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生存技能,中國傳統(tǒng)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fā)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系這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魂。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學習武術的收獲和心得感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本學期武術課上主要學習了太極拳,在學習的過程,漸漸對它產(chǎn)生了興趣,關注之后發(fā)現(xiàn)太極是一門學問,它要求人們客觀、辯證、一分為二地對待事物、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是以萬事、萬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tǒng)一的哲理為基礎的一種思想認識。
我們把這種對待事物的思想認識稱為太極思想。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思想與人體運動相結合的具體表現(xiàn)。它是一個科學的人體辯證運動過程,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勢勢處處、時時刻刻都包涵、體現(xiàn)著人體內的陰陽變換、虛實相間和剛柔相濟。武式太極拳的訓練注重整體身法和氣勢,要求舉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靜自然、虛實清楚、上下貫穿、八面支撐。它對身法的要求極嚴、極細、極微、極妙,無一不符合人體的科學要求和規(guī)范,正如名家喬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學地集拳術、力學、導引、傳統(tǒng)哲學為一體”。凡學者只有嚴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體現(xiàn)出這一風格和特點來,由學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順架子;由走順架子到技擊的運用;由技擊的運用到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節(jié)節(jié)升高、逐步完成和長功的過程,它須在老師的正確的言傳身教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僅僅是身體的簡單運動,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冶煉、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勢勢符合力學的科學原理,它的內涵機理處處滲透著人體機能的運動規(guī)律,它勢勢均與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練功走架的感覺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堅持按要求鍛煉就可形成太極身法,必能達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防身御敵、技藝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談及學習心得,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注意放松。特別是精神上要輕松。將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順心不順心的事情,都痛痛快快的丟開,要告訴自己我現(xiàn)在練拳了,這是享受,不要讓什么打攪了我的愉快享受。其次,要注意表情,要面帶微笑,這樣就很愉快了。可以形神皆備。第三,開始打拳。要慢,要象天上的白云那樣的悠然。第四,要自然,不要緊張。身體盡量要正,就是中正安舒了。第五,不要胡思亂想,走了神,那樣就會打忘記的,突然就不知道打到那一式了。這樣就不能“形神兼?zhèn)洹绷?,是錯誤的練法,要注意。第六,打完了要記得收式。不要想收就收,那就不嚴肅了。沒有好的練拳態(tài)度,太極拳是練不好的。第七,打完了后要慢步一會,不要立即就急行或立即坐下來。
從小就對武術充滿了好奇感,也喜歡看功夫片,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學到一些功夫。當然,我也知道學習武術的辛苦,只是自己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另一方面,由于條件不足,也就沒有學武術。進入大學后,第一次接觸武術是在大一的第二個學期,學的是太極拳,感覺很好。這個學期的體育課是選修課,所以我就選修了武術。
還記得第一節(jié)課體育課,老師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我就選了武術。一開始,我還被那個老師拉去學籃球了,他說我學籃球比較合適,但是我對籃球是真的沒興趣,所以第二節(jié)課我就和叫我們籃球的老師說我想學的是武術,對籃球沒興趣,那老師也同意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現(xiàn)在教我們武術的老師同意我到這個班來學習武術,不然我也沒有這個機會在這里寫這些東西了。在這里,我要謝謝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
說到學習武術的體會,前面說到的辛苦二字是少不了的,這可能也是每一位學習武術的人的感受吧!雖然說學習武術很累,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沒有后悔。有時候上完課,感覺一點勁都沒有,什么都不想做,的感覺就是今天除了體育就沒有其他的課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還記得有幾次上完課就覺得身上有點酸痛,等到第二天起來,酸痛感更厲害,但是一兩天就好了,也沒什么。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既然如此,這小小的疼痛又算得了什么呢?再說了,這能夠讓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有益而無害,何樂而不為。
要說學習武術的心得,我也說不了多少。我認為學習武術首先要有興趣,沒興趣的話,什么都做不好。其次,要有耐心,有毅力,要持之以恒。不然,一點點的疼痛就會讓你卻步不前。再次,要勤奮。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之前學到的就會全忘了。最后,要有學習武術的條件。這里所說的條件主要指身體上的條件,如身體的靈活性、靈敏度等。當然,天分和悟性也是不可少的。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天賦異稟,都擁有極高的悟性。古人云:“勤能補拙”。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勤奮。只有勤加練習,才能夠熟練的運用每一招,從而克敵制勝。
上面所說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也許有些看起來像是在發(fā)牢騷、在抱怨,其實并非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是我這個學期學習武術的真實感受。我想其他人也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吧!
在幼兒時期開始進行武術方面的熏陶和教育,能使幼兒產(chǎn)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親近感,在成長的過程中強健體魄,塑造出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我園從20_年9月開始武術特色課程。
通過對幼兒武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探索。在武術特色游戲化教學中,幼兒有不同的表現(xiàn)??偨Y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下面我就從六方面來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在幼兒武術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對武術活動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的學習。
我在教學時用榜樣示范的方式感染幼兒,每次武術活動時,我都以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站在幼兒面前,希望幼兒通過觀察模仿的方法來學習。為了保護幼兒的學習興趣,練習時我有意識地抽取動作做到位的幼兒到前面作示范展示:練習時請動作規(guī)范舒展的幼兒在前面帶隊。為了增加幼兒對武術的興趣,我還為孩子們的武術動作配上了他們喜歡的音樂。
二、幼兒在武術活動中,部分幼兒學習新動作時接受較慢。
幼兒身體運動能力的發(fā)展具有個體差異性,部分幼兒學習新動作時接受較慢,我就從細小處入手,細分動作。把一個動作進行很細的分解教學。同時利用幼兒喜歡的游戲反復練習。例如:游戲(武術木頭人),我讓幼兒扮成武術木頭人進行游戲。幼兒念兒歌“武術木頭人,武術木頭人,定寶寶定”。念完兒歌,幼兒變成武術木頭人,擺一個武術動作造型停在那里,堅持不住的為敗。幼兒學會了才有成就感,才會信任教師。
三、幼兒在武術活動中,部分幼兒動作機械,沒有愉悅感。
我知道單純的武術動作教學不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我在準備活動時用多媒體為幼兒示范。這種方法生動形象可以把動作演示、解說、音樂融為一體。使幼兒看得見理解得快。武術活動時我用相機把幼兒的活動過程或片段錄下來,活動結束后放給他們自己看。這種方法最能引起幼兒的關注,幼兒在觀看之后會很有成就感。武術活動不一定是孤立的,我還結合幼兒一日活動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例如:美術欣賞時,給幼兒觀看武術表演的圖片,視屏欣賞時,讓幼兒觀看武術方面的動畫片等。讓幼兒自然而然的喜歡上了武術。
四、幼兒學習武術時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
我在指導幼兒武術活動時,首先把安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因為幼兒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fā)育中,其骨髓組織易損傷。例如:有的幼兒在做側翻旋轉體360度時容易摔倒。由于個別幼兒動作發(fā)展相對比較遲緩,基于幼兒身體發(fā)展的不同層次,要求我的教學目標也要有相應的層次。例如:在復習武術基本動作的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游戲“白毛女”,游戲玩法:幼兒6人一組玩游戲,請一名幼兒當“白毛女”。站在圓心,其余五個幼兒站成圓。手拉著手圍著“白毛女”轉,“白毛女”要閉上眼,手指著前方。五個人嘴里說:“刮大風,下大雨,南面來了個白毛女,不是她(他)就是你?!钡葍焊枘钔旰?,五個幼兒停住腳,擺一個武術動作造型。“白毛女”睜開眼,手指著誰,那么哪個同學就當白毛女。換人繼續(xù)游戲。要求幼兒動作舒展,到位。情緒愉快,積極參與。幼兒可以選擇難易不同的動作來參加游戲活動。這樣既能避免幼兒的肌肉拉傷,又能保持他們學習武術的興趣。
五、幼兒有時對武術不感興趣,活動時分心
我在進行武術教學時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活動時有時分心,對武術不感興趣。對待這樣的幼兒要個案研究,跟蹤分析。同時,引導幼兒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武術。例如:親家長帶幼兒觀看武術表演、與習慣在晨練中練習武術的人們進行溝通等。聽他們說一說太極拳,木蘭扇,武當劍對健身的好處。加深幼兒對武術健身的理解,增加自己對武術的興趣。
六、幼兒學習武術需要同伴的支持和鼓勵
幼兒對武術的熱愛需要與同伴分享,沒一次的合作和分享都能給他們帶來成功的體驗和快樂,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了解了武術的基本動作后,我自編了一套武術操,武術操由武術基本動作和隊列隊形兩部分組成,遵循強身健體,讓幼兒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鍛煉的原則。讓幼兒參加了武術操的排練。動作由淺入深,循環(huán)漸進,還體現(xiàn)了分層表現(xiàn)的效果。例如:不同隊形隊列的幼兒可以做不同難度的動作,側身翻旋轉360度、騰空飛腳這些難度大的動作,由身體動作發(fā)展較好的幼兒在場地中間表現(xiàn),其余幼兒在四周擺成造型做不同的動作,展示了幼兒動作發(fā)展不同的整體水平。
通過武術活動的實踐和反思,我漸漸將幼兒之間的個性差異視為正常。武術活動內容豐富,生動,柔韌,翻滾和技巧動作多,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通過武術教育教學活動,可以使每個幼兒的能力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3歲的我從進武術學校到上大學至今,已有7年的時間了,七年不知道灑下了多少汗水,流了多少血,我越來越感到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我對于中華武術的那份熱情也日趨濃厚。武德一直是我的追求與向導。
多年的學習和體會,使我深刻認識到:武術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做為后人,我們有責任繼承下來,傳授下去,并使之發(fā)揚光大。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多年的習武經(jīng)歷,使我深深體會到習武“以德為上、以悟為得、以技擊為末”。
尊師重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武術講傳承。老師們一生中花費很多的精力和財力才得到的功夫和心法,很希望傳承下去,但不會傳給得寶忘師者,只有傳給有道德有修養(yǎng)且熱愛中華武術的傳人。所以,武術的傳人,必須心懷一顆對中華武術的熱愛和對老師的感恩之心來學習和繼承前輩的功夫和心法。
習武之人要謙虛謹慎,不要心存門戶之見,不要老子天下第一,要注意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以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惟有如此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德有多高,藝有多高”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習武之人講“悟性”。以我多年練散打的體會,沒有悟性是得不到散打真諦的。散打運動是我國優(yōu)秀的武術運動,它不像跆拳道、空手道那樣一招一式講究規(guī)矩體面,它在乎的是一種靈活制敵的本領,散打是最靈活,有實戰(zhàn)價值的功夫,練習散打能培養(yǎng)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要了解自己:這樣你才能在實際生活中知道進退,自知則明,知止不辱,所以習武首先必須修德,這不是故弄玄虛,只知道進攻的個性永遠不可能向武術的巔峰近接!要改變你的思維:練習和實戰(zhàn)也是兩種不同的運動,實戰(zhàn)的時候面臨不同的對手也需要調整自己的應變思維和技擊狀態(tài),所以習武之人還有一個最忌——那就是呆板一成不變。在練習時叫做悟性,在實戰(zhàn)時叫做心如止水,不要心浮氣躁??偨Y起來,我們的身體和思維應該調整到象水一樣的狀態(tài),無形無相而能成任何形相。
切忌急功近利:有的習武者,他們習武很是勤奮刻苦,早練晚練,不怕吃苦不怕受累,這種精神是好的,習武就要有“沒有做不到,只又不想做”的這種心理認識。不過有的習武者走進了禁區(qū),有的希望速成,急功近利,比如現(xiàn)在很多練習散打的,他們多數(shù)都是在十五六歲才開始,練四五年就開始出賽。這樣子也許會出一些成效,但是很不利于運動員的身體。另外,他們也不大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融合吸收眾武術文化中精粹的東西,他們成名后也最多只能感到自己是一個打架選手,而不是一個中國武術家,因為他們沒有這種心理素質和內涵。武德也要同步修行。
不可恃強凌弱:武德作為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現(xiàn)實質還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精神在武術領域內的體現(xiàn)。它的內容雖然也隨著各個不同時期的發(fā)展而不斷的補充和豐富,但其本質仍表現(xiàn)為:仁、義、禮、智、信、勇。
“仁”: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識,這也是習武者層次的品德追求和德行的境界。仁的基本涵義就是用廣博的愛心去愛一切人,仁的核心是悌,要求武林中人具有師慈徒孝、兄賢弟恭、朋親友愛。忠恕則是為人之方。要求習武者忠于師門。更廣義的理解,就是要忠于事業(yè),民族和社稷,要與人為善,以愛人之心寬恕他人,求及安寧祥和。
“義”:義為行善之本。再武德中還可以理解為“仁”是通過“義”的環(huán)節(jié)過渡到人的道德行為。“義”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徑和標準,“義”還根源于羞惡之心,所以它還有裁斷性的道德判斷,是羞恥與否、善惡與否的“應該”標準。此外,在武德中還把“義”理解為秩序、等級?!傲x者,宜也”,就是要習武者的言行舉止要與自己的身份相等。君臣父子,師徒兄弟的綱常不能亂,這是武林中人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倫。
“禮”:“禮”來自人的恭敬辭讓之心,是仁義道德的節(jié)度及由此產(chǎn)生的待人接物的禮節(jié)儀容。武術界對“禮”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定,并由此而衍生一系列具體的、形式化的禮儀,直接付諸于習武者道德踐履,以作為其行為的文飾?!岸Y”還包括制裁制度,對違背“禮”的人要給予處罰。“禮”再武德中具有實踐的意義,它不但告訴人們習武者“應該做什么”,而且還告訴其“應該怎么做”,是“仁”與“義”向行為落實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智”:當習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禮儀規(guī)范后,還須有自覺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智”。智的功能就是認識“仁”“義”,并保證它的實踐。它根源于人們的是非判斷之心,其功用就在于體人生、知人倫、明是非、辯善惡,唯有如此,不能進行堅定的行為選擇,才能“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做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俠義之人。
“信”:“信,誠也”,“誠,信也”。“信”、“誠”互訓,自然是說誠實可靠就是誠守諾言,二者一也。守信用,重許諾是武林的傳統(tǒng)?!耙谎约瘸?,駟馬難追”,是武林俗尚。實踐諾言,不失信于人,不畏艱難險阻,甚至甘愿犧牲生命,只身赴死的事跡,歷代多有所聞??梢姡匦胖刂Z是武德的重要內容之一。
“勇”:武德中的“勇”既是道德標準又是行為實踐。但“勇”又有“大勇”和“小勇”之分。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指的是通曉仁義道德、明辨是非善惡之后,果斷采用的舉止行為。為國為民,匡扶正義,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弱濟困等,即為“大勇”之舉,在武林中是被極力推崇和效仿的。為私利或意氣用事而逞強斗狠,則被視為“小勇”,也稱做“匹夫之勇”,為武林中人所不屑。
武術是令人神往的,但是練就一身好功夫卻是需要吃很多苦。需要毅力。沒有毅力是堅持不下來的。希望習武者能夠堅持到最后,因為武術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要想學好武術就必須要堅持。
武術教學經(jīng)驗,基層武術課安排是階段性,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zhèn)洹?、“內外合一”所以要合理安排武術動作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根據(jù)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其次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準備部分。第三,在武術教學時,要根據(jù)武術的特點進行歸類記憶有助于學生掌握武術套路。第四,在武術教學時,要選擇適合于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1)對初學者采用分解教學法。(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5)靈活多樣的教法。
基層教學不同于高校教學,基層體育課堂的教學時間是四十五分鐘或五十分鐘,一節(jié)體育課,一般需要安排兩個不同的教學內容,這就使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時間,把課時計劃好、完成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往往給基層的體育老師帶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武術教學。人們都知道武術內容多種多樣,其套路錯綜復雜,要求內外合一,形神兼?zhèn)?,而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要求武術教學課時比例又很小,且又是階段性的。所以基層武術課堂教學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zhèn)洹?、“內外合一”?/p>
1、根據(jù)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對初學者來說,首先應知道什么是勾、掌、拳及弓步、馬步等,先學會手形變換、步型和手法變換等基本功,然后才能順利學習套路。例如,初級長拳的教學,其動作表面看似簡單,但實質上該套路具備了長拳的穿、蹦、跳、躍、方向變化等運動特點。所以必須先教武術基本功以及相關的組合動作練習。然后教學生五步拳。因為五步拳包括了武術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動作少而簡單、方向變化少,初學者易掌握,也有利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進行初級長拳的完整教學。只有對基本功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練習,才能清理在套路練習中的“絆腳石”,學生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長拳等武術套路。
2、充分利用課堂的準備部分
要合理安排好武術課的準備部分,改單一的徒手操為武術操,同時做一些武術基本功的練習,如:彈腿沖拳、弓步?jīng)_拳、馬步?jīng)_拳的轉換、雙臂繞環(huán)、仆步輪拍、正、側壓腿等。這樣做會使準備活動和基本練習銜接得緊密而充分,使學生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具備良好的武術基本功,便于今后進一步學好套路。
3、根據(jù)武術特點,歸類記憶
武術套路功防特點體現(xiàn)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講解時可以進行模擬示范,這樣使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增強了記憶。為使動作教學簡單化,應首先幫學生找出套路動作的規(guī)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勢與收勢方向應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練初級拳時,拳在腰間、拳心向上,沖拳時拳心向下等。
在套路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套路,在復習課上,教師應采用啟發(fā)和提問式來提高學生對套路的理解記憶。如在初級拳的教學中,不防這樣提問:本套路中沖拳動作有哪些?推掌動作有哪些?亮掌動作有哪些等等。通過這樣歸類提問使學生能夠理解和記憶套路,使表面看來無規(guī)律可循的套路變成有序可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現(xiàn)教學的真正目的。
4、選擇適合于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
(1)對初學者采用分解教學法在武術課堂教學中,一般先采用分解教學,如學初步拳時,先一招一式學會,再串聯(lián)在一起,使每個運動銜接起來,最后達到“形神兼?zhèn)洹?。在學套路前可先學會基本功,如在學長拳時,可先練一練跳躍練習,再學大躍步前穿、擊步騰空飛腳等時就容易多了。
(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使學生既能掌握動作節(jié)湊,又能記住動作和名稱。例如弓步?jīng)_拳、彈腿沖拳……。在復習時,教師可只喊口令,讓學生邊練習邊說出動作名稱,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動作。
(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在練習初拳過程中,學生可大聲齊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齊;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氣勢,達到以氣推動,以聲助勢的效果。
(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否則容易使學生動作路線產(chǎn)生錯誤,示范面是背面示范,這樣容易使學生看清方向、路線,以免產(chǎn)生站位和方向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