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針對不同貧困區(qū)域環(huán)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精準扶貧工作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扶貧工作就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問題,聯(lián)系群眾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開展扶貧工作,實現(xiàn)貧困地區(qū)脫貧奔小康,離不開黨的關心與支持,更離不開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奮斗。做好扶貧工作,最需要走群眾路線,最應持之以恒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一、走訪困難戶方面
一是帶著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矢。走訪戶前,要認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以及走訪的群眾類型(五保,低保,扶貧戶,勞動力情況等)。群眾對政策的知曉了解情況。
二是帶著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盡可能地到群眾家中看一看,聽一聽,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請教的語氣,重點了解群眾家庭生產(chǎn),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群眾要實話實說。對于有些群眾當面不情愿說的話,可留下公示的電話,希望能聽到他們的真實聲音和期盼。
二、對制定幫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調整。
一持之以恒開展幫扶。精準扶貧是一長期系統(tǒng)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應根據(jù)實際,制定長期計劃,給予扶貧對象長期、持續(xù)跟蹤的幫助。二結合被幫扶對象的實際特點開展幫扶。在幫扶對象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現(xiàn)象相當普遍。應立足實際,創(chuàng)新幫扶措施,增強其脫貧能力,使之早日脫貧致富。
三加強與村、鎮(zhèn)、縣溝通聯(lián)系,給予困難群眾創(chuàng)造合適的就業(yè)機會,致富途徑,使其增強造血能力。
進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難,切實解決其生產(chǎn)、生活中的困難,力求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在走訪群眾時,家中大部分是與老人交談,見到年輕人不多,根據(jù)了解,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做雜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種田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體弱,無經(jīng)濟來源,很多老人都有認為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在走訪時除了要多體諒他們的心情之外,還要多鼓勵他們要樹立信心、振奮精神、自力更生、爭取早日脫貧。
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雖然現(xiàn)在經(jīng)濟生活條件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脫貧致富的勇氣和決心,要認真學習致富技能,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大戰(zhàn)役”之一的脫貧攻堅工作在全國開展幾年,幾年來,就農村的人居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四通八達,水泥路通村通組,便民路走村串戶,風貌打造后煥然一新,產(chǎn)業(yè)發(fā)展如火如荼。脫貧攻堅的戰(zhàn)役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一、黨和國家的脫貧政策與人民群眾的思想素質還存在著差距。黨和國家的脫貧政策要求政府和群眾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貧窮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脫貧致富。而部分群眾缺是被動接受黨和國家政策,不是主動配合鄉(xiāng)村干部的引導,創(chuàng)業(yè)致富。
二、部分群眾思想觀念發(fā)生畸形變化。
三、部分群眾“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耐心等待國家政策扶持,等著天上掉下餡餅,靠國家救濟過日子,甚至恬不知恥到政策部門要求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卻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氣沖天,這種人不知感恩,更不滿意。
因此脫貧攻堅政策應加大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的教育,轉變群眾脫貧致富的觀念,把“要我脫貧”變?yōu)椤拔乙撠殹边@條正道上來。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就要黨員發(fā)揮作用?!白鼋o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在扶貧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幫扶責任人,我們在開展幫扶工作時,就應該時刻本著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實事的態(tài)度去幫扶,而不是為了僅僅為了每月的填表簽字按手印,作為黨員,要時刻牢記肩負的職責與使命,做好本職工作,不浮躁,不虛假,從群眾利益的角度出發(fā),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盡自己的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就要建設好的村“兩委”班子。就是要加強支部建設,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切實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把加強村支書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的村一把手隊伍。要優(yōu)化結構,堅持在“能人”中選“好人”,把致富帶富能力強的黨員群眾吸納進村“兩委”班子,讓得力的村“兩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帶動貧困人口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根據(jù)國務院“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消除貧困的基本方略”的決策部署,我省教育廳組織了大學生在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實踐活動。脫貧攻堅是全社會的責任,我是山西醫(yī)科大學社會工作專業(yè)的一名學生,很榮幸地參加了這次的脫貧攻堅的教育活動。
20__年4月18日,在和煦的春風中,我隨我們團隊到達這次實踐活動的地點——呂梁市興縣康寧鎮(zhèn)康寧村。熟悉了一些鄉(xiāng)土風貌,稍稍接觸一些風土人情后,我們的教育扶貧小組很快就展開了這次活動。
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入戶走訪、成長小組活動、留守兒童小組活動、講座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先進行了入戶走訪,在走訪過程中,許多情節(ji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一個15歲的初中孩子,他母親在他六歲時就離開了家丟下他與他的父親,父子在一間窯洞里相依為命,使得小孩生活拮據(jù)又缺乏母愛,生活和心靈上都有很大創(chuàng)傷,而他們住的窯洞,墻皮已經(jīng)大面積脫落,岌岌可危,讓每個看到的人都甚是擔心。接著我們對康寧鎮(zhèn)明德小學的老師進行了訪談,通過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教育資源十分缺乏,多媒體設備長期無人維修早已經(jīng)不能使用,老師們只能靠粉筆和書本來傳授知識。多媒體無法使用,使一些現(xiàn)代的知識無法更直觀的講授,也阻滯了一些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再者便是小學沒有嚴格的獎懲制度,很難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之后,我們又進行了對貧困兒童的問卷調查,了解到貧困兒童的父母大多在家務農,但當?shù)赝恋刎汃?,收入較低,只能勉強解決溫飽;即使外出打工,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技術欠缺,也只能做一些收入較低的勞務工作。過程中我們教育扶貧小組開展了健康飲食、傳染病預防、安全知識三方面的講座,在講座開展中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健康衛(wèi)生和安全知識方面都是有欠缺的。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收獲良多,感觸頗深。它讓我對這個社會有了更多的見識,更深的了解,學到了許多校園中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獲得經(jīng)驗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收獲了友誼,面對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一起解決,分工明確又相互幫助,才能使活動如此順利進行。
活動中,我親身體驗了貧困地區(qū)的貧苦生活,與在大學校園里靠父母供給而衣食無憂的生活相比,真的太過艱難,這也使我感到一絲愧疚,感覺自己還不夠努力,同時又多了一份責任感,身為一名大學生,我真的應該努力學習,努力提升自我,為父母減輕負擔,讓他們能過上好日子;同時更應該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國家為大家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環(huán)境,我們也理應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的和諧安康添磚加瓦;其次,我認為在做好物質扶貧的工作時更應該做好精神扶貧,長期生活在貧困生活中的很多人,他們認為自己命中注定要受窮,再努力也沒用,于是就失去了自立自強的奮斗意識,要想幫助他們,應先讓他們在思想上站立起來,政府可以聘請一些農業(yè)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現(xiàn)場的技術指導,以此來提升農民的積極性。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黨和國家扶貧工作的精髓和亮點。黨和國家一直十分關心和重視扶貧工作,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過全國范圍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式扶貧,我國貧困人口大量減少,貧困地區(qū)面貌顯著變化。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jīng)濟騰飛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扶貧開發(fā)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對黨和國家的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
教育精準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也是根本的精準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要實現(xiàn)貧困人口的長期穩(wěn)定脫貧,必須變輸血為造血。
我們常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送貧困戶一條魚僅僅是一頓飯的事,而教會貧困戶打漁的方法是一輩子的事?!拜斞惫倘恢匾恰霸煅备匾?這就是我們陜西人常說的“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有個門店;縱是穿金戴銀,不如一技在身”。我想,要讓貧困人口長久脫貧,就要真心實意給他們出主意、找對策,教育引導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徹底走出困境。
職業(yè)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職業(yè)教育精準扶貧對于增強扶貧內生動力,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fā)展能力,促進就業(yè)增收,加快脫貧致富,有其獨特的作為,是最有效的“造血式”。
俗話說“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然而,受“輕視勞動、鄙視技能”思想的影響,農村同樣存在“重文憑、輕技能”的傾向。同時,村民的等靠要思想嚴重,直接阻礙了其脫貧致富。我們必須通過職業(yè)教育政策宣講、典型引路和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村民樹立“勤勞致富光榮”的思想,處理好“富口袋”與“富腦袋”的關系,正確引導“技能致富”的預期,幫助村民樹立“治貧先治愚”“勞動者素質要跨越,職業(yè)教育首先要跨越”的先進理念。在宣傳中,尤其要宣傳好職業(yè)教育脫貧的優(yōu)勢,講好職業(yè)教育脫貧的故事。通過宣傳“技能改變個人命運,技能提升生活品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人工作,全家致富”等理念,在村民中樹立職業(yè)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同時,以身邊的真人真事,講好職業(yè)教育脫貧故事,幫助其從思想上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道。
精準識別資助對象,落實好國家中職資助政策。國家在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同時,也加大了對職業(yè)教育資助投資。而要真正落實好國家中職資助政策,最首要的就是精準識別資助對象。在資助對象的識別中,我們首先應掌握在校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信息,而且應該通過訪談進一步了解其他在校生的家庭情況,進而建立我校的家庭貧困學生數(shù)據(jù)庫,提高資助對象的身份識別的準確性,確保不漏報一名家庭困難學生、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不讓學生因貧困輟學,使學生能通過學習技能掌握一技之長,獲得良好的就業(yè)機會,從而幫助家庭脫貧致富。
精準扶貧工作一頭連著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一頭連著公共服務的民生里子。很多時候,政策是好的,但在層層落實中,往往上演“變形記”,而老百姓又憋在心里沒處說,或者是有意見“不敢說”,這樣一來,精準扶貧極易成為“自彈自唱”的“獨角戲”,沒了根基,也就背離初衷,傷及的不僅是干群關系,最關鍵的是削減政府的公信力??梢?扶貧工作究竟落實得怎么樣,應從過去的基層看匯報過渡到群眾“說了算”的層面上,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而且為他們提供“發(fā)聲”與反饋的綠色通道,讓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成為常態(tài)化,亟需創(chuàng)建完善的反饋機制與評估機制,讓群眾充分參與其中,行駛監(jiān)督權和表達權,這樣既能贏得他們的認可,也能夠倒逼扶貧過程的“貨真價實”。
精準扶貧也要適度做“減法”,以對口幫扶建立幫扶記錄為例,雷同的記錄不但沒有意義,也會浪費大量精力。對此,相關部門應從務實出發(fā),減少展板表冊掛圖,對扶貧檔案該刪繁就簡的絕不畫蛇添足,該細化補充的應認真落實到位,騰出更多的精力集中發(fā)軔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扶貧檔案“靶向精準”,扶貧工作沾泥帶露。
精準脫貧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程,而是循序漸進的精細滴灌。保證扶貧工作不打折扣,應勇于向數(shù)字扶貧、單向“輸血”、干部駐村走過場等亮劍,包括那些慢作為、有前勁沒后勁等脫節(jié)亂象,都應集中曝光,露頭就打,避免盲目跟風,用問責制度和“摘帽”制度形成雙重約束,重塑擔當精神與務實作風。當然,必要時可引入第三方監(jiān)督機制,確保扶貧工作在陽光下進行,化保障公平、公正,不留任何死角。
真扶貧就是要把百姓的迫切訴求放在首位,以不怕麻煩和迎難而上的姿態(tài)啃下“硬骨頭”,并且一“扶”到底,讓受助群眾參與進來,沒有后顧之憂。希望相關部門以此為契機,不僅要以點帶面,追查問責,也要強化督導問責與作風整肅,直面扶貧工作的各種痛點,拿出真招實策,凡事跑到百姓前面,逐步建立完善的評估和反饋機制,讓群眾擁有發(fā)言權與話語權。唯有這樣,精準扶貧工作才能有序推進,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
精準扶貧決勝脫貧攻堅心得體會范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