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云,“哀莫大于心死”,心所為何物?熊先生的回答是:“好色”,說是好色關乎心靈。這里面涉及了理性與情感、頭腦與心靈之爭,林語堂說“男人只懂人生哲學,而女人卻懂人生”。女人的直覺能抵達心靈,男人的理性有時卻接近幻覺。一個好的社會需要找到心靈與大腦的平衡點,講效率的做蛋糕關乎頭腦,講公平的分蛋糕關乎心靈,頭腦追求差異有三六九等,心靈卻有靈氣沒有優(yōu)劣之分。這一點,是需要多少時間、多少努力,才能實現(xiàn)?
“有什么樣的心靈,便有著怎樣的目光”。很喜歡這句。在你評判某一人、事、行為時,也暴露了自己。請做好對“人”的人身權利的基本尊重,在你看不慣、批評、憎惡的同時,麻煩想想那是否是別人的自由,追求或展現(xiàn)或享受幸福的權利。熊先生說“一個人的完整權利,至少來自兩個方面的自治,聽著,是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體自由,而身體自由又包括行動(為)自由和審美自由”。贊同,因為是至少嘛,但我也覺得這兩個也是基本,這不是美國式的看法,僅是關乎人性自然追求而言,誰不渴望自由呢?
“第六種自由”一種免于傾倒信息垃圾的自由。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描述人們使用用著相同的網(wǎng)絡,閱讀著相同的頭條,因為相同的無關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會同樣造就了無數(shù)“單向度的思想”和“標準化的人”。過多的信息攝入或者過度的信息依賴讓我們的人生不自由。是的。打開幾個網(wǎng)頁,關掉,一天就過去了。打開無數(shù)個網(wǎng)頁,關掉,一輩子就過去了。(想想好悲哀,若我的余下3分之2的生命是如此,我想純粹自然快樂的時光應該很少)?!短焓箰勖利悺冯娪爱斨?,許多人不僅抵制無用信息和廣告對公共領域與私人生活的侵蝕,而且時刻想著關閉電視和電腦,將自己放到海灘和陽臺上,過和大自然一樣自然的生活。(或許我應該重新再欣賞一遍這部電影)。若非必要,一定要盡量少上網(wǎng)。雖然這個決定實行起來相對而言很艱難,但我要有這種意識,慢慢放手。對于喜歡安靜的我也是,或許更想在陽臺上,隨手翻翻書頁,余光掃一掃花盆,懶洋洋的過一上午,而不是“葛優(yōu)癱”在沙發(fā)上,刷著網(wǎng)頁,對著電腦,與世界抱成一團。
看他的書,他會告訴你,那個鐵屋子不是已經(jīng)千瘡百孔了嗎?雖然它現(xiàn)在還很堅固,但是它畢竟在一點點消解,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我們總會有逃脫牢籠的一天。
這本書的文字延續(xù)著熊培云一貫的風格,說得道理都是常識,舉得的例子都是習以為常的。但這本書尤其讓我覺得個體并非毫無選擇,個體要想收獲自由,就必須站到“高處”。但熊氏所說的“高處”并不是要獲得高的社會地位、為所欲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處。通過和熊培云的對話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社會,一個另外的事實的真相——無疑一個美麗新世界是讓人憧憬和向往的,而如何到達這一美麗新世界?書中給了答案。熊培云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爭取未得到的自由固然需要,但盤活已有的自由同樣重要。書中的觀點不是在說教中完成的,也非理性思辨得出的結論,作者通過溫暖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潛移默化終起春風化雨之功,有人評價熊培云“他的文字,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tài)度、人文之關懷?!?/p>
熊培云如同一個溫和的紳士。溫和是自由主義者的溫度,他保持著清醒獨立寬容的態(tài)度,他不會像詩人一樣激憤,小說家一樣尖銳,也不苛求藝術家的完美。溫和的紳士有一種脫俗的優(yōu)雅睿智的幽默,君子無憂的心境;溫和的紳士是成熟的理性的人,對外部世界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獨特的看法,內(nèi)在對自己有明智的權衡,不去承擔力所不能及的使命,他沒有衛(wèi)道士的虛偽熱血青年的芒從,是一個自由的獨立的優(yōu)雅的人。
帕特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云說:“不自由,仍可活。”因為生活!熊培云說“生活偶爾走失,從未離開。沒有比生活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生活更高遠的未來。”強權可以征服這個國家,卻無法征服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生活,可以讓戰(zhàn)爭走開,可以讓帝國坍塌。他認為,歷史最真實的面貌是,所有帝國終究灰飛煙滅,只有生活永遠細水長流。
因為有書可讀,所以人類還不那么寂寞。不斷地找書看,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總能遇上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好書,《自由在高處》就是暑假里的怦然心動。
《自由在高處》作者熊培云,新聞工作者。他的文字清醒、寬容、理性、有一種溫和向上的力量,他用他的文字構建一個有情懷的、自由的、人本的理想世界。人本生而自由,卻在社會生活中失去自由,我們并非毫無選擇,需要獲得自由,必須站在高處,這里的"高處",是精神的"高處"。書不僅在教我們?nèi)绾慰创杂桑哺嬖V我們?nèi)绻@取、追求自由,即自救。
天賦人權,實際就是強調(diào)個體自由,有了個體自由,通過自由實現(xiàn)更多的權利從而走向平等,先有個體的自由,再創(chuàng)造集體的自由。而我們已經(jīng)失去太多的自由,書中就列舉了諸多的社會怪現(xiàn)象,比如許多人的成功是"豪車、名宅",被物欲綁架,于是我們看到人們的恐懼,為他人的富有自悲自嘆,生活只是生存,看似一生追求占有物品,全然不知是物品占有我們,我們忘記了最真實的生活應該是"坐在時間的溪水里垂釣天上的星星,不必終日奔波于風塵??创蟮睾畞硎钔?,四季消長分明;看種子播撒信念,古樹支起蒼穹。"
這也讓我想起早起隨媽媽買菜時看到城管與攤販的爭執(zhí)。在菜市場前面的小路上,天剛亮就有農(nóng)家人帶著自己的種的菜在那售賣,多是老人,自己種,當天摘當天賣,不會打什么化學劑,只是依靠勞動賺點生活來源,菜市場的攤位對他們而言成本太高。每天去買菜我偏愛去此,一是新鮮,二因不是大棚菜,原生態(tài),多買點還很便宜,一天的生活就在這樣的買賣中拉開序幕,這本是一件生活極平常卻也美好的事情,多么生活的畫面。然而城管卻會因為城市管理等理由驅(qū)趕他們,到底是這買賣的平常生活場景有違城市形象,還是這些野蠻地驅(qū)趕破壞這一生活場景?菜市場里靠著監(jiān)管仍有各種不安全食品,這些攤販買賣緊靠著人與人之間簡單的信任一樣吃得健康,被賦予權利的執(zhí)法者為何要以維護的理由綁架被維護者的選擇呢?
再比如一到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看大街上節(jié)日氣氛濃厚,有些人卻對這保持劍拔弩張的姿態(tài),曾有十位博士聯(lián)署抵制圣誕節(jié)。這不過又是衛(wèi)道者們借傳統(tǒng)的名義給人們選擇生活的自由加手銬腳鐐,文明是公共精神產(chǎn)品,不該有東西方之分,文明的交流應該是疊加而不是消減,至少選擇過什么節(jié),是我自己的自由。
書中還有談到被過度的信息包圍。環(huán)顧身邊所有人,無一不是活在各種信息里,家里、路上、車上,都是低頭族,大家都沉浸在手機信息中,走在路上,沒有問候的笑容,更難聽到一句簡單的問候。記得周國平在《妞妞》中說到自己在國外的生活,他住在學校附近,早上傍晚總會帶孩子散步,那時的妞妞特別愛笑,因為他們在路上總是會有很多停下來看看這個可愛的中國女孩,跟她打招呼,贈以笑臉。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不知情權,追求不被信息包圍的自由。"你即你自由",許多的不自由是自己施加的,我們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宰,選擇自己世界的自由。當我們心中沒有那么多被監(jiān)視,努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們會比想象中自由,沖破看得見的枷鎖,自救,個體自救才會讓集體被救。
《自由在高處》這是一本20__年1月1日由新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同時也是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獎獲圖書。
自由,每個人都在向往,帕特克里曾說過:"不自由,毋寧死。"熊培云卻說:"不自由,仍可活。"自由與自救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我們每個人每天幾乎都在自由與自救中糾結著、矛盾著,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另一種自由,那就是"生活自由、思想自由"。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會經(jīng)歷一個個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中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人在各種利弊中糾結著、徘徊著。熊培云告訴我們:改變不了大環(huán)境,就改變小環(huán)境。小環(huán)境改變了,大環(huán)境也會隨之改變,那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悴荒軟Q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在我們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誠的態(tài)度待人,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通過小環(huán)境的改變來影響大環(huán)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美好。
精心而立,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失意時,《自由在高處》有我心靈的契合:"偶爾走失,從未離開。沒有比生活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生活更高遠的未來。"當我困惑時,《自由在高處》給我指引:"沒有誰的人生可以復制,你也沒有必要去復制,你只要做最好的自己,時代也一樣,沒有誰可以回到已然逝去的時代。人們總相信眼見為實,卻忘了提取意義時存在的視覺盲區(qū)。"當我自滿時,《自由在高處》給我警醒:"有什么樣的心靈,就會有什么樣的目光。傳播學理論同樣認為,任何意義的完成,關鍵在于信息的接收者。一方面,它意味著我們因此獲得了解釋生活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可能因為自己的偏見對信息發(fā)送者進行觀念上的附會與迫害。"
這本書是一本適合慢慢閱讀的書籍,翻開的每一頁,看到的每一句,都是一種人生的啟迪和對自由另一種詮釋。他用一種獨特的語言將我們視若無睹或仿徨無計的問題都一一剖析開,讓我們無形頓挫,更讓我們看到了物質(zhì)的本身以及問題的核心。我們不去評判他本身的對錯,只是跟著這樣一位作者領略他的思想以及精神世界,感知自由的另一種迷人風采。而且我相信,每一個人為追求自由所做的點點滴滴,最終會凝成巨流,奔出山口,走向開闊的茫茫平原。
熊培云新書《自由在高處》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個右手執(zhí)錘,左手執(zhí)鑿,正在把自己從石頭里雕刻成人形的人。用一句話去概括這本書的內(nèi)容:自由在高處,欲得需自塑。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了解這本書所做的其實就是三件事:
一、幫你意識到枷鎖所在;
二、幫你掙脫枷鎖,或者如果暫時不可能,至少讓你學會帶著枷鎖舞蹈;
三、帶你尋求自由思想的愉悅。
當然,自由任何時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云則說“不自由,仍可活”。在生活中,也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縛你的那些枷鎖,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時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鎖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會感到它的分量已經(jīng)輕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你已經(jīng)給了自己心靈的自由。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義,正如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環(huán)境可能不盡人意,也可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
但是能夠立足現(xiàn)實,積極工作的人往往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郭娜陸地航空班就印證了這一點,她們在平凡的崗位從細節(jié)小處下功夫,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改進和提高工作方法和服務水平。以熱忱的態(tài)度、真誠的付出對待來往的乘客,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事跡,獲得了社會的贊譽和承認。而在我們的工作中就應該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態(tài)度,具備她們這種急司乘人員所急,想司乘人員所想的服務理念,熱情為過往司乘服務,確保青銀高速的路暢人和。
我們應該多讀熊培云的文字。他的文字,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tài)度、人文之關懷。讓我們看到自由就在高處等著我們?nèi)フ?。他的樂觀并非盲目的,通過他的文字我們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積極與樂觀。我們同時也應該學著熊培云的姿態(tài),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者,正如“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所言。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大環(huán)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環(huán)境。在我們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誠的態(tài)度待人,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通過小環(huán)境的改變來影響大環(huán)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美好。
看完這本書,感慨真的很多,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是“第六種自由”,我在心里對自由的模糊概念慢慢的清楚起來,這本書引發(fā)了我對自由的思考,并且我一直在想,怎樣我才算是真正的自由?在中國這樣的一種政治體制下,我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嗎?
熊先生的文筆犀利中不乏幽默感,通常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就讓我們想到很多。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自己做了選擇之后,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左右搖擺,學會了選擇,就學會了自由。一個人,沒有自己的思考是很可悲的。如果禁錮了一個人的思想,那么,就算他的身體再自由,也是假的自由。
現(xiàn)在社會上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我們總是“被...”。被選擇、被就業(yè)、被失業(yè),被……我們的自由在某一方面就被莫名的被占有了。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被選擇”,給孩子選擇學校、選擇朋友、選擇伴侶。
這些建立在他們是長輩、他們有錢、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好聽一點是避免孩子走彎路,但是實際上呢,孩子失去了自己自由選擇的機會。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總是在沒管好自己的同時,侵犯別人的自由。
自由是每個人都非??释?,但是想要得到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個國家沒有絕對的自由,也不可能給一個自然人絕對的自由。雖然說在生活中,自由往往是遙不可及的,但是,不是抱怨任何人,因為自由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有正確的觀點,就大膽的行動沖出那些所謂的禁錮,去看看外面自由的世界。
前面也說道,一個人身體上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以及自己意愿下的選擇才是自由的體現(xiàn)。喬布斯說:“你需尋得所愛?!闭业阶约旱膼酆弥螅橹畩^斗,我想這就是自由的真諦了吧,縱然一開始,我們會面對很多的挫折和挑戰(zhàn),自由不是那么的輕易就能得到。但是堅持下去,堅持自己的所愛,總有一片天是屬于你的,供你自由飛翔。我們才剛剛開始,面對未來,我們要學會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
《自由在高處》是一本有思想的書,讀了這本書,我們能夠獲取許多珍貴的思想,我們能夠用更獨特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個社會,我們甚至能夠通過這本書更好地了解自己,用文字來解放自己?!蹲杂稍诟咛帯凡皇呛唵蔚纳鐣u論,作者熊培云在評論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同時不斷地啟發(fā)讀者,讓讀者不得不懷著批判與質(zhì)疑來閱讀這本充滿思想的大作。
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點時間快速地瀏覽這本書,這不是一本需要每一句都得細細品讀的美文集,你只要用心去品味,這本書就能給你帶來非凡的感受,你會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思考,思考書中談及的自由與責任。
"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人生的領導者。那些能夠帶領千軍萬馬的人,未必能帶領好自己。要么成為自己,要么一無所成。"這是此書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領導自己的人生"看似簡單,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做到這樣的人卻甚是寥寥。如今有多少學生能領導自己而不是被分數(shù)所領導呢?也許多數(shù)人會說沒有分數(shù)就沒有以后考學的保證,但如果我們一直只被分數(shù)所領導,而不是用自己的思想領導自己去走我們向往的那條路,那么我們無疑會成為那些放棄自由的流浪者,在缺少思想財富的生活中麻木地活著。
社會上有太多希望帶領千軍萬馬的人,但他們往往連自己都無法帶領好,正如新聞上頻頻出現(xiàn)的腐敗官員,或許昨天他還在大會上慷慨激昂地呼吁大家反腐反貪,希望帶領著大家堅定正確的道路,而在今天他卻因貪污被打下馬。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自由與責任是密不可分的。在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自由,被套上無形的枷鎖;但自由過度,又有太多的人看不到責任的邊界。
在這個圍繞自由的話題中,作者還談及了那位在瓦爾登湖離群索居的梭羅。在我看來,真正的自由是像梭羅這樣的生活,在那樣的生活中,我們不必害怕時間的不夠用,不必為了討好別人而偽裝自己,我們可以盡情思想,在這安靜的環(huán)境中獲得物欲與成功之外的自由。
"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時間的溪水里垂釣天上的星星,不必終日奔波于風塵??创蟮睾畞硎钔募鞠L分明;看種子播撒信念,古樹支起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