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的數學教案

| 新華0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提出觀察思考要求:

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表同復習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兩種量是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教師板書: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

(2)每小時加工的數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小;每小時加工的數量縮小,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擴大。

教師追問:這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嗎?為什么?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600.

2.這個600實際上就是什么?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怎樣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零件總數

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

3.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每小時加工數變化,加工時間也隨著變化,每小時加工數乘以加工時間等于零件總數,這里的零件總數是一定的。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根據題意,學生口述填表。

2.教師提問:

(1)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嗎?

教師板書:每本張數和裝訂本數

(2)裝訂的本數是怎樣隨著每本的張數變化的?

(3)表中的兩種量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三)比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請你比較例1和例2,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都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3)都是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2.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 xy =k(一定)

三、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斷時,同學們要按照反比例的意義,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

2、通過今天的學習,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43頁做一做

五、課后作業(yè)

練習七6、7、8、9題。

六、板書設計

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一定)

每本頁數×裝訂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調查統(tǒng)計,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整個過程,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地收集和整理數據,會填寫簡單的統(tǒng)計表,會畫簡單的統(tǒng)計圖,能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收集和整理數據,會填寫簡單的統(tǒng)計表,會畫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提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根據統(tǒng)計結果做出決策。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統(tǒng)計”這個詞嗎?板書:統(tǒng)計對于“統(tǒng)計”,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統(tǒng)計?可以怎樣統(tǒng)計?學統(tǒng)計有什么用???)

過渡:同學們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認識“統(tǒng)計”。

二、探究問題

(一)認識統(tǒng)計表

1.出示課件,提取數學信息。 有四種飲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蘋果汁9箱;桔汁5箱。

2.學生把飲料的箱數填在練習紙上的統(tǒng)計表中。

3.匯報:你是怎樣填的?

理解“合計”的意思。

4.對比飲料圖與統(tǒng)計表

師:如果讓你用很短的時間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數學信息,你看下面圖(雜亂的),還是看上面的統(tǒng)計表?為什么?(每種飲料的箱數一目了然)

師:像這樣的表,叫統(tǒng)計表。

板書:統(tǒng)計表

正因為統(tǒng)計表有這個優(yōu)點,所以許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見過統(tǒng)計表?

5.看統(tǒng)計表提取數學信息。

(二)認識統(tǒng)計圖

1.課件:出示飲料圖

2.生提出擺放建議

追問: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便于拿取;箱數一目了然)

3.課件出示分類擺放的飲料圖

師:工人叔叔擺放飲料的辦法真好,我們可以照著這種方法畫一張統(tǒng)計圖。

板書:統(tǒng)計圖

4.認識統(tǒng)計圖

課件演示:方格紙→左側數字→下面飲料名稱

師:你打算怎樣表示桃汁的箱數?

生自由發(fā)言

數學上用豎著的條形表示。(板書:條形)

5.畫統(tǒng)計圖

生拿出自己喜歡的彩筆,用條形表示其余飲料的數量。

6.看統(tǒng)計圖,提取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三)學看統(tǒng)計圖

1.課件出示兩天后超市現(xiàn)有飲料統(tǒng)計圖,看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2.根據統(tǒng)計圖做出決策

師:看這張統(tǒng)計圖,如果你是店長,你會做出什么決定?

(四)小結

三、實際應用

1.數學書上128頁試一試

2.四屆奧運金牌榜

填統(tǒng)計表,畫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師:看這張統(tǒng)計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金牌數增多。)

預測一下,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29屆奧運會的金牌數。

四、拓展質疑

1.這節(jié)課上到這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2.教師總結:我們今天只是初步學習了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今后我們對統(tǒng)計還要進行深入地學習。

五、布置作業(yè)

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己找數據,制統(tǒng)計表,畫條形統(tǒng)計圖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研究、類推等實踐活動,理解倒數的意義,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探問題、應用知識的過程,自主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

2、通過合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會與人合作,愿與人交流的習慣。

3、通過學生自行實施實踐方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

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口算:

(1)

(2)

2、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倒數”,看看他們有什么秘密?出示課題:倒數的認識

二、新授

1、課件出示知識目標:

(1)什么叫倒數?怎樣理解“互為”?

(2)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3)0、1有倒數嗎?是什么?

2、教學倒數的意義。

(1)學生看書自學,組成研討小組進行研究,然后向全班匯報。

(2)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3)提示學生說清“互為”是什么意思?(倒數是指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這兩個數相互依存,一個數不能叫倒數)

(3)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點?(兩個數的分子、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3、教學求倒數的方法。

(1)寫出的倒數: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數字3閃爍后移至所求分數分母位置處)、分母(數字5閃爍后移至所求分數分子位置處)調換位置。

(2)寫出6的倒數:先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再交換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4、教學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沒有倒數?怎么理解?(因為1×1=1,根據“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所以1的倒數是1。)

(2)0有沒有倒數?為什么?(因為0與任何數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沒有倒數)

5、同桌互說倒數,教師巡視。

三、當堂測評

1、練習六第2題:

2、辨析練習:練習六第3題“判斷題”。

3、開放性訓練。

3/5×()=()×4/7=()×5=1/3×()=1

四、課堂總結

你已經知道了關于“倒數”的哪些知識?

你聯(lián)想到什么?

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

倒數的認識一課,教學內容較為簡單,學生通過預習、自學,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課的內容。針對本課的特點,教學中我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理解“倒數”的意義,而在這其中,有一些概念點猶為關鍵,如“互為”,因此我也適當的加以提問點撥。對于求倒數的方法,我同樣給學生自主的空間,自學例題,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但對于“0”“1”的倒數這種特例,我并沒有忽視它,而是充分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加強認識。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分數乘法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能正確熟練進行分數乘法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觀察、遷移、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3、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培養(yǎng)他們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乘法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分數的約分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3/5×3012×2/32/5×1/37/8×3/4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⑴分數乘整數的約分方法。⑵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乘法的相關知識。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題。

無脊椎動物中游泳最快的是烏賊,它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⒉、解決問題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烏賊的4/45。李叔叔每分鐘游多少千米?

⑴閱讀理解。

組織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得出:

①烏賊的速度是9/10千米/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9/10千米/分的4/45。

⑵列式解答。

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計算方法獨立解答,交流解答過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9/10×4/45=9×4/10×45=36/450=2/25

⑶啟迪思考。

在分數乘整數時,我們在計算過程中先約分,可以使計算簡便。在這里,我們是否也可以進行先約分呢?該怎樣進行約分呢?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⑷交流討論。

通過交流得出:分數乘分數,為了計算簡便,可以先約分再乘。約分時,分子的兩個因數和分母的兩個因數進行約分。

⒊、解決問題二:烏賊30分鐘可以游多少千米?

⑴學生獨立解答,約分:

⑵教師指導,分數乘法也可以直接約分。

⒋、試一試。

9/10×4/45還可以怎樣進行約分呢?板書:(計算過程)

強調:分數和分數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約分。

⒌、小結。

三、鞏固練習。

⒈、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匯報時重點交流約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2題。

先讓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再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后組織交流。

⒊、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組織交流訂正。

⒋、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6題。學生獨立解答,組織交流訂正。

四、課堂小結。

分數和分數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約分。

板書

分數乘分數

9/10×4/45=9×4/10×45=2/25(千米)

9/10×30=9×30/10=27(千米)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圓的面積教案。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滲透極限、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動手實際和數學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

二、教學準備:

1、復習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2、教具學具:課件、生活中呈圓形的物品、直尺、三角板、棉線、剪刀、圓形紙片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多媒體出示:學校草坪中間的"噴水喉"灑了一圈水

師:看了剛才的演示,你想提出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

(結合學生的提問,抓住有關周長和面積的問題,引導學生區(qū)分圓的周長和面積,同時引出課題"圓的面積")

2、"圓面積"的含義: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猜想:

(1)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圓,讓學生比較,猜想圓面積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半徑)那么圓的面積和半徑的關系究竟是怎么樣的呢?

(2)出示邊長和大圓直徑相同的正方形,和大圓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重疊后,大圓剛好能夠放進正方形里面)這說明了什么?(邊長=2r)

引導學生將大正方形分割成四個小正方形,觀察比較(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r2,大正方形的面積就是4 r2,圓的面積比4 r2小,可能比3 r2大。)

2、驗證:

(1)引導轉化:

師:猜想只能是大致的估計,圓的面積公式需要同學們動手推導出來?;貞浺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它們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分別怎么推導出來的?(略)

以上這些圖形都是通過剪拼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進行推導。那么圓是否也可以把它剪拼轉化成為熟悉的平面圖形,推導面積公式呢?你能猜一猜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動手操作:

①分小組動手操作,把圓平均分成若干份,剪開后,拼成其他圖形,看誰拼得好,拼出的圖形多。

②展示交流并介紹:你是怎樣拼接的?拼出來的圖形近似于什么?為什么只能說是"近似"?能不能把拼出的圖形的邊變直一點?

學生回答,課件演示(以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為例,平均分成32份、64份)想象一下,平均分成128份、256份…會是什么情形?

③小結: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教案《圓的.面積教案》。

(3)動手推導:

①引導:當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后,圓和它有什么聯(lián)系呢?(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么關系?)如果圓的半徑是r,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如何根據已經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怎樣推導出所要研究的圓的面積公式?

學生討論交流: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即C/2=2πr/2=πr,寬是圓的半徑。教師板書如下: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圓的面積=πr×r=πr2 S=πr2

②自主探究:

A、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圓周長的一半,高是半徑

B、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底是圓周長的1/4,高是4r C、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梯形

梯形的上底是圓周長的3/16,下底是圓周長的5/16,高是2r

質疑:為什么不能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正方形嗎?(用假設法,如果圓能拼成近似的正方形,那么它的其中一條邊是圓周長的一半,另一條是圓的半徑。而無論哪個圓,它的半徑都不可能與圓周長的一半相等。)

你還能用其他更簡潔的方法推導圓的面積嗎?

D、用圓的1/4拼成一個近似的小平行四邊形

E、圓的1/16就是一個近似的小三角形

③歸納評價:通過把圓轉化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或先算出其中的一小份再求出總的面積的方法,都能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S=πr2

你認為哪種推導方法最好呢?為什么?

理解r2的含義并口答:62、72、102、0.52

(4)情景延續(xù):

①如果"噴水喉"的最遠射程是5米,你可以自己來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嗎?(學生求周長和面積)

②由于改進技術,"噴水喉"的最遠射程是原來的2倍,那么它的噴灑面積也是原來的2倍。對嗎?

3、小結:同學們通過大膽猜想和動手驗證,終于得到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老師祝賀大家取得成功!那么,求圓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呢?(半徑)是否只有知道半徑才能求圓的面積?

(三)實踐運用,體驗生活

1、求下面各個圓的面積。(課件出示)

半徑為3分米;直徑為10米。

2、拿出自己帶來的圓形物品,動手測量后計算出它的面積。

介紹你測量的方法,為什么可以這樣測量?計算圓面積的依據是什么?

3、一張圓桌的桌面直徑是1.5米,油漆師傅要在圓桌面的邊上貼一圈鋁合金,并在正面漆上油漆。請問,油漆師傅要買多長的鋁合金,油漆的面積有多大?

4、王大伯想用31.4米長的鐵絲在后院圍一個菜園,要使面積大一些,該圍成正方形好還是圓形好呢?你能當回小參謀嗎?

5、城市廣場中央有一個具也沒有,所以無法測量。他一邊延噴泉外圈慢慢走著,一邊想,走完一圈,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算出了噴泉池的面積。你知道小琪用了什么方法嗎?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了什么知識?是怎樣學習的?你有什么感受嗎?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圓面積的知識?你打算如何運用?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的例4和第16頁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進程,掌握圓柱體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資源:

PPT課件圓柱等分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呈現(xiàn)例4中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提問:這幾種立體的體積你都會求嗎?你會求其中哪些立體的體積?

啟發(fā):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猜想一下:圓柱體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怎么算?

3.引入: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會用分數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與除法關系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數感,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活舊知,引發(fā)思考

1.把8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如果有4塊餅呢?

學生口答列式,教師板書。

提問: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用除法算?

指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引入新課

二、主動思考,認識新知

1.教學例2

(1)把剛才呈現(xiàn)的題目改為: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塊?

怎樣列式?

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塊嗎?你是怎樣想的?

每人分得的不滿1塊,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樣的分數表示1÷4的商呢?請大家拿出1張圓形紙片,把它們看作1塊餅,按照題目分一分,看結果是多少?

(2)學生操作,了解學生是怎樣分和怎樣想的。組織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小結: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得14塊。完成板書。

2.教學例3:

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塊?

可以怎樣列式?3÷4得數是多少?

大家拿出3張圓形紙片,把它們看作3塊餅,按照題目分一分,看結果是多少?

3.獨立完成

把3塊餅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塊?

3除以5,商是多少?怎樣用分數表示?小組交流。

4.總結歸納

請大家觀察上面兩個等式,你發(fā)現(xiàn)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

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用b表示除數,這個關系式可以怎樣寫?a÷b=a/b

討論:b可以是0嗎?(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數;分數中的&39;分母,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所以分母不能是0。)

5.教學試一試。學生嘗試填空。你是怎樣想的?

把7分米改寫成用米做單位的數,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數怎樣表示?23分改寫成用時作單位的數,可以列怎樣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數怎樣表示?(指出:兩個數相除,得不到整數商時,可以用分數表示。)

6.做練一練第1、3題

學生獨立填寫,要求說說填寫時是怎樣想的。

7.做練一練的第2題

學生填寫后,引導比較:上下兩行題目有什么不同?

三、練習鞏固,加深認識

1.做練習八第6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

交流:結果各是多少米?怎樣從圖上看出結果?

追問:如果列式計算,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2.做練習八第7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結果。

3.做練習八第8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交流方法板書。

四、反思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學習,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8

【教學內容】

正比例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儀。

【復習導入】

1.復習引入。

用投影儀逐一出示下面的題目,讓學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板書:=速度。

②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板書:=單價。

③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板書:=工作效率。

2.引入課題:這是我們過去學過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些數量關系的一些特征,首先來研究這些數量之間的正比例關系。板書課題:成正比例的量。

【新課講授】

1.教學例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例1的圖和表格。

學生觀察上表并討論問題。

(1)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有關系嗎?

(2)鉛筆的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

(3)鉛筆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根據觀察,學生可能會說出:

①鉛筆的總價隨著數量變化,它們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②數量增加,總價也增加;數量降低,總價也減少。

③鉛筆的總價和數量的比值總是一定的,即單價一定。

教師指出:總價和數量有這樣的變化關系,我們就說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關系,總價和數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師出示: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表。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路程和時間有關系嗎?路程怎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匯報: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路程擴大,時間也跟著擴大;路程縮小,時間也跟著縮小;但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一定,寫成關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師小結:所以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路程和時間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歸納概括正比例關系。

①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上面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規(guī)律?

②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都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成正比例關系。

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理解正比例關系的。

要求學生把握三個要素:

第一: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

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關系。

教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系可以用這樣的式子表示:(一定)

5.教師: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舉例說明并說出理由如: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和總質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單價一定,購買衣服的數量和應付錢數成正比例。地磚的面積一定,教室地板面積和地磚塊數成正比例;

【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46頁的“做一做”(1)~(3)。

答案:

(1)比值表示每小時行駛多少km。

(2)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①時間增加,路程也增加,時間減少,路程也隨著減少;

②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速度)一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9

教學內容:一個數乘以分數及其應用題。

教學目的:在學生初步理解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通過類比的推理方法,形成一個數乘以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概念。并掌握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是用這個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只列式不計算

1)兩地相距4千米,小明行了4/5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2)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照這樣計算,20千克大豆含油多少千克?

二、發(fā)展練習

(1)六(5)班有45位學生,其中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

(2)商店有18輛兒童單車,上午賣出了4/9,上午賣出了多少輛?

(3)重量是足球的49,一個足球重1/4千克,一個排球重幾千克?

(4)每小時騎車行11千米,這4小時一共行多少千米?

2、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3、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這批煤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4、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噸,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五、作業(yè):練習四第11—15題。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0

教學內容

利率

教材第11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調查,交流儲蓄知識,解決和利率有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能正確解答有關利息的實際問題。

3.體會儲蓄對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意義,積累關于儲蓄的常識和經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利率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難點:解決有關“利率”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導

師:同學們,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的單位里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fā)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爸爸媽媽會不會把一大筆現(xiàn)金放在家里?為什么?

生1:一般情況下,爸爸媽媽應該把錢存入銀行。

生2:爸爸媽媽不會把一大筆現(xiàn)金放在家里,這樣太不安全了,他們會存入銀行。

生3:把錢存入銀行不僅安全,還可以獲得利息呢。

……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或信用社儲蓄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錢存入銀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們就重點研究與“利息”相關的問題。

【設計意圖:借助主題圖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為下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二、探究體驗,經理過程

師:先來大膽地猜一猜,你覺得利息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生1:不可能說錢存入銀行的時間長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樣,所以利息的多少應該與錢存入銀行的時間有關。

師:對,利息的多少與存入的時間長短有關,存入的這段時間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存期。

生2:不可能說存入銀行的錢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樣,所以利息的多少應該與存入銀行的錢的多少有關,存入的錢越多,相同時間內的利息應該越多。

師:說的很有道理,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況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學習計算應納稅額時,我們知道應納稅額的&39;多少與稅率的高低有關,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應該與利率有關呢?

生4:我們小組的同學進行過調查,在銀行內很顯眼的位置公布著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與利率有關。

師:說得很好。我們把單位時間(如1年、1月、1日等)內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誰愿意把課前調查知道的有關儲蓄的其他知識與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學生可能會說:

o我知道了儲蓄的種類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為三個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樣。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隨時用錢隨時取,比較方便。

……

師:你們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計算嗎?

生:利息的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fā)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下面是20__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利率表)

學生觀察利率表。

師:能運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關知識幫王奶奶解決問題嗎?試一試。(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例4)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師:誰愿意說說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錢除了本金還有利息,本金我們已經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關鍵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據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我們從上面的利率表中對應找到存期兩年的利率是3.75%,這樣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錢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們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單位“1”,這樣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這樣到期時可以取回的錢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學生解答正確,講解合理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在學生課前調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在學生的交流討論中完成新知識的探究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同學們談談學習本課有什么新的收獲。請同學們回家與父母商量,把自己過年的壓歲錢存入銀行,按活期儲蓄存到學期末,看看你從銀行取款時,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設計意圖:實踐延伸,給學生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要求,讓學生獲得實踐體驗,感受到所學知識能運用于生活的樂趣】

利率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我始終“以學生為本”,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歸納出利息的計算方法,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計算利息時,學生經常把時間漏乘,這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地方。通過簡短的爭論,練習時學生很少把時間漏乘,從簡短的爭論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方法,要比教師反復強調效果好得多。

2.儲蓄與人們的生活聯(lián)系密切,本節(jié)課是在百分數的知識和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我們知道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體現(xiàn)數學服務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鄭老師買了3000元的國債,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錢?

(考查知識點:利率;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B類

為了給亮亮準備2年后上大學的學費,他的父母計劃把10000元錢存入銀行,你認為哪種儲蓄方式更好呢?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識點:利率;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3000×3.81%×5+3000=3571.5(元)

B類: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兩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兩年比較合適。

教材習題

第11頁“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8000+1900=9900(元)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1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結合教材特點,教學按以下4個層次進行:

1.由倍數關系引出同類量的比。

結合兩面長方形小旗的數據,引導學生討論長與寬的倍數關系,得到長度相除的兩個算式,由此引出同類量的比。

2.由倍數關系引出非同類量的比。

結合飛船的運行路程與時間,讓學生用除法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路程與時間這兩個非同類量的比。

3.概括比的意義。

以引出的幾個比為例,說出比的意義,讀、寫法及比的各部分名稱,并由計算比值的實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

4.明確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引導學生歸納出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的關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

1.某車間有男工5人,女工8人,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幾分之幾?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幾倍?

2.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設計意圖:在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復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1.教學比的意義。

(1)教學同類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a.課件出示: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lián)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兩面旗都是長15cm,寬10cm。

b.討論:怎樣用算式表示這兩面旗的長和寬的關系?(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求長是寬的幾倍,或求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②用比表示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a.引入比的概念:兩面旗的長和寬的倍數關系還可以用“比”來表示。長÷寬=15÷10,寬÷長=10÷15,也可以說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

b.簡介同類量的比:不論是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39;量,所以兩面旗的長和寬的比屬于同類量的比。

(2)教學非同類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a.課件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km。

b.討論: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42252÷90)

②用比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對于這種關系,我們也可以說:飛船所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因為這里的42252km與90分鐘是兩個非同類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2

一、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知識

談話: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回顧了用字母表示數,體會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點。這節(jié)課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請看他是誰?(師板書X)看到老朋友,你想到了關于它的哪些知識?

學生可能回答以下幾個方面(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等式、等式性質等知識)(師板書相關概念)

這節(jié)課讓我們和老朋友“x”一起回顧方程的有關知識,好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字母x回憶起方程的有關知識點,更容易引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顧整理。把知識擬人化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二、梳理歸網,學習內化

1.回顧知識,自主梳理

①自己回顧每個概念的意義,同位交流。

②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又有什么不同?你能舉例說明或畫圖表示嗎?(小組合作,整理在練習本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我回顧,憶起方程中各個概念的意義和聯(lián)系,在舉例中進一步區(qū)分等式與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等易混概念。

2.交流展示,引導建構

①全班交流整理結果(展臺展示,師及時點撥糾正存在問題)

②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

6x+8=118x-5x=15×0.230a+5b7x-6<3655x=(2.4+a)÷2.4=50.5×□+72÷18=81÷8=0.1252.5X-7=13

③你會解這些方程嗎?解方程的根據是什么?(等式性質)

選擇幾個解一解。(展臺展示交流)

如何判斷方程解的是否正確?在解方程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④復習簡易方程的解法、步驟及檢驗方法、書寫格式。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使學生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要把握兩點,第一含有未知數,第二必須是等式。方程的解是未知數的數值,解方程是求這個數值的過程。

3.提煉方法,認知內化

(1)列方程解應用題可以幫助我們很容易的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怎樣列方程解答應用題?關鍵是什么?(找等量關系,設未知數,列方程)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分別用方程與算術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兩種解答方法的基本思路及特點,體會兩種思路的區(qū)別,能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三、綜合應用,整體提高

1.判斷下面各題,哪些適合用算術方法解,哪些適合列方程解,為什么

①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45平方厘米,底是12厘米,高多少厘米?

②在學校組織的數學競賽中,六年級得一等獎的有56人,得二等獎的人數比一等獎的人數的2倍還多8人,得二等獎的有多少人?(如果知道二等獎的人數,求一等獎的人數用哪種方法合適?)

2.我是“精選細算“小英才

課本101頁5—8題(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3.智力沖浪

課本101頁9—11題(這是含有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用一個未知數表示兩個未知量。)

【設計意圖】練習時,讓學生思考用方程還是算術法解答,通過對比分析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感受方程解題的優(yōu)越性。

四、總結提升,知情共融。

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方程的有關知識,誰來說一說有哪些收獲?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3

教學內容:教材第18~19頁練習四第5一11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選擇靈活、合理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混合運算的三步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練習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按運算順序計算已經學習的三步計算式題,使計算能力得到提高。

二、組織練習

1.口算練習四第5題。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算

2.做練習四第6題。

然后集體口算一遍。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觀察,每一道題對不對,錯在哪里。讓學生改在練習本上。

提問:第1小題為什么不能從左往右先算165減657第2小題的小括號為什么不能去掉?

指出: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當小括號里又含有加(減)和乘(除)時,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小括號在題中能夠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不能隨意添加或去掉小括號。

3.做練習四第7題對比練習。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2、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1、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2、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導學教學法

創(chuàng)新理念: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皩W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谝陨侠砟?,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導學教學法”,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探索新知,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教具準備:

長方形紙、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分長方形紙這一情境,旨在一上課就把學生帶入思考的空間,抓住他們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p>

二、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嘗試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同桌之間交流想法)

自主學習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學習紙,涂一涂,算一算,嘗試解決這兩個問題。

2.同桌之間說一說彼此的想法。

3.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課本第25頁的提示,完成這兩個問題。

【設計意圖: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探究主體性,對于多數學生而言教師不要過多提示,主要指導學困生完成探究任務?!?/p>

三交流釋疑

1、初步感知分數除法

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請同學們拿出圖(一)來涂一涂。

交流:為什么要這樣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

還有不同的涂法嗎?

能根據這個過程列出一個除法算式嗎?

這個除法算式和以前學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分數除法。(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

2、初探算法

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請大家在圖(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學生不同的涂法)

同學們是把長方形紙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顏色。誰能根據這一過程列出一個算式。

怎樣才能算出得數呢?

(師提問:計算時為什么要用×1/3?)

觀察3和1/3有什么關系,由除以3變成乘3的倒數,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就可以乘它的倒數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教師出示三組算式)

1/3÷54/5÷31/3÷5

指生口算。

讓學生觀察每一組算式,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根據這三組算式再結合上一道題,你認為分數除以整數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口述算法后)

【設計意圖: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在本節(jié)課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我先讓學生通過涂一涂,進一步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就可以乘它的倒數呢?通過三組算式來驗證提出的假設,這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身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突破了教學重難點?!?/p>

四、實踐應用

1、算一算

9/10÷3015/16÷20_/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師:學會了知識就要靈活的運用,這道題你們能填上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第26頁填一填,想一想。

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

師:為了使我們的校園更整潔,學校給我們各班劃分了衛(wèi)生區(qū),這一周輪到第一組負責衛(wèi)生區(qū)的衛(wèi)生,老師想衛(wèi)生區(qū)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給四個人來負責,你們能算出每個人負責整個衛(wèi)生區(qū)的幾分之幾嗎?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匯報完成情況。

運用分數除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呢,誰能像老師這樣來說一說生活中的問題,讓大家解決。

(指生口頭編題,其他學生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形式多樣、難易程度適當的習題,讓學生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p>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過的快樂嗎?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老師希望今后你們能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成長。

六、布置作業(yè):

22頁練一練

七.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一)

——分數除以整數

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1)4/7÷2(2)4/7÷3

=4/7×1/2

=2/7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化簡比的重要性。

2.會用多種方式化簡比。

3.促進知識遷移,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的化簡比,化簡比的結果是最簡整數比。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化簡:15/258/40并說出依據。

2、80÷70=8÷7對嗎?為什么?

3、把比寫成分數,把分數寫成比。

8:246/42

二.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學生觀察畫面,讀懂文字,猜測哪杯糖水更甜。

教師導入,可以用數學方法來進行判斷。

1.請同學寫出第一杯蜂蜜水蜂蜜與水的比。

2.把這個比寫成分數。

3.化簡這個分數。

4.再把這個分數寫成比。

40:360=40/360=1/9=1:9

5.師: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化簡比。(板書課題)

師: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除法,分數,比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除法有商不變的基本性質,分數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同學們能否推測出比的基本性質呢?(請同學思考,指名說)

6.(出示比的基本性質)我們了解了比的基本性質以后,就可以直接把40:360進行化簡。

40:360=(40÷40):(360÷40)=1:9

7.請同學化簡2:18說出化簡的過程。

8.根據同學所說出示化簡過程。

師:化簡比的結果都是1:9,請同學說說1:9的意義,說明什么?

(兩杯蜂蜜水一樣甜)

三.理解提升

(教師幻燈片出示4:6)

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學生敘述過程,結果有什么要求。(適當提示)

四.自學加強

1.教師出示自學提示。

⑴.例題中有幾種類型的化簡比?哪幾種?

⑵.不同類型的化簡比運用了哪種方法?你有不同的方法嗎?

⑶.化簡比的結果應該是怎樣的?

⑷.你認為化簡比的結果與求比值的結果有什么區(qū)別?

2.學生自學。

3.小組討論。

4.組長匯報。

五.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化簡比

15:210.12:0.42/3:1/21:2/3

2.針對性練習。(略)

3.情趣練習(教材53頁1題)

六.回顧整理

1.請同學概括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2.對同學做積極評價。

4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