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在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飄蕩,扣開了現(xiàn)代人的心門,帶我們走進最深的江湖,最美的紅塵,讓我們可以披風驚月,認領(lǐng)天下,讓靈魂在那一刻升華,然后綻放……只為看見,那落幕處,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驚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詩經(jīng)》讀書心得,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詩經(jīng)》以古樸的文字表達著人本初最真摯的感情。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與君絕。先秦人民對愛的姿態(tài)讓人震撼。愛,就一個字。原來竟然可以愛得這樣決絕。反觀當下愛情泛濫、欲望靡亂,分手離婚有如家常便飯。不知是否我們該適當放慢高速的生活節(jié)奏,靜靜感悟詩經(jīng)中愛的真諦,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無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
愛,就不離不棄,靜靜等候,你的歸來。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打開詩經(jīng)的首頁,那雎鳩關(guān)關(guān)的鳴蹄就迎面撲來。讓人心神蕩漾,頓時陷入飄杳朦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動,荇菜浮動搖曳,雎鳩關(guān)關(guān),歌聲婉轉(zhuǎn),悠哉悠哉,令人轉(zhuǎn)輾反側(cè)?!榜厚皇缗幻虑笾痹娊?jīng)中的表白含蓄委婉,從來不做作。但絕不是怯懦,面對真愛他們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彎清泉都要傳達出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情。字字含蓄卻句句真實的感情流露感動著你我在每一個懷夢的青蔥歲月,原來愛人可以如此灑脫,被人愛可以如此真切。沒有珠寶萬千,廣廈千萬,只有這悠悠河水,纖纖水草見證了我們的愛情,可是這已經(jīng)足夠。愛你,只是一種感覺,當我愛上這種覺的時候,一切外在的光環(huán)都已經(jīng)無所謂了。我無法拒絕你伸過來的手,因為你已經(jīng)越過了我的額心河。
逝去的歲月帶不走繾綣的情懷,望著河水悠悠,漸行漸遠。物欲橫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面對內(nèi)心的呼喚和所愛的人長相廝守,又有多少人被愛上是因為純愛情本身的驅(qū)使,而不是對物欲的追逐。當愛情可以用物質(zhì)來衡量,貼上價格標簽的時候,愛情還是愛情么?同樣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卻是不一樣的“灼灼其華”。
是幸福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離棄了幸福。
之所以要文化尋根,弘揚社會主義文化,我想是因為我們懷念了。或許忙碌過后的一瞬間,那份曾被遺忘的美好會倏然浮上心頭。我們會懷念詩中那一片月光,那一個人,懷念那一份純純因感動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可以用簡單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語風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懷和那洞徹世事的哲理?!爸艺撸^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釋然;“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感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透過千年的煙塵,歌關(guān)雎,唱蒹葭,出東門,上壟丘;一切無不令人心神向往。
古人可以用飛鳥游魚、蘆葦野花、潮漲潮落、月盈月虧吟出真切的生活,表達出最本真的感情。原來愛情也可以如此純真無邪,生活也可以這樣恬靜和諧,人與自然可以這樣完美的和諧共生。而今身處鋼筋水的叢林,燈紅酒綠的喧囂,如同機器一樣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現(xiàn)代人,到頭來卻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懷念古人,不知是因為他們太真誠,還是因為我們太復(fù)雜。
對于《詩經(jīng)》,也許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為經(jīng)典而束之高閣,閱讀《詩經(jīng)》最本質(zhì)的意義或許還是教會人們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簡單而真誠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純無邪的心靈看待周遭一切,學(xué)習(xí)古人對追逐人性本初那份美好的執(zhí)著不屈的精神吧。
畢竟,離久了,易思念。
《詩經(jīng)》的吟唱漸行漸遠,帶走了時光深處的期盼流連。遠遠回望,透過冰冷的繁華《詩經(jīng)》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靈魂,放射出永恒的美好。踏著淙淙流水,聽著那一聲聲來自遠古的呼喚,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歲月: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p>
比起唐詩宋詞奢華雕砌的韻律和儀仗,詩經(jīng)里的句子更多的給人是未經(jīng)雕琢的真誠感和沖擊感。就好像唐詩是精雕細刻的窗欞檐角,滿是技巧,儀態(tài)萬千;詩經(jīng)則是古樸的石階,蒼涼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覺里兩周戰(zhàn)國時候的古代人們總是最真誠的,誠懇的歌頌祖先功德,誠懇的拜求風調(diào)雨順,誠懇的去想喜歡的姑娘。風,雅,頌,隨便抄起一段,寥寥數(shù)字,卻又是那么的讀不勝讀,美不勝收。
初讀《詩經(jīng)》的時候,只是感覺每句必有一字不識,但是偏偏是這種磕磕絆絆的陌生感覺更讓人感覺美好,仿佛憑空多了一股猶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的感覺。就比如這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這個“僚”字,就是抵死不會認識的。但是偏偏能懂得它的意思,“僚”么,不就是“撩”么。美人月下倩影,撥撩小伙子的眼,也扭扭捏捏撥撩著自己的心。不管當年的古代人為何而寫,寫為何意,反正幾千年后的我是這么理解的,也自覺得理解對了,月出而皎,美人身材窈窕,多么美好多么誠實的意向啊。還有膾炙人口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不是看詩經(jīng)下面的注釋,誰知道雎鳩是個什么,君子好逑的“逑”又是什么意思。但是偏偏是這么一句,就那么直接擊中你的心里,讓你猛的一下想起自己的淑女或是君子,讓你就想不顧一切的去“求一求”自己的意中人?!靶暮鯋垡樱诓恢^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沒什么特殊的地方,沒什么雕砌的辭藻,但是就是強烈又直接的說出了每個人從小,從第一次戀愛就想說但是沒能說出來的話。兩周戰(zhàn)國時候的人們就這么兇猛直接,能準確又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寫在詩里歌里,而且讓幾千年后的看到的人感同身受就好像是一股風來,從千年前吹來,到讀詩看經(jīng)的人身邊為止。
大概看過外文詩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類的詩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詞不認識,讀來也遠勝于譯文??偸歉杏X有那么一股內(nèi)在的韻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個把詞不認識,也絕不會影響這種感覺。之前我不了解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個下午,奉老師的命令拿起詩經(jīng)又一遍細看的時候才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這種偶有字不識,讀來卻甘之如飴的感覺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啊。詩經(jīng)就是這樣,幾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吶喊的,呢喃的話下來,精簡又精簡,流傳著,丟失著,散佚著,直到傳到今天我們手里。傳到我們手里這些,代表的是幾千年來人們共同的感覺,共同的躁動,因為沒有共鳴的話和片段都已經(jīng)在前年的歷史中散失掉了,留下來的,都是人們心里最深處,最能認可的,最能感動的語句,這種感覺中外大抵也是一樣,要不外文的詩歌也不會流傳到中國來。越早遠的詩歌,技巧便越少,流傳下來經(jīng)受的考驗就越多,能流傳下來的那些,帶著的共鳴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詩經(jīng)中的語段,看起來總是不如唐詩宋詞精致,卻仍然有簡簡單單的感動人吸引人的力量。與唐詩宋詞相比,現(xiàn)代的很多詩歌也是更顯浮躁,總是感覺不如唐詩宋詞雋永,大概也是沒有經(jīng)過時間提煉的的緣故,比雋永,總是比不過這些幾千年的老古董的。
說實話,我是不太喜歡詩經(jīng)里那些政治道德和價值理想之類的吶喊的。因為站在幾千年后的歷史來看,這些當時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都是些統(tǒng)治者麻痹勞動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這些情感的表達,比起愛情啊,對風調(diào)雨順的渴望啊,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不歸人的思念啊這些人類更真誠的情感來說,自然要低一個等級。一句描寫悲哀的婦人等待丈夫戰(zhàn)爭歸來的詩句,總是比一句號召士兵上戰(zhàn)場效忠君主的的詩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樸素的情感雖然在歷史的不同時期,是不會變的,而表征著這些情感的樸素又遙遠的詩句,更是會歷久彌新。這大概就是很多人認為“國風”是詩經(jīng)最高藝術(shù)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讀詩經(jīng),就有這么多不著邊際又實實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見其魅力一斑。千年傳下來的老古董,論雋永,論沖擊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學(xué)習(xí)。這詩里的味道,即使再傳個幾千年,大概也是不會變的吧。
靜靜地讀著悠揚的詩詞,飽含著的是哀婉與凄艷,“考磐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勿諼”,記得當初是因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才得知有這么一句的,郭襄對多年前的楊過難以忘懷,心中早已是一灘死水,然而在少林寺與何足道萍水相逢時卻因為這一句和那琴聲而心中頓起漣漪,不能不說是詩文的魅力使她迷醉?!翱急P在陸,碩人之軸,獨寐獨宿,永矢勿告”,她留下這樣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沒有下文的露水情緣,然而這段我看很多遍還是無法完全明了個中真意,或許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會懂得吧。
當然,詩經(jīng)中所有的不只是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生活的句子,還有對國家的忠志之誓和對人民的憐惜之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你聽,這是戰(zhàn)士上陣殺敵前發(fā)出的吼聲;“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這是勞動人民對剝削壓迫者的怒目睥睨。連在血流成河的戰(zhàn)場上和揮汗如雨的伐木場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誰敢說生活中不能有藝術(shù)呢?今天我們過著一天天豐富多彩的'日子,卻在不停地喊著無聊乏味,只能從一些低俗且毫無意義的糟粕中咀嚼著那些被別人嚼過無數(shù)次的笑料,這也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我們只有認真探究生活的本質(zhì),才能獲得生活的樂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陣陣機械的笑聲中糊涂地過完一生,而絲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樂呵些什么。
記得去年在網(wǎng)上看見一個關(guān)于“七月流火”說法的笑話,說的是某位大學(xué)領(lǐng)導(dǎo)引用七月流火這句本是《詩經(jīng)》中描寫天氣轉(zhuǎn)涼的句子來描述當時極度炎熱的天氣,這件事一直為世人所笑話,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領(lǐng)導(dǎo)錯用,我們應(yīng)該反思,錯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應(yīng)該是遺忘,是忽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漠然,對過去的拋棄,不只是這位領(lǐng)導(dǎo),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nèi),都在一次次地犯著類似的錯誤,大家正在慢慢忘記我們的經(jīng)典,拋棄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珍寶珠璣,我覺得這才是最可怕的。
為了喚起大家對這塊寶藏的重視,我覺得有必要再次介紹一下《詩經(jīng)》,雖然在初中高中我們不止一次地學(xué)過。為保證無誤,我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通,結(jié)果如下:“《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jīng)》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于音樂?!L’的意義就是聲調(diào)。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現(xiàn)在我們說陜西調(diào)、山西調(diào)、河南調(diào)、‘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jù)年代先后而分的。‘頌’是用于宗廟祭的樂歌?!?/p>
《詩經(jīng)》像一盞清茶、一杯淡酒無聲地滋潤著我們干涸的心田,當你彷徨的時候,請你讀一讀《詩經(jīng)》;當你無助的時候,也請你讀一讀《詩經(jīng)》;當你無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標的時候,《詩經(jīng)》可以讓你安靜下來,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圍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無所不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詩經(jīng)》,她是一本讓人受益終身的良書,這本書里記錄著許許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間的背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們懂得了真諦,學(xué)會了怎樣去面對,叩問自己的“心”,人來世間為了什么,一個人的命運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詩經(jīng)她能讓人沉浸在人類內(nèi)心深處,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們中國人都能讀詩經(jīng)、傳頌詩經(jīng),學(xué)習(xí)詩經(jīng)這本代表了我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她可以充實我們的內(nèi)心,我們才不會丟失自己的民族魂。我們只有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繼往開來展望明天,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才會有希望,我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純真干凈的《詩經(jīng)》怎叫人不愛,她宛如是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是生長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長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
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聳立著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構(gòu)成的上層建筑,在《詩經(jīng)》產(chǎn)生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以宗法制度為核心建立起一個農(nóng)業(yè)社會。這個社會為了生存發(fā)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nèi)部秩序的穩(wěn)定與和諧,而相應(yīng)地需要抑制其社會成員的個性自由和與之相聯(lián)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這種“生存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詩經(jīng)》的思想和藝術(shù)特色。并且,由于中國——尤其中原社會的基本特點維持甚久,作為中國文學(xué)重要起點、又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的《詩經(jīng)》,其特色對于后代文學(xué)的影響,也就非常之深遠。
《詩經(jīng)》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jīng)》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shù)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于敘事詩。而與《詩經(jīng)》大體屬于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xué)以敘事傳統(tǒng)為主的發(fā)展方向,《詩經(jīng)》也奠定了中國文學(xué)以抒情傳統(tǒng)為主的發(fā)展方向。以后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xué)的主要樣式。
《詩經(jīng)》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jīng)》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huán)節(jié),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詩經(jīng)》,也未嘗不可?!氨取?,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詩經(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xù)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jīng)》中用“比” 的佳例。“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而“興”則是《詩經(jīng)》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詩經(jīng)》中的 “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
《詩經(jīng)》表現(xiàn)出的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被后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后世詩人的創(chuàng)作。
總之,《詩經(jīng)》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shù)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xiàn)過,但不如國風中數(shù)量眾多,富于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qū)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chuàng)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xiàn)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xiàn)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在《詩經(jīng)》《楚辭》這兩大中國文學(xué)的發(fā)端鼻祖中,我們很少看到后世詩人們最常愛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長的草木猶如大地伸出的觸角,曲折蜿蜒,綿延不息。歌之詠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冻o》是士大夫所作,詠物言志寄托情懷,他們不需親自下田,只把農(nóng)人采摘下來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帶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雜草惡木似小人,但詞意深奧,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詩人的內(nèi)心很難親近。相比之下,《詩經(jīng)》中的草木要來得自然生動得多,勞作中的人們身邊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這里更多地被真實地還原,自然地詠唱。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你在那邊遠遠的山上采葛草嗎?藤莖蔓生糾纏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見你啊,好象過了三年。你在那邊遠遠的山上采蕭艾嗎?濃郁的香氣在山間蔓延,就如你的氣息啊,讓我懷念。采摘通常應(yīng)該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應(yīng)該是一個男子了。葛是那時候一種最常見的經(jīng)濟作物,人們拿它織成葛布做成衣服。但葛藤最是纏綿,長的可達十多米,莖葉交錯攀爬,《楚辭》中也有“葛蔓蔓”的說法。蕭艾在古詩中經(jīng)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種極易蔓生的帶著濃郁香氣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葉,曬干后混合動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廟中燃的香燭一樣的東西,用于祭祀。勞動和生活就是這樣密不可分,他們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邊的游云,是生長在山間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斷;是彌漫在周圍的每一縷味道,呼吸空氣就是呼吸你。
顧隨先生說,《詩經(jīng)》中寫愉快少,寫憂傷多。離亂之音中慌年懷人,更是有別樣的心憂。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這又是一個正在采摘的女子,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這是一種葉子上有小鋸齒,果實上長滿了到鉤小刺的野菜。春秋時期,種子附著在牛羊毛上由邊疆傳入中土。蒼耳到處可見,無法想象這樣的尖銳的植物在饑慌的時候是重要的充饑。女人們采集它的嫩葉,在水中反復(fù)地煮,直到去掉它的苦味。那是慌年才不得不食的草。在這樣的艱苦的時候,男人還在遠方打仗,站在高高的山崗上,眺望他回來的方向,身體的饑餓內(nèi)心的思念讓人如何捱過歲月。這首詩的第二、三章?lián)Q了角色,變成男子的口吻,也好象是女子想象中的他:“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馬兒都已眼發(fā)花,腿搖晃,如何才能不想家。
《詩經(jīng)》最著名的一道野菜應(yīng)該算是《采薇》中的薇了?!安赊辈赊?,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闭f它著名因為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首陽山”中那個野菜。薇菜也叫薇霍,也就是野豌豆,歷來為貧者所食,伯夷和叔齊在商亡后隱居首陽山,身無一技之長,抵死不吃周武王送來的糧食,采薇為食。被一個搗蛋的女子看到,說這野菜也是周地植物,你們?yōu)槭裁匆阅?結(jié)果終于是餓死了。好象這樣不識大局冥頑不靈的人并不值得同情?!恫赊薄分羞h別家人的戍邊兵士在歸途的風雨霜雪中想起采薇的人,此時薇不單是賴以生存的食物,更是一種節(jié)令更替的象征,當野豌豆紫色的花在眼底花開花謝,歸鄉(xiāng)之期也一延再延?!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采薇》中的最后一章歷來被認為是中國古詩中最美的片段。激烈的戰(zhàn)爭終將結(jié)束,回鄉(xiāng)路上饑腸碌碌的小兵,心中的哀是大哀。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jīng)營四方?!笔裁床輧翰豢菸膬河幸惶觳槐疾?。這是《小雅》的最后一篇。憂中有了憤,堪堪亂世,人不如草木。草木還有春來發(fā)新伢的機會,我離開家鄉(xiāng)離開你,卻可能再也不能回來。
生長在《詩經(jīng)》中的草,因了我們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書本的字里行間伸展出每一個葉片,郁郁蔥蔥,蔓延過我們荒蕪的心田,為我們充當最恰當?shù)木袷臣Z。
最新《詩經(jīng)》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 2020《弟子規(guī)》讀后感500字作文-弟子規(guī)心得感悟范文
★ 2020論語讀后感5篇優(yōu)秀范文-論語心得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