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我又溫習了《論語》,通過學習,我對《論語》有了更深的理解。
《論語》一開始就提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老師曾告訴過我們,這句話的意思是:已經(jīng)學習過的知識,常常溫習,一定會十分愉快。后來,當我學 到一些知識后,都會主動的多復(fù)習幾遍,每次復(fù)習都會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對別人提到的相關(guān)問題也能很快的回答,我高興極了。
《論語》還說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 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疑惑 而更加危險?!斑@是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現(xiàn)在我們正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盲目的死 記硬背是不可能學到有用的知識的。只有在學習中思考,使知識深化和升華,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識,服務(wù)于社會和人類。
《論語》就是這樣一本書,它用樸實的語言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認真的、反復(fù)的閱讀這本書,總能給我們更深的體會。
”香九齡,能溫席?!靶⌒↑S香,九歲就懂得孝敬父母,為父親溫暖床席,他多有孝心啊!黃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黃香是一個君子,長大后成為一名好 官。
黃香的故事正應(yīng)了《論語·學而》篇第二條的一句話——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 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有若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卻喜歡造反 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有了,”道“自然就形成了。能做到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其實就是有了”仁“的根本。
看一個人會不會有所作為,成為有用之人,就要看這個人能不能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能做到這一點,他才會愛民、愛國,做一個群眾喜 歡并支持的好官,才能成就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業(yè)。
學習了這一篇《論語》,我想,我也要做到”仁“的根本,孝敬父母,敬愛兄長。這一切都要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為父母鋪床、打洗腳水,幫他們做家務(wù),給 疲憊一天的父母做飯……
總之,我要努力了!
《論語》是我們古今著名的一本書,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許多個弟子,一個連一個的把德禮文明傳揚下去。
《論語》是一本講文明禮儀的書,上面寫得都是如何成為君子道理。里面是講德行的,我有時在想,如果全國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話,中國將是多么一 個既文明又有禮儀的國家,我很喜歡孔子說的那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疤貏e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 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做言而無信的人,這樣就能成為一屆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禮、行、體四個部分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禮是要有禮數(shù),以禮待人;行是言行舉止都要文雅;體是要體面,穿著要得體 。這些就是《論語》這部書的精華。聽說這本書是孔子死后而弟子們所寫的,把孔子的畢生精華記錄了下來。
通過《論語》,我想做一個道德品行的人,因為,你品德好了,就有無數(shù)好人與你做朋友,就會人人都信任你,因為你遵守諾言,就會看重你,尊重你,因為你 也看重、尊重他。
《論語》對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啟示書,因為這本書讓越來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禮儀,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話,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我對孔子的仁愛之道尤為觸動,孔子曾經(jīng)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愛離我們遠嗎?我想要仁的時候,念頭一動,斯仁至矣,仁愛就來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愛充滿了。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zhèn)?,便是修身的理想結(jié)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務(wù)。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說的是,先要懂得“孝悌”、“謹信”、“仁愛”,然后“學文”,這就明白告訴我們,應(yīng)以修德為先。論語中,修德之道無處不在。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已是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莊重、寬厚、誠信、勤敏、慈惠,人之“五德”。至于修智,《論語》不僅指明了學習知識“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為學之道和“舉一隅”而“三隅反”的學習方法。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安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 治學與做人,“做人”乃“治學”之本,德才兼?zhèn)浞侥苤劣谥辽??!爸疄椴恢恢獮椴恢敝谰椭?,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虛浮而學,德才具不兼?zhèn)洹?/p>
在現(xiàn)在社會中,孝道、仁愛、修身和治學,每每被人忽視,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墩撜Z》,讓我領(lǐng)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為學之道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描述的,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狀態(tài)和心情體驗。學習的內(nèi)容是做人做事,因此學習的時間并不僅在課堂上,在書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時時刻刻?!皶r習之”就是要時時刻刻加以練習和溫習,通過實踐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這就要求我們“時習之”,勤思考,多練習,時刻不忘學習,保持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態(tài)度。
世間什么最難?做人最難。拼上三年兩載的工夫做成一兩件事不難,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弄不好一輩子也不會做人。不會做人怎么做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鬃拥牡茏釉u價孔子為:溫、良、恭、儉、讓。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養(yǎng),其次才談得上學識,我想,這大概也是孔子學識淵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一個人才能夠站在道德的立場,真心對待他人。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句話是孔子贊美顏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實,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快樂,關(guān)鍵在于心態(tài),貧或富只是一種外在因素,真正有學識的人是不會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擔心自己的才華不被人知,悄無聲息的被埋沒了,埋怨沒有慧眼識己的伯樂,這些擔心都有些多余,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真正緊要的問題,并不在于人知,而在于知人。知人總會在關(guān)鍵時刻對一個人的命運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論語》還教會我一項道理,人必須學會多種本領(lǐng),做一個能文能武的通才,不僅要對專業(yè)要精通,對其他領(lǐng)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來而心始現(xiàn),事去而心隨空”一切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云,得而復(fù)失,失而復(fù)得都會經(jīng)常發(fā)生,只有將功名利祿看淡看開,才能“事去而心隨空”
《論語》,一本包含了道理的圣賢之書。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精選范文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