸、自豪吧,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現(xiàn)在,擺脫那種年代的愚昧,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加油努力!
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呼蘭河傳》,讀著讀著,我仿佛被蕭紅帶回了呼蘭河,仿佛看到了胡家無緣無故地打小團圓媳婦,仿佛看到了云游真人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騙錢,仿佛看到了跳大神的人在那兒瞎擺弄,又仿佛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滾燙的熱水中的掙扎……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說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比如說街中的大坑吧!人們和家畜不管在晴天還是雨天都會遭殃,這個坑淹死過豬,淹死過貓、狗、雞、鴨,甚至有人掉進里面也很難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第一個想法肯定就是:把坑填上不就好了么?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什么拆墻讓路啦,種樹攀爬啦,但就是沒有想到這個最簡便、最直接的方法!
茅盾曾經(jīng)說過:“呼蘭河傳里的人物都像最低級的植物似的,只要極少的水分、土壤和陽光就能夠生存了,磨官馮歪嘴子是他們中生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贊美他?!边@本書不但形象生動,還有一定的諷刺意義,希望你有時間也去看看。
曾有人說過,想起張愛玲,那是一個泛著華美微光的蒼涼手勢。而讀蕭紅的文字,則感受一種回蕩在荒野上的寂寞低吟。蕭紅的呼蘭河是她童年的家園?!皣蓝环怄i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边@樣一個東北小城,風土人情,來往婚嫁,平常起居,蕭紅淡淡的敘述,精心地刻畫。她寫賣饅頭的老頭、東二道街上的扎彩鋪、一個提籃子賣燒餅的,又一個賣涼粉的,“賣涼粉的一過去了,一天也就快黑了。打著撥浪鼓的貨郎,一到太陽偏西,就再不進到小巷子里來,就連僻靜的街他也不去了,他擔著擔子從大街口走回家去。賣瓦盆的,也早都收市了。揀繩頭的,換破爛的也都回家去了。只有賣豆腐的則又出來了?!辟即蟮囊粋€城,來來往往的人,能干的就那么幾件事,能過得就那么一種生活。這兒的人最熱衷于干的事就是看熱鬧,甚至只是一個女人追趕孩子的鬧劇,就可以讓周圍的人看的興趣盎然,全然忘記了自己。甚至由此還會發(fā)出今天過得真有趣的感慨。
沒有一個外來的人打破這死寂的生活。這樣的小城,一點點把你拉進時間靜止的暗域,掙扎不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茅盾說:“讀蕭紅的作品,開始有輕松之感,然而越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p>
蕭紅以犀利的筆鋒剖析了人們靈魂中哪種可怕的惰性。比如那個泥坑子,“老頭走在泥坑子沿上,兩條腿打顫,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嚇得狼哭鬼叫。”然而“一年之中抬車抬馬,在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沒有一個人說把泥坑子用土填起來不就好了嗎?沒有一個!”呼蘭河的歷史,小人物的悲歡,都在冷靜的筆調下娓娓道來。既有畫卷般的鄉(xiāng)土風情,也有壓抑的蒙昧人性。她愛這座小城,卻決不茍同。一直逃離命運的把握,卻又一直想回到那個溫暖的掌心。矛盾、沖突、現(xiàn)實與童心,交織著呼蘭河城的氣息,像有些發(fā)霉的棉絮暴露在陽光下,氣味陰濕,但你絕無法拋棄它的舊日溫暖。
呼蘭河的寂寞,蕭紅明白,蕭紅的寂寞,又有誰明白?蕭紅父親殘暴,母親早逝,幼年生活里僅存的溫暖是祖父的疼愛。后來她受逼婚離家,只身到北平。再后來為逃避敵人追捕,流亡關內,及至晚年因肺結核死亡,年僅31歲。
在蕭紅的作品中,她從不回避殘酷現(xiàn)實中的苦難和不幸,她描寫貧困、饑餓、疾病、災難,展現(xiàn)出一幅幅驚心動魄的人生。但在《呼蘭河傳》里,她依然傾注了愛意與童心,不乏詩意與抒情的筆調。那是因為有祖父,有他的后花園。書中也寫過:“祖父不怎樣會理財,一切家務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閑著;我想,幸好我長大了,我三歲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p>
這樣的一個花園,“這花園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說也奇怪,我家里的東西都是成對的,成雙的。沒有單個的。磚頭曬太陽,就有泥土來陪著。有破壇子,就有破大缸。有豬槽子就有鐵犁頭。像是它們都配了對,結了婚?!毙≈魅斯?,和她和藹的祖父,使得這死灰般的生活底布上顯現(xiàn)了一抹亮麗的色彩。與祖父在一起的日子讓人看得興致勃勃,無端地艷羨,“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p>
看到這兒,不由得會心一笑,可親可愛的祖父,童真童趣的“我”,即使有“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和祖母的用針刺我手指的這些事,都覺得算不了什么。”他們過著桃源般的生活,無憂無慮。這兒,是存在蕭紅心中的唯一想念,恐慌境遇中的祥和之地。就是在夢中,看到漫天無際飛舞的蝴蝶、蜻蜓,也會同樣開心地笑出來,好像回到了童年的花園。
她一遍遍地重復,絮絮地講述曾經(jīng)的歲月,生活過的地方,放花燈的、唱臺戲的、跳大神的,人們湊熱鬧,談天說地,睡覺,吃飯,探親……一切的細節(jié),都是對祖父一起生活的深刻想念,對故園的渴求。但,逃也逃不開的,是漂泊、游離、終苦一生的命運。
“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xiàn)在完全荒涼了。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xiàn)在根本沒有了。”蕭紅的文字,一以貫之地清淡平靜、一以貫之地荒涼寂寞。她將命運的起伏不定都向內斂化,讓世事的荒涼和悲壯都隱忍在文字后,如同種子般,深埋地下而包含巨大力量,開出一朵寂寞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