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國西北年輕農(nóng)民,受困于農(nóng)村傳統(tǒng)觀念、社會飛速變化中的種種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懷才不遇、渴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故事的環(huán)境背景是西北農(nóng)村,與我生活的環(huán)境有很大差異,然而那種小人物的奮斗故事卻可以很快抓住我的心,不僅是因為它和我喜愛的另一部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有幾分相似,更因為它與大多數(shù)讀者(比如說我)的心理體驗相貼近。
沒有人的人生路是筆直、順利的,從小到大,我們的生理與智力都由弱變強,沒有人剛剛降生時就強悍,面對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有絕對的自信。一句話,我們都曾經(jīng)是弱者,都是經(jīng)過無數(shù)的努力,才成為現(xiàn)在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們無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能夠體會他被人頂替了民辦教師職位后的憤恨,能夠體會有知識有抱負的他,面對自己重新成為農(nóng)民這一現(xiàn)實時的苦悶,甚至當他獲得巧珍的愛情時,作為讀者的我,內(nèi)心也浸潤著清涼的感動,對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學作品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在制造距離的同時,也制造了關聯(lián)性,讓你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讓你與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覺地產(chǎn)生“同感”。
小說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卻為下半部的跌宕鋪墊著情節(jié)與情緒的背景。命運的不公與不幸、逆境中的愛情、冰冷中的溫暖、不屈不撓的自我奮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實現(xiàn)為小結,然而所謂的“自我實現(xiàn)”,卻又來的讓人摸不著頭腦:一個幾十年不見的叔叔轉業(yè)回鄉(xiāng)在縣里任局長,被人輕視的家庭因此而揚眉吐氣,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邊的溜須拍馬者順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職業(yè),擺脫了他的農(nóng)民身份。
然而,為他高興之余,內(nèi)心總有些許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發(fā)展一波三折,來到縣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業(yè)平步青云,而他也收獲了新的愛情。在感情的兩難抉擇中,他衡量的標準不再是內(nèi)心的感受,而是現(xiàn)實的利益。為了事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從縣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語言”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了自己,放棄為他付出一切的淳樸的農(nóng)家女巧珍。他成為了另一個人,不再是那個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個看不清自己、為眼前利益放棄生活原則的迷途青年。
此時,讀者和看著加林長大的德順爺爺一樣傷心,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在我們滿以為出賣原則的人將和新歡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將成為淳樸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悲劇時,作者又借命運之力和所有人開了個玩笑:受傷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門”獲得職位的秘密,剛正不阿的叔叔沒有袒護親屬,春風得意的青年即將再次面臨成為農(nóng)民的命運。急轉直下的故事進展不僅驚得主人公半天回不過神兒,連對他由同情、贊許到憤恨、不齒的讀者,也無法不感到錯愕。
路遙并非故意玩弄情節(jié),事實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說,人生無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討,無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數(shù)。這聽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個比方:
人們常說“足球是圓的”,但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場球賽,偶然因素幾乎可以主宰比賽、決定最終的勝負,而如果將探討的范圍擴大到一整個賽事,甚至某隊或某國多年的足球事業(yè)發(fā)展,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圓的”,我們看到的是“性格決定命運”,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黃亞萍父親說的,“生活永遠都是公正的”。而用時興的話說,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點,加林重新回到農(nóng)村老家,成為農(nóng)民,只是他身邊已不再有大小姐黃亞萍那“高雅”的愛,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貴的寶貝給弄丟了——癡情淳樸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婦。
加林就是我們每個人,他和我們一樣,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們都有的弱點。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樣,為了達到目標,有時甚至出賣原則。德順爺爺對加林愛得深切,由愛而生恨,但恨是以愛為基礎,恨其不堅持,卻并不一棒子打死。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走彎路,跌倒了敢爬起來,人生還要繼續(xù)。
回過頭來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極致的。那不僅是因為小說中的她是農(nóng)村遠近聞名的俊女子、身體像白楊樹般苗條,更是因為她的純粹。她愛得純粹,沒有半點虛假,也不摻雜半點個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總是最懂,就連分手后她對自己婚事的決定,也是為了他——她知道加林仍然在內(nèi)心中愛著她,為了禁絕他對自己的留戀,讓他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幸?!保诒粗泻芸斓匕炎约杭薜袅?。就像德順爺爺所說,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樣。她雖然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堅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則,從未改變。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shù)讀者,依然會被樸實、美麗的巧珍感動,會為她的善良以及為愛甘愿奉獻一切的純真而贊嘆不已,但已經(jīng)很少有人愿意以她為榜樣,只求付出不問回報了。追求結果而忽略過程,在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原本應有的微妙平衡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縱觀全書,我覺得可以用四個詞來概括,苦難和奮斗,平凡和偉大,而貫穿其中的是親情、友情、愛情。講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奮斗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斗歷程。一個農(nóng)民的生命同偉人的生命具有同樣的價值,普通人的勞動同偉人的業(yè)績一樣偉大,我能夠認識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偉大的,能夠讓我在努力奮斗的同時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平凡的心。
全書字里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愛意,對土地,對父老鄉(xiāng)親的親情、友情、愛情。特別是孫少平,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nóng)村少年,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學子,又或者說,農(nóng)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農(nóng)田、城市工地,還有煤煙四起的地下坑道中。田曉霞的出現(xiàn),給了少平的生活更加豐富的內(nèi)容。關于她的章節(jié),我都會一遍又一遍的通讀因為有她出現(xiàn)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田曉霞是少平的一個夢,她的犧牲,讓人認識到這就是生活……總之,世間所有的真情都在這里得到了體現(xiàn)。我想起冰心曾說:“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凄涼。”這愛情,這友情,再加上一份親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樹翠綠茂盛。
因為有愛,有了溫情,有了力量,世界變得如此美麗!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們應該感到生活是美好的!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后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jié)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愿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雌渲幸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jīng)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jīng)歷比起來,我們是多么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jīng)歷什么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后,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xiāng)生活的長篇小說”的巨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并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xiàn)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于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xiàn)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镀椒驳氖澜纭房梢哉f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xié)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煉與升華,表現(xiàn)出當代農(nóng)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nóng)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nóng)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fā)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jīng)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xiàn)“飛”的壯舉與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為嘗試著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只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著。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實,那么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么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干出了點名堂,他賢惠的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于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讀者有些惋惜。特別是少平與曉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愿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殘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們心理上總不愿去接受悲劇,所以,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圓結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誠,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著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那么,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理解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tǒng)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我們應該相信“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于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于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于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巨著,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里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jié),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師推薦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她是在搪塞我,因為我讀完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fā)生在我的身邊。然而,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jīng)感覺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開始沸騰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jīng)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斗,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于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jīng)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xiàn)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jīng)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于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于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態(tài)度?!边@絕對是一條精辟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爸挥袆趧硬趴赡苁谷嗽谏钪袕姶蟆o論什么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chuàng)造生活的勞動者。對于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边@里體現(xiàn)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jīng)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fā)展之后,人與人之間便產(chǎn)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于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chǎn)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們考到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jīng)歷了三年的大學生活之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在和紳臨終前對他說:“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碑斘覀冏x到這里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nóng)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xiàn)了他對生活的認識:
“我們出生于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nóng)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么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現(xiàn)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jīng)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演繹著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那一位是孫少平呢?
這個寒假,我有幸拜讀了姜戎先生的《狼圖騰》這本書,《狼圖騰》讓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與農(nóng)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著追求關注和焦點。
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于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xiàn)。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jīng)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而取而代之的則是人們對狼的誤解。
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狼故事”的緊張氛圍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機警的作戰(zhàn)、堅強的意志、忘我的忠義、濃厚的親情歷歷在目,還有以畢利格老人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長。主人公陳陣養(yǎng)的小狼活靈活現(xiàn),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xié)。
現(xiàn)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們得像狼一樣有團隊意識,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職而又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取得的利益。
最近我愛上了一本動物小說——《狼圖騰》,它以有趣的寫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的吸引了我。書里有北京知青陳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還有令人敬畏的老獵人,更有那稱王稱霸的草原狼,勇敢機智。
這本書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致地描繪了倆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yǎng)了一只小狼,通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chǎn)生生死之情。
狼生性兇狠毒辣,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獵物。其中“狼與老兔決斗”這一片段當我膽顫驚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懼三分,接著伸出前爪,試探動靜。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強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擊,差點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繞著老兔轉圈試探幾回,終于發(fā)現(xiàn)它的弱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老兔的面前,張開強有力的雙爪,抓住兔頭,使勁一拉,發(fā)現(xiàn)那對巨炮并沒有傷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氣往身邊扯,等老兔氣力用盡,無力掙扎時,用鋒利的牙齒無比精準地咬住老兔的氣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張開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幾顆牙齒。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強者才能存活。
大草原上的狼追求自由獨立,擁有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小狼拒絕被人類用鐵鏈牽著走,每次主人要牽它時,總會遭到他的極力反抗,露出狼牙,好像在告訴人們,我要自由,要想用鐵鏈拴著我走,就給你顏色看看。即使人們強制套上鐵鏈,它會一動不動趴著,哪怕脖子上已經(jīng)勒出一條血痕,也可忍受死亡絞索的疼痛,仍然不放棄尊嚴。這是它們與寧愿被牽的動物的區(qū)別。
狼也除人類以外天下第一兵家,對近戰(zhàn)、野戰(zhàn)、奔襲站、游擊戰(zhàn)和運動戰(zhàn)都了如指掌,很早就發(fā)現(xiàn)低音比高音傳遞更遠……
狼的力量、機敏、紀律性等于或大于人類,這是狼稱霸草原的原因。
讀完這本書,改變了我對狼的看法,以前以為它們是殘暴的儈子手,其實無論食與殺,都不是它們的目的,而是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獨立和尊嚴。作為人類也一樣,要活的自由,活的獨立,才能在社會上獲得尊重。
我一向對動物的興趣不減,永遠!
一聽說《狼圖騰小狼小狼》這本書出版我便苦苦哀求媽媽給我買一本。媽媽經(jīng)不住我的苦苦哀求便帶我去書店,一進書店,憑我“泡”書店的本領:對書擺放的位置了如指掌,我一晃就沒了影。不一會我大喊:“媽媽,在這里?!蔽翌D時便呆住了封面上的圖畫栩栩如生;書內(nèi)精美的圖畫;大大的,飽滿的字。令我吃驚,一看我便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我滿懷欣喜地抱著書走回家,一打開我便被小狼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住了。主人公陳陣與小狼之間的親情與友情帶給我心靈強烈的震撼和感動。
看著看著我的心不自覺出現(xiàn)這樣一段話:這本書一系列很心酸很痛心的故事,讀來讓人扼腕嘆息,結局使我潸然淚下。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著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什么狼狽為_、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的詮釋“壞”的含義。而《狼圖騰小狼小狼》卻不一樣,它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偏見來看待狼,而是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雖聰明但不狡猾,一個神奇讓人驚嘆的草原精靈。
它們的精神值得我好好的去學習,這使我想到書中的一段話:牧民們把羊圈用石頭蓋得很高也很結實,人翻不過去,他們認為狼也翻不過去,于是牧民們都安心睡覺去了??蓻]想到第二天早上一看,羊死了一大片,血灘了有二指厚。他們仔細察看了羊圈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昨天晚上有一群狼在狼王的帶領下襲擊了羊圈。有頭的狼在墻外站起來,后爪蹬地,前爪撐墻,用自己的身子給狼群當跳板。然后,讓一條餓狼從幾十米以外的方向沖過來,蹬上大狼的背,就“飛”到了羊圈里。等這只狼吃飽了以后就會再當跳板,把里面吃飽了的狼再送出來。最后一只吃完的狼,它硬是叼來死羊一只只都摞起來,搭成羊梯?!班帷钡囊宦曇簿晚樌帮w”走了。看到這里我不禁敬佩起狼的團結精神,心想: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精神嗎?
我不自覺的想到我們的拔河比賽:拔河比賽的哨聲吹響了,我們?nèi)σ愿跋胱屩虚g的繩索到我們這邊來,可它卻不聽話的向著那邊去了。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輸了??晌覀儾⒉粓F結,去尋找輸?shù)睦碛?,反而你怪我,我怪你的,把我們的團結都扔了!我們不正需要狼的團結精神嗎?
看完這些我不由的認為狼的智慧與才能、狡猾、很有團體精神。狼的自由自立,狼的強悍卓越……都是無人能及的!
今天,我讀了季羨林先生寫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讀完之后,我頗為感動,不時的傷心難過。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季羨林爺爺懷念她兩位母親的事。季羨林6歲時就離開了他的生母,直到大學二年級,這段時間,他在家中只待了幾天,他原本想大學畢業(yè)以后,就奉養(yǎng)母親,補下多年的虧欠,可偏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母親在季羨林讀大二時就離開了人世,僅僅活了40多歲,為此季羨林非常懊悔。后來,作者去哥廷根留學的日子,思念中多了祖國母親。
讀著讀著,我的眼睛里冒出了一顆又一顆的淚珠。當我讀到“我痛哭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钡臅r候,我確切的體會到了,作者因為母親去世而痛苦、懊悔、自責的心情,再聯(lián)系下文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愛慕是那樣真摯,讀到這兒時,我不禁感到一股悲傷之情涌上心頭,一個失去了最親最愛的人,該那么傷心。我?guī)е@種難受的心情,繼續(xù)讀了下去,當我又讀到“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
讀了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愛,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我6歲那年的一個北風呼嘯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發(fā)燒到了39度,媽媽的眉頭緊鎖,不停地拿水給我喝,我隱隱約約看到媽媽的額頭上出現(xiàn)了晶瑩的汗珠,嘴里念叨著:“怎么辦?怎么辦?”媽媽突然張開雙臂,抱著我就跑,迎著北風,把我送到醫(yī)院,守在床邊等我醒來。
雖然我讀完了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內(nèi)容仍在我的腦海。以后,我一定會愛我的媽媽。
最近,我學習了《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心潮起伏,心中頗有感觸。
這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季羨林爺爺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都懷有同樣的懷念和不變的情懷,充分表達了季羨林爺爺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這篇課文讓我感慨萬千,心中有說不完的話。
季羨林爺爺6歲離開了自己的生母,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迷糊,直到他上大學二年級母親棄養(yǎng),這么多年來他沒有得到過最無私的母愛,沒有得到一點安撫和溫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沒有盡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遺憾,我頓時肅然起敬,熱淚盈眶,如今我們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可是有幾個人對母親說了“我愛你”。我接著往下讀,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讀著讀著我深感疑惑,季羨林爺爺又為何將祖國視為母親,帶著疑問,我繼續(xù)品讀。作者身在異國他鄉(xiāng),心中還時時刻刻都牽掛祖國,是有一顆多么赤熱的愛國心!遠居海外他本應該過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卻在學業(yè)卓有成效后又來報效祖國!多么令人敬佩。
和季羨林相比,我愛媽媽的情就=1杯“礦泉水”,季羨林對母親就像廣闊無垠的大海。我愛祖國的情懷就好比一棵“小苗”,而季羨林對祖國可以說是懷著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樹”一樣“高大”!
我是多么幸福啊!長這么大,從來不知道離開祖國母親是什么滋味。我在學校里受到老師的愛護和教育,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在家里我受到爸爸媽媽的呵護、愛撫。我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強大的祖國!
周恩來有句話說得好: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我想,季羨林就是這樣的人,他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令我終生難忘。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該學習季羨林爺爺,共同懷著一顆孝心和一份火熱的愛國情懷。去孝敬父母,去報效祖國!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yǎng)了千千萬萬個花朵,今天我學了一篇,叫做《懷念母親》的感人的文章。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yǎng),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國之后,經(jīng)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著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一定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對母親發(fā)脾氣;有時還不肯做家務,沒有更努力地學習。而他從小失去了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卻沒有受到任何一點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并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并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說:“我一生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終后悔的卻是沒能孝敬母親。
現(xiàn)在,我以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后悔前,盡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愛使我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