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休息或者自習的時候可以和同學一起拿著卷子、書、資料什么的互相問答,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下面小編帶來的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我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每一堂歷史課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感悟、體驗,在形成其自己知識體系、學法體系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其自己的道德認知體系。學生的公民意識是通過一堂堂具體的課形成的,學科教學只是學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初中階段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其首要任務都應是人格教育,每一門學科教學都不能孤立的進行,需要全部學科教師的共同配合。學校教育只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還必須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即學校教師肩負的不應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還應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視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課堂上教師作為主導的同時,也在與學生的共同學習中,適時的,適地的實現(xiàn)著學習主導與學習主體身份的轉化。即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應是以主導為基礎的發(fā)展變化性角色,作為課堂的主導,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學會”向“會學”轉變:課堂教學不再是讓學生學會什么,而是讓學生在個體能力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能自己解決的,不應是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使學生如何“會學”上。智學博士的“教師專業(yè)成長”,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歷程,審視中反思自己的專業(yè)成長之路到底在何方?是否做到了“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理想,用智慧開啟家長的希望”;劉鳳華老師的“家庭教育”,告訴我教師的另一種責任——家庭教育我還沒做到。等等、等等,每一堂課都讓我在反思中成熟,從困惑中尋找到光明。在以后的教師職業(yè)生涯中,成長中的我還要繼續(xù)以理論反思行動,以結果反思行動,以行動反思理論,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思想體系和行動體系。
10天的學習,10天的反思,10天的總結。聽過每一堂講課,收獲每一點啟迪,心中的竊喜就越來越多,渴望越來越大,胃口隨之膨脹。我不再簡單追求上課的技巧,因為我知道教無定法,無招勝有招,劍已在我心中,那就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史魂”!我不再刻意分析各家之言的差異,尋求所謂的真諦,因為我知道,不同的大家之言,其實就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個性,我的追求已確定,那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我不再在各類眼花繚亂的教法中迷茫,不再感覺在各家思想中的徘徊,也不會再無選擇的累加,因為學習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在專家的思想里構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所以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必須時刻注意把每一點所感所想,及時的做一總結,讓總結促進我反思,讓總結促進我一步步成長。
總之,經(jīng)過10天的系統(tǒng)研修學習,我思想有了新的進步,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從而指導我對課改有了新的認識,對教法有了新的理解,對未來有了更新的展望。
黃家驊老師在課堂上發(fā)出了疑問“幸福的教育在哪里?”個人認為,幸福的教育應該是雙方的:教師教的幸福,學生學得幸福。當然目前的實際情況還是教師教的不幸福,學生也學得不幸福占多數(shù)。這與我們傳統(tǒng)的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相關。所以教師必須盡快的轉變教學觀念:“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苯處煶宿D變教學觀念外,還應讓自己的內心保留一份凈土,關愛、公正、民主、自尊,我相信,當孩子們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你上的課,你們一定都是幸福的。
很喜歡翁乾明老師的課“簡約化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試想一下,當一名教師將一節(jié)課的內容用最簡明的語言,用最簡潔的方式,用學生最喜歡的方式,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是一種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當然,要達到這一切,教師必須做好準備。教師首先要備好課,才能在此基礎上去除多余的環(huán)節(jié),去除表面的熱鬧,才能剪枝去蔓,其次,教師必須考慮如何才能最大化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學生想學,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預設,完成重難點的突破,把最關鍵的部分展示給學生。
喜歡一句話“大道至簡”。
程靈老師的“教師的心態(tài)調適”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靶膽B(tài)決定狀態(tài)”、“要處理好事情,先管理好心情”。不禁反問自己,對一些工作、任務,到底抱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好像更多的是抵觸。而事情總是要做的,抵觸的心態(tài)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受,不煩換個角度、換位思考一下,把事情往好處想,這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必經(jīng)經(jīng)歷,將給我們帶來許多的風景。
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前不久對遼寧省內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所進行的檢測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心理障礙發(fā)生率竟高達50%!”
我是乎也是其中一員,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內,由于工作壓力大,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高,好像身心俱疲,什么事也不想做,也做不好,做事情總是丟三落四,出門后明明已經(jīng)鎖了門,但下了5樓又重新沖了上來看看到底鎖了沒有。
后來,開始慢慢的嘗試轉變,每天告訴自己“一切都好”,QQ上的留言也改成了“微笑著面對生活”,當然離不開老婆的支持“知足者常樂”,這種心理暗示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當然,適當?shù)母倪M方法,合理的宣泄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興時唱唱歌,不高興時也去唱唱歌,心境自然會平靜許多。消極的心態(tài)只會讓自己活得更痛苦,既然工作總是要做的,還不如換個心態(tài),積極的心態(tài)能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工作也會更順心。
林藩老師上了一堂精彩的課:“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強調從教學環(huán)境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這對我們平時的上課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針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林藩老師強調要教方法、教思維、教實踐、教經(jīng)驗、教道理、教思想,一言道出了真諦。即教師教授學生的不應僅僅是單純的知識,而是學生思維的方法,最終達到學生可自己學習的狀態(tài),就算沒有教師,但只要掌握了思維的方法,學生同樣可以取得進步。反之過去的教學,教師往往沉溺于對知識的灌輸,學生只是單純的記憶,而該理解的卻沒有理解,一個為什么就可以倒一大片,這實際上就是對學生思維的扼殺,更不用說培養(yǎng)終身發(fā)展的人才了。
《歷史》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出現(xiàn)的一門嶄新的綜合文科課程。本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把全體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本課程不僅引導學生綜合地、整體地認識社會,逐步形成真實而全面的社會生活觀念,還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終身學習、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新課程、新內容、新理念和新要求,這對教師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新的挑戰(zhàn)。本文立足于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新要求,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問題的探討以及一些課堂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學反思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yè)基礎上,新課程下歷史與社會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較重要?!八^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
我在設計《生活在社區(qū)里》課堂教學時,首先自問:如何引出“社區(qū)”的話題呢?于是設計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區(qū)”的話題。又問:在學習“社區(qū)”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識和觀念呢?又設計了對“多種多樣社區(qū)”的介紹,其中包含的知識、技能和觀念,如學會閱讀和繪制平面圖、初步了解社區(qū)類型的形成和發(fā)展、關注身邊小區(qū)的建設等。再問:怎樣使學生的視野由自己熟悉的家庭導向身邊的現(xiàn)實社會,啟發(fā)學生關注自己及他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環(huán)境呢?在此過程中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設計了要求學生“畫一幅你家所在社區(qū)的平面草圖”,并“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區(qū)的環(huán)境和生活”,讓學生在沒有學習如何制圖的情況下,每人畫一張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圖,并在課上進行展示,由同學進行評價和討論。在討論誰的地圖看得明白、誰的看不明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地圖應必備的三要素。這時,我再系統(tǒng)地對地圖的繪制和閱讀技能進行講解和指導。
經(jīng)過分析,我得出如下結論:在講授地理事物時,其一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其二,應將地理圖表轉換包括圖文的轉換、圖表的轉換、分布圖的轉換設計等,以適當進行引伸拓展,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能力、繪圖技能和應變能力。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別是一些中學優(yōu)秀歷史與社會教師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因為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案例是教學理論,教學實踐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新課程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很重要。那如何開展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致地探討。我在教學過程中試著將研究性學習帶進課堂中,反思探究。《氣象萬千》是我工作后上的第一堂公開課,我在試講這一節(jié)時,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雖然教材中幫助學生理解的示意圖很多,但學生掌握此類知識有一定困難。初一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是有限的,這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一大障礙。在課堂中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呢?如何啟迪學生主動和創(chuàng)造地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鍛煉發(fā)散性思維?如何使課文中示意圖表意更加形象生動呢?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輕松地理解不同地區(qū)的各自氣候的特點?我在老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教學過程中這些問題的反思、研究,對自己的教學作如下設計:我先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地進行講解,然后給學生分小組,各組學生分別作為生活在不同氣候區(qū)域的人們,分工收集資料,描繪當?shù)氐奶攸c,并派代表發(fā)言。每個小組在發(fā)言前或講述后,都會有意識地提出一個問題,一組扮演的是來自熱帶沙漠中的人,他們在介紹完自己生活區(qū)域的氣候特點后,向同學們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我們?yōu)槭裁从妙^巾裹頭,穿淺色的大衣服嗎?”這樣一個問題引起同學們的極大興趣,各組紛紛討論,氣氛活躍。結果這堂課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傊M行教學反思是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也是歷史與社會教師成長為研究型、復合型教師的有效途徑。
(二)、課堂教學設計思路
1.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大膽處理好教材。
按照新課程理念,課程內容是為課程標準服務的,也就是說,只要符合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的要求,教師可以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自主地整合教學內容,甚至可以放棄教材提供的教學內容而自編教材?!澳M旅行”是《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后的一堂綜合探究課。本單元主要介紹了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總體特點,區(qū)域間的差異和原因。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僅靠幾堂課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祖國全貌非常困難,安排綜合探究課,給學生一個“模擬旅行”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深入了解某一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本課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能根據(jù)相關資料了解本地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及理解我國區(qū)域間的差異,以及人地關系方面的主要問題。我在講這一課的時候,選擇了讓學生從家鄉(xiāng)出發(f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選旅游考察地,自己當游客,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參與探究。
皮亞杰認為,活動是聯(lián)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fā)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培養(yǎng)其好奇心、求知欲,就應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產(chǎn)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去。為此,我在“模擬旅行”這堂課中設置了這樣四大情境:“導游”→“旅行”→“找差異”→“小游戲”。這些情境既同“模擬旅行”這一探究課題緊密聯(lián)系,又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并且能順利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3.精導妙引,處理好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特別是綜合探究課更需要教師做好師生“學習共同體”中學生探究的引導者,并且教師的引導應貫徹課堂的始終,做到精導妙引,否則學生的探究活動會顯得漫無目的,最終使課程目標難于實現(xiàn)。為此,我在設計“模擬旅行”的課堂教學過程時,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貫徹始終。如在“旅游”這一情境中,教師扮演新疆游客來諸暨旅行,引導學生做導游,這樣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體現(xiàn)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又能使教師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最終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要求。例如,在“導游”情境中,學生扮演導游帶老師(新疆游客)體驗江南農(nóng)村生活時,根據(jù)學生的導游解說,設計以下問題情境:我們新疆人住的是平頂屋,你們這里的房子的屋頂怎么是尖的?肚子餓了,中午吃什么?……這樣在教師(新疆游客)的生活化語言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并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能力,獲取知識。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這樣他們才會更好地適應今后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
這是我在幾個月新課程教學中的一寫感悟和體會??傊?,新課程的實施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它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教師來說,的確是一場挑戰(zhàn),但同時也為教師提高能力,提升境界搭建了新的平臺。
金秋十月,很幸運參加了市教育局舉辦的高中歷史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學習,由衷感謝教育局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平臺。13天的培訓中,聽了好幾位教授專家的專題講座,并且在長沙兩所中學聽了兩節(jié)歷史課,課后大家細致地做了交流和評課?,F(xiàn)在細細翻看記錄的筆記,回顧曾經(jīng)接受培訓時的情景,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學生時代,耳目一新,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對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對本人的學科專業(yè)發(fā)展、對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對歷史教科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等等,真是受益匪淺,一言難盡,現(xiàn)做一個具體的學習總結,以便自己鼓勵與他人分享。
一、進一步領悟“高效課堂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不斷追求高效課堂
新課程由于教材版本不統(tǒng)一,所以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必須取舍對待教材。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jù)教與學中出現(xiàn)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現(xiàn)行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識涵蓋廣,外延大,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
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盡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jīng)對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fā)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引領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tài)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每一堂課后要及時反思,及時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不足”,思考“創(chuàng)意閃光點”,不僅要善待“生成的問題”,還要會鼓勵、期待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不要害怕自己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只要培養(yǎng)自己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能將這些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難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骨干教師應將專業(yè)再發(fā)展是作為終身追求
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斷更新,需要可持續(xù)性地發(fā)展。教師之路該如何走?作為骨干教師又該如何做?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創(chuàng)新,這是我們教師教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面對飛速發(fā)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專業(yè)的道路上不斷成長,就應努力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學術道路。這一點對我的啟發(fā)很深,的確,面對不斷更新的教育觀念,面對發(fā)展的時代,面對變化的學生,教育需要不斷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師,只有不斷地研究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在講座中指出自己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通道、是教師個人知識的改造與升華;既要重視實踐、勤于實踐,又要專于理論學習。作為骨干教師更要強調反思學習,提出自己學習、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計劃,撰寫教育筆記,經(jīng)驗總結或論文等,全方位提升自己。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自己提升的需要?!皣乐敽V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只有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潮流,開拓進取,努力創(chuàng)新,勇立潮頭。只有不斷加強理論、業(yè)務學習和繼續(xù)教育,才能經(jīng)受住“極限”的考驗,在超越自己的同時,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
三、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學科素養(yǎng)
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首先就應當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教師作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人”,更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yǎng),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做出回答的問題。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yè)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yè)?,F(xiàn)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fā)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工作中。
現(xiàn)在的學生知識面寬,接受的信息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做一個復合型的教師。
要提高自己的人文學科素養(yǎng),就必需善于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養(yǎng)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骨干教師的必備條件,是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的必由之路。
20__年初中歷史遠程教育培訓馬上就要結束了,通過收看視頻,聆聽專家們的講解,以及和有經(jīng)驗的教師們的交流,使我感觸頗多?;仡欉@段學習的日子,倍感喜悅和欣慰,也引導著自己不斷思考歷史教學中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學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二、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更新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把自己變?yōu)橐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
對于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屏幕顯示)是福煦車廂,這節(jié)火車雖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經(jīng)是一戰(zhàn)德國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正式投降的地方,
回顧一戰(zhàn)的歷史思考:
如此大的戰(zhàn)爭給世界帶來了什么?它的性質、結果如何?戰(zhàn)爭結束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否也隨之煙消云散了呢?(戰(zhàn)后由于德奧成為戰(zhàn)敗國,英法雖然實力削弱但仍是歐洲強國,美日經(jīng)濟實力得到增強,它們企圖依據(jù)變化的各國實力來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們的矛盾斗爭又從戰(zhàn)場上轉移到會議桌上),為了結束廝殺,共謀對策,一場會議上、談判桌前的唇槍舌戰(zhàn)開幕了。
2、簡介會議的基本情況。出示巴黎和會三巨頭圖片
講述蘇維埃俄國被剝奪了參加和會的權利,德國及其盟國則成為受審者等候發(fā)落。
組織討論,探究:“參加和會的27個國家是否有平等的權利?”認識:帝國主義召開巴黎和會的目的是掠奪戰(zhàn)敗國和弱小國家、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會議由少數(shù)幾個帝國主義大國所操縱。
3、展示圖片:《凡爾賽和約》。指出《凡爾賽和約》是巴黎和會簽署的最重要的條約,有關內容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這個條約不論哪方面對德國進行了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德國的實力進行了保留,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牽制法國,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
4、中國山東問題:①回顧山東問題的由來。②視頻播放:《五四運動》。③聯(lián)系史實,設問總結:巴黎和會關于中國山東問題的規(guī)定對中國歷史有何重要影響?④分析和約對中國主權的踐踏,增強情感體驗,激發(fā)民族情感。
5、(出示地圖)總結一下“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哪些地區(qū)統(tǒng)治的新秩序?怎樣看待凡爾賽體系?
6、組織學生討論
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后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zhàn)!”
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關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p>
討論提示因為依靠《凡爾賽和約》所建立的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極不穩(wěn)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勝國妥協(xié)分贓的產(chǎn)物,它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了戰(zhàn)敗國與戰(zhàn)勝國之間的矛盾。
7、為維護這一體系,根據(jù)《凡爾賽和約》還建立了什么樣的國際組織?(被英、法控制的“國際聯(lián)盟”)世界上第一個政治性的國際組織,1946年宣告結束。
2011年初冬,我有幸參加了肇慶市歷史學科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來到了湖南這個在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地方。這次學習主要是針對新課標的學習,湖南畢竟是全國高考強省,在傳統(tǒng)課和新課改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歷史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施已有好年多的時間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相信“課改”這一名詞在我們的腦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進我們的課堂,走進千萬師生的真實生活。為完成這一光輝而艱巨的任務,不讓自己被歷史潮流淘汰,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陳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做個新老師,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這次研修班的目的就是要更新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更多的了解新的史學動態(tài),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理念。研修班是和湖南師大合作,這次學習請來了很多專家,有學識深厚的知名教授,也有力圖創(chuàng)新的一線知名教師,每天都可以接受不同風格的思想洗禮。在這次學習期間總共聽了12場專題講座,2節(jié)教學實例,兩次考察地方課程資源,課程雖緊湊,但學習內容豐富,總的來說這次學習給了我很多想法和感觸。
我在學習中深刻的體會到了新理念和舊觀點的對撞沖擊。余柏青老師的《歷史知識的傳播與培訓》,瞿建湘老師的《廣東〈新課標高考歷史考試說明〉解讀》,胡續(xù)伯老師的講座都是從理論上說明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出發(fā),讓我們了解課改的必要性,為結合教學實際,有老師給我們展示了美國的教學模式。對于理論學習來說,我更希望是一線教師來給我們講授教學經(jīng)驗,因為如何把理論結合進實踐,還是真正上課的人最有說服力。新舊的對撞在于,在一線教師的課堂中,有老師指出了新課改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其實我個人更喜歡一線教師的講課或者去學校里聽課,這樣才符合真正的教學學習。韓湘萍老師講座,雷建軍老師的《努力實現(xiàn)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王強山老師的《史家四長與歷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等等一線名家教師的講座真正的切入到了教學實踐中,指出了教學中會出現(xiàn)的問題,也教了我們具體的解決方法。幾個一線教師對于以時間衡量學生為主題的形式提出了質疑,這也是我們歷史教學中遇到的很大的問題。我很贊同這些老師的看法,我們山區(qū)教育,以歷史學習而言,除非所有的學生都有深厚的歷史知識為功底,不然盲目的以學生討論為主,學生沒有觀點的討論,一節(jié)課下來精彩紛呈,熱鬧非凡,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很差,很多同學都沒有學到具體的知識,當然,該放手的也要放手,適當?shù)淖寣W生討論,既開闊思維也提高興趣,問題的深淺,討論的時間控制,關鍵在于針對學生整體水平的度的把握。培訓還給我們安排了湖南師大的教授來講課,鄒水杰教授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莫志斌教授的《新史觀、新動態(tài)、新評價》,劉大明教授的《世界歷史》等等,豐富了我們的史學知識,讓我了解了更多的史學新動態(tài),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庫也是老師必須要做的。
這次學習真的學到了很多,回學校之后一定要重在落實,把學到的東西放到課堂上,做到學到做到。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及當前高中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廣大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們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進程。我深刻認識到,對于教師而言,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大趨勢。而現(xiàn)實中,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方式仍很普遍,許多教師還是習慣于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進課堂,對于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運用不能熟練運用,甚至干脆不用。所以,今年我省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高中技術能力研修是非常及時和有必要的。對我來說,這既是一次提升自己技術與能力的機遇,也是一次挑戰(zhàn)。
歷史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歷史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歷史思維方法,獲得廣泛的歷史活動經(jīng)驗。
而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具有信息呈現(xiàn)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饋多樣化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融為一體,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的“粉筆十黑板十一張嘴”的單一的信息呈現(xiàn)和流通形式。在歷史教學中廣泛使用信息技術(視頻、音頻、flash動畫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片斷,這既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又能實現(xiàn)因材施教、小組合作等方式教學,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改革。
現(xiàn)代教育已經(jīng)是多學科融合的教育,歷史學科也不僅局限于單一的歷史問題,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許多政治、哲學、地理、文學、藝術問題與歷史是密不可分的,而各學科的老師又是不可能集中在一起進行教學的,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利用先進的網(wǎng)絡及各種教育新技術,整合教育資源,搞好現(xiàn)代技術條件下的教學工作。
我深刻的認識到,對于教師而言,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大趨勢。在此次高中技術能力研修活動中,我要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學習,提升自己應用現(xiàn)代教學設備的技術和能力,借助平臺,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悟表達出來,與指導老師及各位同仁進行充分的交流、切磋,互相幫助,以便實現(xiàn)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的目的。